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岮崆山,今名大尖山,位于云南省新平县戛洒镇腰街社区驻地西南约20公里处。山麓为原小坝多自然村遗址。这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原住村民全部迁走后,植被恢复很快,林间鸟鸣山幽,箐里溪流欢唱,满坡鲜花野果,漫山绿树成荫,让人沉醉其间,痴迷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岮”,倾斜不平,“崆”,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崆峒,旧时“峒”同“洞”,意为悬崖绝壁上仙人居住的地方。相传岮崆山上有个巨大的仙人洞,洞口有块大石,村民办事需要碗筷,只要提前一天到洞口禀报,第二天仙人便会把所需碗筷一副不少摆放在大石上。后来,有户人家办事杀狗吃,碗筷未洗干净便送回去,仙人嫌弃不再回收,从此以后,在仙人洞就再也借不到碗筷了。但自古以来,附近村民仍把这块大石叫做借碗石。</p> <p class="ql-block">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上.元江直隶州》载:“新平县老是达……李张保,雍正十年从征叛夷有功,乾隆五年授土把总。传子朝聘,朝聘传子瑶,瑶子澍有疾,道光六年瑶侄文治袭”;《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三.元江直隶州》载:“新平县老是达土把总……文治死,子国民袭”,其后无载;《明清云南土司通纂》载:“新平老是达土把总李氏所管地域:东至戛赛江六十里,南至哀牢山三十里,西至瓦白果四十里,北至磨沙江五十里(案册)”;民国二十二年王志高署《新平县志.山脉》载:“岮崆山,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三峰插云,丫味河夹其左,慢蚌河夹其右,小坝多居其山半,李土弁后裔移居于此”,“马龙山 ,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慢蚌河夹其左,马龙河夹其右,其脉分左右中三支,左支曰老是达,即李土弁旧地,中支曰瓦白果,即邱土弁地……”从上述文献资料考证,李氏土司的来龙去脉地方志书中虽然鲜有记载,但从新平历朝历代所封土司姓名及地理位置而言,李光显便是李张保的后裔无疑。</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年间,为解决西南土司割据的积弊,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实行“改土归流”。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筑城池,开设学校,废除原来土司赋役制度,并按地亩征税。“改土归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严重侵犯了土司头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于是私下里相互串连,伺机谋反。</p> <p class="ql-block">雍正十年(1732)闰五月,普洱府思茅茶山土千户刀兴国不堪忍受知府佟世荫、镇总兵李宗膺变相盘剥和欺掠,首举义旗,率江坝、思茅、普洱、威远(今景谷)的哈尼、拉祜、傣族群众叛乱,煽动夷民反对官府,联合元江四寨“夷人”为之响应。县内彝族头目杨昌禄、杨昌奉、摸则革、叠苴等率领一万多彝人与之遥相呼应,骚扰青龙、太平等厂,石屏、嶍峨、易门、昆阳皆震动。一时境内峰烟四起,战乱不断,盗匪横行,生灵涂炭。为保境安民,新平各地乡绅纷纷组织乡勇参与平叛战争。战争结束后,满清政府对有功人员及战死官兵既无奖励,亦无抚恤。新平彝民暴乱直到雍正十三年方被平息,这次平判战争在新平历史上历时最久,本地官兵乡勇死伤最多,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乾隆皇帝即位后,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继而出现了新平瓦白果邱国良、喇博普应祥,他旦普宏亮、老是达李张保、岩旺李显智之流的清代土司。</p> <p class="ql-block">李张保后人虽然史书着笔不多,但其家族史在腰街慢蚌、小坝多一带群众中流传甚广。民国初期废除土司制后,世袭土司多改为准尉,李张保后人李光显亦如此,其职责是负责地方的治安。解放前,李光显儿子李镇安凭借家族势力,仍声名显赫,称霸一方,其与岩旺土司后人李润之攀亲带故,并成为李润之的忠实粉丝及追随者。1948年11月,云南省保安司令禄国藩 到滇南巡视,李润之陪同到帽盒山、墨江等地视察,积极主动向禄暗示效忠国民政府,为表忠心,着手清理其管辖范围内的激进组织,派李镇安大队进驻曼勒支援白绍堂,后又派李崇安带百余人去支援李镇安,妄图把漠沙、振武一带的新南游击支队歼灭或赶走。