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看2022年高考热门专业

邢杰 国家级高考志愿规划师

<h3>  2021年3月12日,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这次规划的主线还是以科技为主。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主攻<b><font color="#ed2308">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航天科技</font></b>等前沿技术,实施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h3> <h1></h1><h3><b> 前沿科技</b></h3><h3><b><font color="#ed2308"> 人工智能</font></b>集中解决基础理论突破,专用芯片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的构建,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语音视频、自然语言识别处理等领域的实现。<b><font color="#ed2308">集成电路</font></b>特别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款禁带半导体发展。<b><font color="#ed2308">量子信息</font></b>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发,通过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研制,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br><b> 智能制造</b></h3><h3><b><font color="#ed2308"> 新能源</font></b>汽车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b><font color="#ed2308">智能机器人技术</font></b>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数据采集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工业控制装备,突破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高性能减速器等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b><font color="#ed2308">北斗应用</font></b>突破通信导航一体化融合技术,建设北斗应用产业创新平台,在通信、金融、能源、民航等行业开展典型示范,推动北斗在车载导航、智能手机、穿戴设备等消费领域市场化规模应用。<b><font color="#ed2308">重大技术装备</font></b>推进CR450高速度等级中国标准动车组、谱系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高端机床装备、先进工程机械、核电机组关键部件、邮轮、大型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h3> <b>  数字技术</b><br><font color="#ed2308"><b> 物联网</b></font>推动传感器、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创新,协同发展云服务与边缘计算服务,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产业。<b><font color="#ed2308">云计算</font></b>加快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推动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技术创新,提高云安全水平。以混合云为重点培育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云服务。<b><font color="#ed2308">大数据</font></b>推动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培育数据采集、标注、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br><b><font color="#ed2308"> 区块链</font></b>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服务平台和<b>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b>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b><font color="#ed2308">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font></b>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捕捉、快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发展虚拟现实整机、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b><font color="#ed2308">工业互联网</font></b>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 <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公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表示重心从消费-互联网科技也就是软科技上转移。它强调的是在硬科技,也就是在<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工智能、半导体、工业软件和大数据</b>处理等领域实现迅速发展。中国在下一个十年将成为世界创新中心。这种向本土技术的调整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地理布局。新的投资和移民正从富裕的沿海中心转移到内陆城市。过去,中国的改革重点是沿海城市,那里的制成品可以很容易到达港口。这种情况在过去两年里迅速改变。中国正在将经济重新转向制造业。</p><p class="ql-block"> 《经济学人》对公司注册数据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内地,<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和清洁能源</b>领域的公司注册数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许多新的中心是相对贫困省份的省会。但许多小城市,比如株洲,也出现了技术公司的爆炸性增长。对湖南省株洲市来说,未来一片光明。在当地官员口中,这座城市仿佛是一个技术中心。过去一年,当地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公司。当地的规划文件反映出一座新兴城市的勃勃生机。这些文件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约有900万人口。近年来,该市把自己重新打造成一个技术中心,有数千家公司在短期内开业。</p><p class="ql-block"> 沈阳过去两年出现了860多家自称研究机器人技术的公司,而在之前的4年里,仅为170家。2021年,约有4400家声称从事物联网业务的公司在成都开张,这一数字是2020年的4倍。这些新成立的技术公司要招人,那么移民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可见,中国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主线就是加大在<b style="color:rgb(237, 35, 8);">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b>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加大在生命科学、远程医疗、医药健康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信息同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因此,在2022年高考志愿选择时,我们可重点关注<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集成电路”</b>等专业,这些专业是与<b>“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b>等新兴产业息息相关的。</p> <b>邢老师工作室地址:</b>伊美区水上公园东中植村小区门市177号<div><b>联系电话:</b>18645859937/15776009937</div>

人工智能

数据

联网

技术

互联网

量子

机器人

智能

科技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