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算得上理论的书籍,但是丰富的案例贯穿始终,生动有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教育从来不是制服学生,而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其实也就是教师如何爱孩子,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事物,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的爱要触及到他们的感受与体验。第一部分的一个小案例“父母亲”,练习小提琴的,一个家庭里孩子练琴完全是父母逼着学,另外一个家庭练琴成了一场演奏。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否关注到孩子的感受了呢?我们的爱也许和孩子的体验不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不关注孩子体验的爱是没有情调的爱。教育似乎离不开爱,爱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当然就不会有情调,书中阐述了我们的爱要有敏感和机智。书中开篇就讲到: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所以,教育之爱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是必须能满足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总之,《教育的情调》这本书始终在传递的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老师看到,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努力去关注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关怀的教学理念。我们一个无心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问候,一句随口的表扬,对我们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一个孩子而言也许他会铭记一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