</p> <p class="ql-block">面对李润之匪部的步步进逼,普贵忠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乘夜发动振武乡联防队增援漠沙联防队,赶走了李润之匪部。1949年12月12日,“反共自卫义勇军”李崇安、李镇安(新平南区小坝多人,世袭土司李光显子)、张纯才、杨继明、陈希凯四个大队 700 余人袭击帽盒山,南区区委书记普贵忠指挥还击,因力量悬殊撤出战斗。李部占领帽盒山后,抢劫财物,烧毁全部房屋,帽盒山49 户人家、区政府和学校烧成一片瓦砾,900 余人无家可归。</p> <p class="ql-block">1950 年1月5日,边纵独立一团三营营长王道清率三营、二营段祥小分队、护乡二团三大队攻击“反共自卫义勇军”驻腰街守敌,未果,退驻曼蚌小抱垴。6日拂晓,陶国忠、李镇安两个大队约 200 人包围三营驻地,并展开激战。7 日,李润之调徐寿臣大队、李崇安(副大队长田国俊带队)大队、白绍堂大队增援,李崇安大队进占丫味,李镇安大队进驻曼蚌大寨,陶国忠大队进驻细丫口,白绍堂大队进驻坝竜包围三营,匪兵力徒增至 500 人,三营以百人兵力与之激战三天三夜。9日,独立一团二营紧急驰援,部队方得以突围。11 日,边纵三支队41团3营、独立团2营、3营、护二团3大队,对腰街守敌发起攻击并占领腰街后,李部方溃退戛洒。</p> <p class="ql-block">1950年1月9日,边纵九支队政治部主任张伯林与暂编13 军 39 师副师长邹谷君率 32、33 两个团开赴蒿芝地,32团在北封锁戛洒江,33 团向西渡江指向大平掌;边纵九支队 41 团3 营从漠沙曼勒向大平掌开拨;边纵九支队 42 团由镇沅经水塘南达向大平掌靠拢;边纵独立一团 2营、3 营、新平护乡团及基干队从东面配合包围大平掌。李润之得讯大军压境,急令李崇安、李镇安、陶国忠、徐寿臣大队(即普寿昌大队)据守戛洒,其它大队分别据守各处战略要地,妄图与我决一死战。1月18日,李润之在外援无望,手下几股悍匪相继被歼,大平掌又被解放军团团包围的情况下,才借蒋子孝带来卢汉亲笔信劝降的机会借坡下驴,主动接受投降。</p> <p class="ql-block">1950 年 2 月上旬,李润之投降后到昆明定居,中旬,安排谢中云与曾任过国民党警察厅长、副师长的袁福舟到新平联络其铁杆兄弟们参与暴动。小坝多李镇安等接到通知后,迅速恢复隐藏武装。4月14日,陶国忠通知白紹堂、刀世荣、李镇安、郭冰、郭洋在纸厂开会,安排白紹堂负责戛洒暴动,陶国忠、郭冰、李镇安在发启、纸厂举事后,配合马增成攻打大平掌。</p> <p class="ql-block">5月2日,陶国忠率众由纸厂到小坝多联络李镇安攻打南区区政府,途中,在纸厂椎栗树遇到从区政府开会回戛洒的陆开明、陈觉明、赵宝安和王为尧四人,陆开明当场中弹牺牲,其余三人被捉住带到刘应昌家,陈觉明、赵宝安被李学忠、自三枪杀于村边,王为尧逃脱到戛洒,又被白绍堂部捉住押往大平掌交给李赖氏。陶国忠、李镇安汇合后直奔南区区政府。5月3日,鉴于敌情严重,区政府决定把人员分三路撤往错纳甲。5月4日,陶、李到区政府扑空,又联络梭山郭世真,郭儿媳(李崇安姐姐)随队伍到小鲊池,煽动其亲属捉拿普贵忠,三股人马将小鲊池、斗舍莫、利矶、大鲊池团团包围,捆走副区长高国安的父亲高世良。8日,普贵忠联络镇沅县七半甲肖正飞武装 30 多人,编为三个中队,开始游击自卫,并派干部卫军到墨江县城向解放军 39师师长黎锡福汇报,黎派出侦查连 30 多人出击梭山,李部闻讯退回大平掌。</p> <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斗争,解放军于小坝多、纸厂歼灭匪支队长李世安、匪大队长李镇安、李和安。老是达土把总后人中的精壮男人因大多参与1950初发生的新平征粮土匪暴动,且身兼要职,故,其家族中除无辜妇女和小孩外均遭到镇压。剿匪工作结束后,已成孤儿寡母的李氏后人,退去了身上的最后一抹光环,其房产、田产、地产、山林统统收归集体,子孙后代成为生产队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也像常人一样过上了自食其力的平凡生活。</p> <p class="ql-block">世变苍桑,中更蹉跌,昔日称霸一方的李氏土司家族至此烽烟息静。如今,位于岮崆山下小坝多自然村中的老是达土司后人李光显府邸已被拆除,埋葬在陀鼋山、慢蚌上汗田的李氏豪华墓葬群有的在农业学大寨期间被平毁,有的在80年代初期被盗墓贼破坏,仅遗留小坝多村东头两块保存较完整的墓碑及村子左边山梁上树龄已超百余年的五棵古柏树而已。</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岮崆山上土司实物例证的消亡,今天的新平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了,也许用不了多久,这些鲜活的人物及事件就会演绎成一个个真真假假的美丽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