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手捧书卷 心有余香

陈向群

<p class="ql-block">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成了今天的关键词。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晓声在《人世间》中,给出这样的答案:“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为了考试,有人说为了成功,真正爱书的人会说:读书本身,就是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你不知道下一步会走到哪里,未曾预见,下一个瞬间,该会遇见何种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为什么要读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因为热爱,因为欢喜</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汪曾祺说:“人总要待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活出自己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能够沉溺其中的东西,就是书籍。</p> <p class="ql-block">沉溺在书籍中,在字字句句的夹缝里,看到旁人的心事,看到过去的自己。在一笔一划的心事里,看到内心的渴求,看到正在操心的事,有另一种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是一件小事,比起其他的爱好,读书的门槛很低,没有地点的要求,没有能力的限制,只有一颗读书的心,就足够。</p> <p class="ql-block">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有一位名叫朱利伟的女孩儿,她生活在快节奏的北京,与所有打工人一样,她每天赶着早高峰上班,踏着落日星辰下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飞驰的地铁上,所有人都是不同的面庞,却有相似的疲惫。唯有她,偏偏与众不同。一个多小时的时光,她捧着一本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一天读几十页,几天读完一本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唯她平静而安宁;烟火气的人间中,她兀自散发着温柔诗意。 我想,生有热烈,藏与俗常,便是如此吧。一张平凡的面庞下,藏着无限的热爱与欣喜;一本简单的书籍里,写着万千世界,漫漫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为什么要读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因为孤独,因为清醒</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小波在农村插队时,有过一段独处的时光。对于这位天马行空,灵魂有趣的少年来说,长久的独处,无疑是漫长的孤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无数个傍晚,他坐在屋檐下,看着日薄西山,看着飞鸟相与还,内心凄凉而孤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为了抵抗这样的孤独,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既然生活只能晨起暮落,时光如水长逝,那索性躲到书籍的世界里,看书中的人来人往,与文字间的情感对话。</p><p class="ql-block">这样一来,他便没有时间感受孤独,更多的分秒,用在了探究文字的奥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王小波的经历,便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说:“孤独本是常态,逢人不必言深。”那是因为,孤独二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读书,便是意会的开始。你会在小王子看过的四十四次日落中,感受到同样的孤独与悲哀;你会在《边城》的山山水水里,觅得心底的一方桃源;你会因房思琪的讲述,而愤怒,而心痛;你会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看到痴情与凄婉……</p> <p class="ql-block">2002年,91岁的杨绛先生,已经独自生活三年有余,记者曾问她:是否感受到孤独。</p><p class="ql-block">杨老说:“不孤独,因为我有很多书,有书就不孤独。”</p><p class="ql-block"> 或许,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良药,是治疗孤独,使人清醒的良药。</p> <p class="ql-block">人在感到孤独的时候,若能翻开一本书读,或许就能在字里行间,发掘人生的趣味。在旁观书中人的悲欢时,便也能够治愈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人越孤独,越想要读书,越读书,越能清醒。清醒地看书中人,清醒地观世间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为什么要读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没有目的,只有充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罗翔曾有一段演讲,主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与《人世间》大同小异:“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够给我们真正的人生勇气,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让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培养我们的谦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本身,并没有功利性,没有人读几本书,便能成为人上人,便能在内卷如此严重的社会中,成为金字塔顶尖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一定有人,因为将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对生活中的风浪雨雪,表现得冷静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就像董卿所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p><p class="ql-block">它们都写在书里。人这一生要经历的挫折和坎坷,太多了!如果不如意了,就去看看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可能没有道路,却一定在某个树叶下,藏着一瓶水、一颗果子,让你能够在精疲力尽之时,补充能量,充实内心,然后整装待发,继续寻觅,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冷门的节日,比起春节元宵节的万家灯火,情人节七夕节的浪漫满街,显得颇为朴素,却又如此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或许不值得庆祝,却一定值得关注,因为读书这件小事,是爱书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是素心人赖以寻幽的媒介。</p> <p class="ql-block">读书,让视障群体在黑暗中,发掘努力生活的勇气;让儿童在懵懂无知时,感知别样的人生精彩;让每一个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你能择方寸之隅,享幽幽书香;愿你所经过的每一处,都是你的书房;愿你的步履所行,皆是诗与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