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之恋

空中桥(拒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是踏青赏花之时,也是追思怀念之时,更是朗朗读书之时!</p><p class="ql-block"> 遇上这波疫情,宅家喝茶、翻翻老相册,借读书之日聊聊俺家书屋的前世今生……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时间流淌,以此备忘。</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智能手机犹如外挂电脑,她集多媒体、个人信息管理,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音乐图片、App下载等日常生活应有尽有。现在是机不离手,大到新闻头条,群内娱乐八卦,工作流程安排、生活日常上京东、淘宝、拼多多,哪怕是小区刷步、菜市场买个小菜也一机走天下!更有“百科知识”升级、名著经典阅读,耳麦听书,妥妥的堪比微型图书馆。</p><p class="ql-block">虽然电子阅读、网购书籍带有快餐文化的便捷、洒脱,而坐享书屋,被书籍浸润、包围地那份厚重、质感,以及旅行购书的种种乐趣回味都是无可替代的。那种书屋的随心、随性私人订制,各种收藏后的花式排列、小摆件的个人品味,或书屋飘来温润、清新的书香、墨香以及翻书的沙沙声也是无可替代的。或呆在自家的书屋,佳茗一壶、干果一碟,随意翻阅喜爱的段落,语言是静寂的,流淌是凝滞的。这就是俺喜欢的读书氛围!</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父辈最早用的竹椅书架、办公书桌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桌前一盆兰草,幽香、清雅是书屋的标配(上图左侧)。英俊潇洒的老爸看书学习的认真劲儿仿佛感染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这款竹椅书架和书桌一直沿用到六十年代,待我和妹子相继出生记事起,已被熏染成茶褐色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猫在角落里偷看大人的读物,或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啃“大部头”,记得巴金的“禁忌”小说《雾雨电》,好多情感描写看得我们云里雾里……😂</span></p><p class="ql-block">我家七十年代的书柜是老妈找人定制的,书柜<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方装饰一盆塑料吊兰,</span>方格玻璃隔断用花绸布装饰(上图左侧)。那里除了老爸、老妈工作上用的书,还有少得可怜的文艺类书籍,依稀记得有前苏联时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绞刑架的报告》等,国内有毛泽东选集、诗词,鲁迅的部分文集,《儒林外史》、《小五义》等等……刚上初中那会儿,班里办红书箱,我和妹子还踊跃捐献了两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p class="ql-block">书桌前的简易书架罗列了一些我们的教科书、工具书,还有那时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伴随着我们成长岁月……</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中年的老爸在书桌前如饥似渴的学习,仿佛要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成长年代接触较多的国家词语“反帝、反修”,大洋彼岸的米国我们只能臆想,唯有“修正主义”的苏联还留下了许多红色记忆: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教我们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卓娅和舒拉》教我们面对敌人该怎样的英勇不屈......还有课本让我们背诵高尔基《海燕》,在大海、蓝天上自由翱翔等等。后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涌现最多的便是来自于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于是我们开始恶补从普希金到莱蒙托夫、契科夫到果戈里,屠格涅夫到陀耶托夫斯基,到托尔斯泰、高尔基到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到帕斯捷尔纳克,获若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我们的首选,还有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英国文学,那时犹如饥饿人扑向面包,两三天一本小说,最经典的看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上中下三册一周内看完。那叫一个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紧凑精彩故事。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主人公与罗切斯特的经典对话还能倒背如流。那时一边借阅、一边陆续收编购买。随处可见抄书、抄段落的本本,好一个读书的疯狂年代!</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LG也在啃“大部头”,唯恐落后于时代呢😂😁</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俺家的简易书柜还是老爸单位福利之一,透着梳妆镜还能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中期,有了属于我们小家自己的第一代书柜(上图左侧)。用多层板、宝丽板贴面,将书柜与书桌合而为一,藏书、阅读、学习多功能。那盆塑料吊兰也传承了老妈装饰书柜雅兴。这款多功能书柜伴随着我走读的大学生涯,留下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青春记忆……</p> <p class="ql-block">书柜前留影沾点书卷气😂😁</p> <p class="ql-block">书桌前的沉思?是窗前的景色还是人物的命运?“颇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感。😜😂</p> <p class="ql-block">带装饰的书柜,除了藏书,还可以容纳各种小摆件(这是妹子家结婚时的书柜)。</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俺家第二代的书柜很隐蔽,连接在组合柜末端,靠卷帘门滚动存取书。上图带横条纹那组立柜即是。</p> <p class="ql-block">儿子姑妈的婚房,简易组合书柜也是那时流行家具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中期入住坼迁安置房,多了一款儿童多功能书柜。这款书柜伴随着儿子小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酷爱读书已成了儿子的习惯,还在上小学的他已不满足看三国演义了,非逼着我们给他买陈寿的《三国志》,最后还是爷爷在重庆给他买到了。为了研究三国史,他还要求我们买了当时的历史图册,让书店售货员都大吃一惊,这么小的娃能看懂么?</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第三代书柜却躲在健身器材的背后(上图右侧)。那时除了工作上查阅必要的书籍,偶尔翻翻杂志,很少光顾大部头文艺类书籍了。