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挥汗浴青春,戍边洒血染红士

平淡

<h3>屯垦挥汗浴青春,戍边洒血染红土<br>——记《战火中的重庆知青》作者、编辑、读者座谈会<br>   <br>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br> <br>2022年4月19日下午2点,重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战火中的重庆知青》编辑部在重庆渝中区“祥万阁”举行了一场别开新面的,《战火中的重庆知青》一书的作者、编辑与读者共30余人的座谈会。<br>    <br>主编之一沈川先生主持座谈会<br> <br> <br>座谈会由该书主编之一沈川先生主持。他首先向全体与会者说明了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是倾听作者、读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并借次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本书出书的缘由及出书过程。向全体参战知青、本书作者及素材提供者、全体编审、编辑、全体读者表示了深深的谢意。紧接着他逐一向大家,每一个到会的人员。<br> <br> <br>编审、《重庆知青》杂志编辑部执行主编戎晋生发言<br> <br>首先是本书编审之一,《重庆知青》杂志编辑部文字主编戎晋生,向全体与会人员隆重介绍了本书的两位主编:谢清跃、沈川;并对介绍我们认识这个参战团体团体的牵线人,及出版本书的第一个赞助人张碧荣女士,表示深深的感谢。她说:“本书从2021年5月16日第一次编辑会到2022年2月10日”正式出书、发行,只经历了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其中还有许多故事、事迹、人物没有涉及到,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还有很多感人的人和事需要进一步扩展、完善,我们将通过其他渠道展示出来。”她还简单介绍了,在本书出书的过程中;资料收集、选择、取舍及对当事人、同事、战友、亲人的采访情况;其中出现了许多感人故事、事件、事迹等,本书出版的全过程。<br>读者魏正玉发言<br> <br>本书发行后,在很快的时间内。第一个写出高水平读后感的读者魏正玉(网名;秋语、卓女)首先发言。她说她是在得到书的当晚就看了一半,第二天又按奈不住内心激动,含泪边看、边写完了读后感《芳华在战火中绽放—&lt;战火中的重庆知青&gt;读后感》。她的读后感,是通过三个渠道发表的。在短短的几天内,《红月亮知青情》、《美篇》、《卓女公众号》(自建的)三个渠道之和的读者,约2万人/次。她被书中甘露夫妇的故事所感动,特在文中填词一首;《木兰花.令》:“远赴南疆心相慕,比翼双飞春华赋,秋暮去,凛冬来,十年坎坷同船渡。且待月下情意许,忽闻雄关风云怒,山盟海誓弃宵天,携手铤走英雄路。”她事后还透露,一个外地读者看了她的读后感后,与她联系说:准备把这本书的故事写一个近似于《长征组歌》的组歌,如物色一个演出团队来演唱,收到的社会效果和文化传承将更加不错。与会者们十分雀跃,都希望这件事能早日实现。<br> <br> <br>当年13军参战部队炮兵营连队副指导员贾如福发言<br> <br>当年13军参战部队炮兵营连队副指导员贾如福,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贾指导曾经与甘露、杨屹在当年八个昼夜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当年他曾为分配到他们连队的重庆知青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勇敢顽强所折服。为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助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他至今还没忘记,甘露、杨屹她们利用战斗间歇为战士们缝、洗衣服、唱歌鼓舞士气友爱精神。他说,战时她们也都是好样的,别看她们身体弱小,可一到战时和男兵一样,扛起60公斤的加农炮弹送到阵地。接着,又把发烫的弹壳搬离阵地。他为出了这本书叫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希望能在再版或再出续集时,把更多的事迹挖掘出来,把甘露的爱情故事展开来写一下。<br> <br> <br>原16团的彭德林女士发言<br> <br>原16团的彭德林女士,正在筹划和运行出画册。她没想到的是,这本书走在了她们全面出版了。她感谢文研会和本书的编辑们,为知青们作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并高度地堪称这本书为《红血热土》之二。<br> <br> <br>已故女兵杨屹的女儿张睿发言<br>杨屹的女儿张睿代表已故女兵杨屹,向全体编辑表示感谢,她说:“我妈妈生前虽然没有看到这本书,但是现在,她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我们家现在拥有三本书,一本在父亲那里、一本在我身边;还有一本为儿子保留着,到他16岁时交给他。并告诉他,你外婆16岁时已经在保家卫国了。”她决心要把前辈人的事迹一代一代传下去。<br> <br> <br>王小池发言<br> <br>甘露夫妇的同学王小池深有感触的说,当年他们的奋斗,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南疆平安了,我们就平安了。<br> <br> <br>烈士杨守义的战友赖华发言<br> <br>烈士杨守义的战友赖华说:“这场战争虽然只打了八天八夜,但是实际上对方骚扰了我们三年多,有一次反骚扰时杨守华受了伤。在休息的日子里,天性乐观的他,将它称为“国际工伤”,表现了他的积极乐观,也体现了他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最后他揣着给父母的遗书,血撒南疆,倒在了敌人罪恶的子弹下。”<br> <br> <br>叶克勤发言<br> <br>当年,战前在11号界碑上站岗、执勤、守卡的16团民兵叶克勤。因急战时后撤,未能参战,但是他说:“那场反击战虽然只打了几天,但是与越南的争执搞了几年,11号界碑的的争执就发生在我们队上 。”<br> <br> <br>文研会会长王茂久发言<br> <br>文研会会长王茂久说:“这本书的发行,及带来的效应打消了我的顾虑。”接着他向全体与会人员简要通报了文研会目前正在抓紧筹办的几件事:建知青博物馆、完善《重庆知青史》、出版《重庆知青》杂志——云南知青支边50周年纪念特刊、拍三部《红月亮》系列电影。他说:“以前一谈到云南支边知青,基本上都是他们屯垦的艰苦岁月、罢工、北上、大返城的一些事情,可是当我们挖掘到这一系列参战、支前的故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云南知青屯垦戍边的故事完整了,他们不仅是重庆知青的骄傲,也是全国知青的骄傲。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素材,把他们的事迹写进正在完善的《重庆知青史》一书中。还要把它们的事迹,植入到电影《红月亮之红土热血》中。”<br> <br> <br>主编之一谢清跃<br> <br> <br>编辑田国莉<br> <br> <br> <br>参战女兵:甘露、杨建明<br> <br> <br> <br>本书编辑向有关人士赠书<br> <br>座谈会会场一角<br> <br>有诗云:赞战火中的重庆知青<br>不愧中华好儿男,<br>          屯垦戍边青春献。<br>          战火铸就英雄魂,<br>          保卫疆土国安然。<br>座谈会在热烈、激奋、高昂、向上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br> <br>文/唐太荣    照片提供/唐太荣<br>2020年4月20日常用品</h3> <h3>主持,主编之一:沈川</h3> <h3>编审,戎晋生</h3> <h3>读者,魏正玉</h3> <h3>原13军参战副指导员,贾如福</h3> <h3>已故女兵杨屹之女:张睿</h3> <h3>读者,彭德林</h3> <h3>读者,王小池</h3> <h3>读者,赖华</h3> <h3>读者,叶克勤</h3> <h3>文研会会长:王茂久</h3> <h3>主编之一,谢清跃</h3> <h3>编辑田国莉</h3> <h3>参加女兵甘露,杨建明</h3> <h3>赠书</h3> <h3>会场一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