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词韵美 传经典书香——临沂朱陈北村小学教师参加“中华诗教”主题联盟“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活动

A

<p class="ql-block">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经典众多广奥,卷帙浩繁,是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传统文化教学与特色建设工作,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我校积极响应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号召,4月22日,全体语文教师及其他学科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山东省教科院主持召开的“中华诗教”主题联盟“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活动。</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 来自山东省教科院研究员、哲学博士李文军先生做了关于《“悦”读诗书——谈引导学生“悦”读的方法》主题报告。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引学生“悦”读的方法,提出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推动悦与读主动性、个性化发展。分析了学校阅读存在问题:不阅读、浅阅读、窄阅读、做阅读,忽略语言的积累,偏于形式化等问题,认为要加强阅读积累,重视孩子背诵成就感,小学阶段多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愿读乐读,不要过度讲解,创造学习的支架。通过理解悦与读的概念,采取适当方式,使学生善于读,乐于读。</p> <p class="ql-block"> 来自威海市高新区田村小学的林秀芳校长做了关于《小楹联开启大“悦”读》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她根据楹联的教学,阐述了小楹联能够开启大“悦”读的原因、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成果和开启大“悦”读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林校长通过六个故事来向大家展示了小楹联大悦读的成效。通过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田村小学里的一个个小诗人、一位位诗人老师,还见证了诗园学校的形成。那么利用小楹联怎样开大“悦”读呢?首先要从低起点小台阶开始,在“玩”中学“写”,注意活动评价不要太高,不要求太专业,鼓励能开口、敢开口,其次六保为策略,以写促读促行。通过林校长的讲解降低了我校老师对楹联创作及教学的“畏难”情绪,对我校的特色建设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意义。</p> 课例观摩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课例展示同样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威海市高新区田村小学的程淳老师讲授了《联诗中的乘法》。她引用大量的古诗词,比如《静夜思》《别董大》《忆江南》等,巧妙地将诗词教学融入到数学乘法教学当中。尊重学生教学逻辑起点,依据教学需求,有合理的取舍,将传统文化和数学巧妙结合到一起,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渗透了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郝文静老师的《古诗词与数学》这堂课巧妙地将古诗与数学完美结合,带领同学们分别欣赏了具有简洁美的《一去二三里》、具有几何美的《使至塞上》和《题西林壁》,最后欣赏的《百鸟归巢》则体现了奇异美。数学入诗,使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奇趣无穷,很巧妙的讲古诗词与数学教学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数学属理,诗词属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却有相通的地方。两节课诗词的数学化解读则独具匠心,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其他的几节课例同样精彩。</p><p class="ql-block"> 王宝泉老师由“月”引入课题,通过走进经典,寻找文中月;引经据典,品读诗中月;知人论世,反问心中月这三个环节,让我们学习到博大精深的月文化。 </p><p class="ql-block"> 于会忠老师的《趣识楹联》以同学们熟识的对联入手,引出楹联。围绕楹联字数相等,词句相对;音韵相谐,平仄相合;意思相关,上下衔接等特点展开。同时给我们出示了一道题目小试牛刀,让我们领略到楹联的趣味精髓。课堂由易入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极具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于秋艳老师从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入手,从少女时期到婚姻生活等方面解析了李清照不同时期代表作。“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通过这堂课,让我们对于一代才女李清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尤春华老师从叶嘉莹、梁衡等学者对于辛弃疾的评价进行导入,重点解析了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详细地讲解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最后延伸阅读并推荐了新的作品,为研究古诗词开辟了新的思路。整节课似一场大气磅礴的电影,让人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王静老师的课堂气氛生动,语言简洁,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尤其是通过学习古诗《牧童》,联想自己晚饭后的生活进行仿写,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儿童生活的乐趣,真的是趣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通过课例展示与专家点评,我们更加充分的领略了古诗文教学中以诵代讲的魅力,懂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摒弃繁琐的分析,营造具有诗情画意和充满内涵的课堂。</p> 潜心学习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十分珍惜本次学习机会,部分骨干教师到校集体学习,其他老师居家按时参加线上研修活动,认真学习记录。</p> <p class="ql-block"> 古诗词中满载着家国情怀、描绘着壮美山河、萦绕着思乡之情,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璀璨明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息。</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召开之际,近期教育部也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中华传统的相关内容也更加显眼。在核心素养中,涉及了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等内容。在课程内容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述说。</p> <p class="ql-block">  诵读诗词,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辽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我们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本次活动的引领下,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诗词教学的研究及教学中,扎实推动经典阅读,推进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我校生根发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素养能力不断提升。</p>

楹联

教学

古诗词

我校

文化

老师

传统

中华

学生

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