</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末乔迁新居,才有了真真的书屋。儿子在那里度过“中考、高考”,俺家第四代书柜承载了我们的希望,寄托了我们的梦想……还有我们居家办公、熬夜加班留下中年拼搏的点滴回忆……</p> <p class="ql-block">有了书屋,又开始陆续收编诗歌散文类书籍,藏书逐渐变得丰富多彩。文艺类不仅有小说、诗歌、散文,还有现场作家签约书;也有文史哲类、名人传记、工具书若干,更有儿子喜欢的各类书籍以及我们读书学习用的教科书籍、笔记、试卷不舍不弃……</p> <p class="ql-block">妹子和侄儿也分别在俺家书屋沾沾书卷气。</p> <p class="ql-block">儿子成长中最喜欢的礼物是各种他指名点姓的书籍,那里记载有爷爷奶奶、外爷外婆、以及亲人们的祝福和愿望……</p> <p class="ql-block">2002年游古城西安,儿子要求我们在碑林买了一本历代名碑精拓选。</p> <p class="ql-block">这是儿子爷爷曾经的书屋,现在留下了的书除了少部分是WG前出版的,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后陆续买的。据儿子爷爷说:WG时期抄家丢失很多书,那时奶奶胆小怕事,用线装书当柴火烧饭,足足烧了一个星期,多少宝贝书被付之一炬啊!😭</p> <p class="ql-block">幸存下来有爷爷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工作留下的部分文集;</p> <p class="ql-block">前苏联时期部分文集;</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英文课本;</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出版的地球化学(英文版);</p> <p class="ql-block">老版的古文观止;</p> <p class="ql-block">WG后期出版的红楼梦等等。</p> <p class="ql-block">儿子考上大学,我们搬了新家。终于将我们的书屋与儿子的陋室一分为二了。这是我们第五代简易书屋(上图),随无珍籍,都是普通书店的廉价本,她却陪伴我们工作学习一生,也算是精神慰籍吧!</p> <p class="ql-block">老爸留下的专业书被我继承了。</p> <p class="ql-block">斜阳撒向书屋一角,那便是林徽因描述的阳光书屋。“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p> <p class="ql-block">儿子的书屋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毕业后的儿子坐在书屋与LG留影。</p> <p class="ql-block">儿子的藏书包罗万象,学理工科的他不仅有专业类书籍,文史哲书籍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收藏有儿子同学的父亲援建巴基斯坦,冒着枪林弹雨帮他买的格兰特与菲利普斯著作的《电磁性》专业书。(据说当时书店附近正在交火),谢谢同学老爸🙏</p> <p class="ql-block">线装书辛弃疾《稼轩词》</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的手绘图册</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全集等</p> <p class="ql-block">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明主》、柏拉图《理想国》</p> <p class="ql-block">这是儿子姑妈在台湾自由行,托她帮买的林语堂女儿著《林语堂传》。</p> <p class="ql-block">渝(川)湘黔交界处边城购买的《沈从文精选集》,谜一样的景色,谜一样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儿子曾对前苏联时期历史的迷恋,收编不少有关书籍。</p> <p class="ql-block">俄国文学也是我们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跟团游,儿子希望我们为他买有关普希金、托尔斯泰的原装书。闲逛阿尔巴特大街,寻找那些特色书摊是我们的购书目的......终于发现了我们需要的书,靠在线翻译帮忙如愿买了托尔斯泰和普希金的书,回家后经儿子翻译才知道一本是托尔斯泰的《艺术是什么?》另一本是《普希金选集2》各100卢布,折合人民币总计24元,太划算了!</p> <p class="ql-block">去东欧旅游,从踏入捷克的土地就一直寻找各类书店,除了完成儿子交代的购书任务。还有我们要寻觅的小说大师米兰、昆德拉的故乡。 不经意发现就餐隔壁有一家书店,我们进去寻找米兰.昆德拉的书,侄儿用英语翻译,可惜店员不懂英语,急得我打开手机收藏的布拉格春天的图片给她看,店员立即明白了我们需要昆德拉的书,于是我们顺利的买到了心仪的书。等到我们用欧元结账时,人家不收欧元只收捷克朗,还好我们有信用卡,不过则算成人民币要100多一点,呵呵,这书够贵!</p> <p class="ql-block">到了波兰,华沙大学旁边有很多书店,现代的、古迹旧书比比皆是,儿子想买一本波兰语的哥白尼《天体运行说》,找了几家都没有,还好这里有居里夫人的书买了一本算是没有白来一趟。</p> <p class="ql-block">西葡跟团游,来到塞万提斯故乡—托莱多古城,没有时间逛书店。到了巴塞罗拉,想买一本西班牙语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当把这一想法说给在西班牙长大的中国小伙时(当地导游,曾经是学建筑的),他居然不知道塞万提斯?更不知道《堂吉诃德》了,我彻底无语了,买书的计划也落空了。</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来到希腊旅游,漫步雅典卫城,携带儿子曾经出版的《德尔菲的囚徒》回到它的摇篮,朝拜古希腊璀璨的文化,也了却儿子的一桩心愿!</p> <p class="ql-block">如今,儿子的书屋已是藏书之地,他的常用书都跟随他到工作之地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的父辈留下的未整理的部分书籍,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文房宝贝,默默的呆在储藏室。</p> <p class="ql-block">老爸曾经使用过的笔筒已把玩得包浆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父辈留下的工作用具,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那时的技术人员绘图、计算得有多艰难啊!</p> <p class="ql-block">退休宅家,又回到最初读书的样子,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必多。书桌上放几本常翻阅的书,独享这份静之美、静之馨、静之醉。</p> <p class="ql-block">漾开诗的画卷,几许神秘的期待,在静默中似听蜿蜒小溪潺潺流动,或跌宕起伏的悠扬琴声,诉说一个幽独者的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或约上三五知己到图书馆坐坐,感悟大书屋的宽广、厚重、深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泰戈尔说:“谁能知道这一本本书在深不可测的岁月的海面上架起了一座壮丽的桥梁!”</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可与先贤对话,探幽古迹名胜、奇花异草,与时空交流。将阅读那一瞬间融入到生命的一呼一吸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