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一堂课的目的,一定是要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或学会一种能力。4月19日,宝清县第五小学低年级语文研修组开展了“一探一得”研修活动。</p> <p class="ql-block">《小青蛙》一探一得</p><p class="ql-block"> 刘莹莹</p><p class="ql-block">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识字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p><p class="ql-block"> 为此,结合我的个人研修主题:《通过辨别形近字有效识字的方法研究》,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组词识字、随文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首先,要求学生自读儿歌圈出文中带有“青”的生字。然后出示这些字:“清、情、请、晴、睛”,引导学生认读,后随文进行识记这些字的意思,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初步识记;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巩固。如:读文中的句子随文识记,联系句子的意思识记,组个词再造个句识记,初步让学生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p><p class="ql-block"> 反思中改进:</p><p class="ql-block"> 教学思路还需进一步规划明确,教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如:在讲述“青”的好朋友时,我若能采用“自我介绍”的游戏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p><p class="ql-block"> 本次探索开启了我新学期探索课的新征程,每一次探索都犹如一面镜子,能清晰的呈现出我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让我在研磨之中渐渐正视不足,查缺补漏,一探一得。</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探一得</p><p class="ql-block">马燕妮</p><p class="ql-block"> 基于我的研修主题是“通过随文识字指导学生有效识字的方法研究”,我将我的第一次探索选择为第一单元的《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87年4月5日,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柏树的情景。本课要求认的字主要集中在第二三自然段,可以采取随文识字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探索过程中,我指名朗读课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根据学生认读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识字与了解课文大意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我运用的识字方法有:借助图片学习天坛以及兴致勃勃,熟字加偏旁,以及动作演示等方式学习植树过程中的动作词语。</p><p class="ql-block"> 探索后我有以下收获:</p><p class="ql-block"> 1、学生们对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掌握比较熟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于常见的偏旁所表示的意义比较熟悉。</p><p class="ql-block"> 2、借助图片随文识字后,学生能够对天坛的坛字以及兴致勃勃等词语,理解的比较透彻。</p><p class="ql-block"> 3、借助动作的演示,学生能够熟练说出植树的过程,与此同时体悟本文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 改进之处:</p><p class="ql-block"> 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读文理解词语的含义,但是多数同学在运用词语造句子方面有困难,达不到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这方面要多加训练。</p><p class="ql-block"> 一次次的“发现问题”便是我下一次探索的指路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得失,向更高的目标奋进!</p> <p class="ql-block">《“贝”的故事》一探一得</p><p class="ql-block">张琳</p><p class="ql-block">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由“贝”衍生出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锤炼,就形成了汉字。 </p><p class="ql-block"> 结合我的个人研修主题:《辨别同音字有效识字的方法的策略研究》,在设计教学时,我适当拓展内容,讲解一些汉字的故事,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掌握本文。比如“休”“日”这些汉字,“休”是会意字,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结合课外的汉字“修”进行同音字的辨别。“日、月”是象形字,“日”指的是太阳,古人多采用太阳的影子来计时的,所以,当它作为偏旁部首时,一般与时间有关,如“时、晨”。讲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汉字的来源和演变。</p><p class="ql-block"> 反思中改进:</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利用课件和插图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构字的规律,引导学生感悟、了解汉字的秘密,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一些汉字的故事,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本次研修,让我深刻地明白要想让学生们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就要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学习和理解,相信在不断地反思中,我能找到更适合本班学生的识字方法,为今后的研修之路能更进一步而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中国美食》一探一得</p><p class="ql-block">施丽莉</p><p class="ql-block"> 《中国美食》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美食,通过认识这些美食,从而认识生字。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爱上中国的美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 结合我的个人研修主题:《巩固识字的方法研究》,这一课对生字的复现巩固是很容易的。比如:教学“煎”字时,除了结合图片认读读“香煎豆腐”外,还可以结合第一题,说说哪些菜还可以“煎”,比如“煎蛋”“煎饼”等等,这样就“煎”字就在记忆的提取与词语的拓展中认识了。如果要做得更好,就可以关注四点底的意义,以及“煎药”的“煎”意义理解的不同。同样,在教学“小米粥”的时候,就可以联系当地特色,合川的“李海粥王”,出示“李海粥王”菜单,让他们认读各种各样的粥名。</p><p class="ql-block"> 课后题第一题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火字旁”的字及“四点底”的字大部分和火有关。然后要区别“炒、烤、烧”等字的不同意义。但是学生词不达意,因此设计说说制作哪些食物需要用到这些方法,学生能说出,便在内心理解了这些字的意义。比如:我要吃鸡蛋。可以“煮鸡蛋”“蒸鸡蛋”“炒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识字、理解意义的目标都达成。</p><p class="ql-block"> 改进措施:</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p> <p class="ql-block"> 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会识字的方法。低年级语文研修组的每一位老师的课堂中都能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保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p><p class="ql-block"> 相信,在每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研修之路上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一路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