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湘湖书院

蘭豀儂(文銳)

<p>今天是4月16日,在战友俞华波的推荐下,赴横山湘湖书院聆听了一堂人文学术公益讲座。</p> <p>横山湘湖书院位于优美的湘湖跨湖桥路的燕尔园。燕尔园是一处深藏在山水间的“隐世园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移步换景,涂涮着古香古色的底色。横山湘湖书院就镶嵌在燕尔园东北角的绿荫里。</p> <p>在百度里输入“横山书院”,首先跳出来的是大连“横山书院”,始建于1844年,在创建书院的头60年间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服务朝廷、服务社会,当时的“横山书院”在关外有很大的影响力。</p> <p>北京横山书院成立于2008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承传统,契合当代,坚持感恩惜福、分享包容、精进有序的文化宗旨,以文载道,形成了以国学研修为主体的高品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北京横山书院已在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合作伙伴,六个月前的今天,横山湘湖书院正式启幕,已成功举办了文化中国讲坛、横山多闻多思湘湖人文学术公益系列讲座。</p> <p>书院是我国古代的教育机构,最早诞生于唐玄宗时期,早期分官私两类,官立书院最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到了五代末期,书院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特性基本形成。书院是思想教育阵地,无论是在古代、近代,还是在当下,都面临谁主沉浮的选择。</p> <p>书院大门向东,门面低调,而庭院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按照工作人员的吩咐,完成了扫码、亮码、测温、签到的流程。签到表上我是第一个到“校”,还是“好学生”。两棵短叶罗汉松的盆景侍立于主楼大门的两侧,以礼仪的姿态恭候师生的到来,门楣上“问学”两字浑厚饱满,端庄大方,沉甸甸的。</p> <p>湘湖书院的布局为二进式合院,主楼为两层的徽派建筑,底层原本属于中堂的改为通道,西边是书房,书柜简洁实用,长条凳配长板桌,显得干净利落,一抹暖色调在灯光下散发着温馨时尚的气息。东边为接待用房,因为有客人,我就没有多看,径直往里走。</p> <p>在天井的中间位置,停下脚步,后转回望。主楼南面廊道立柱上悬挂着木板雕刻的对联,上联“竹雨松风琴韻”,下联“茶烟梧月书声”,横批“不负韶华”。对联对丈工整、平仄押韵,耳熟能详,属于天下名楹。它出自于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的书斋自题。细细品味,竹雨松风的贞洁更加衬托出琴韵的高雅,茶烟梧月的朦胧尤其显现书声的清朗,既传递释溢的是书斋主人的志节和情趣,又给人以不负韶华的精神动力。</p> <p>傅山先生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医著,在当时有“医圣”之称,在新时代恐怕也无人能够坦然超越。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顒、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可见傅山先生在中国传统思想界的地位。</p> <p>此楹联挂在有八千年历史的跨湖桥畔的书院,极为妥帖,既表对傅老先生民族气节的敬仰,又显湘湖书院品味的幽香与醇绵。</p> <p>我依然站在原地,保持着老兵的习惯转体,环视四壁。天井面积不大,略显方正。西厢房为茶室,靠南的空地上植有一株与主楼二楼窗口同高的伞形桂花树,想像得出秋天时桂雨纷飞、芬芳飘涌的悠闲享受。茶室与桂花树之间的围墙开有门洞,门闩开着,直通燕尔园;东厢房靠天井的白墙一堵。</p> <p>与主楼相对的南楼就是副楼,为单层的中式建筑,书院的综合教室。北立面类似于铺门的风格,门窗一体化的本制格栅门很精致,7对格栅门可以同时打开,既有大气包容的寓意,更能保证在紧急情势下的安全疏散。</p> <p>伫立许久,凝视着“多闻多思”的匾额,专注着“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的楹联。按常规楹联落款应分上下款,眼前的楹联只用了单款,留“弘一”加一方印章。</p> <p>然而,书体曾似相识,仿佛看到了八大山人书法里简朴、素净、纯真、圆融高古的风骨,也联想到战友俞华波平时习书时对八大山人的虔诚推崇,和对圆转流动线条的刻苦,对融合古朴圆浑、内敛凝重之美的不懈追求。</p> <p>定稿前与华波交流此联时,才知是书院对弘一法师为净峰寺客堂自撰自书赠联的复刻,中嵌“净山”二字,既寄意自励,更有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寓意,挂在书院最妥帖不过了。华波告诉我,弘一法师晚年书体受八大山人启发,走净简路线,形成了最具禅味的弘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八大体的升华。名人名联的背后,都有其精彩的故事。</p> <p>网络图片</p> <p>今天的公益课《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由历史学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刘进宝先生主讲。考虑到疫情的因素,公益课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现场听课的只有30人。</p> <p>课前我混在班里跟着唱班歌。歌词是引用了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禅诗《颂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p> <p>禅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是啊,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美好,如果能没有闲事烦心,没有忧思悲恐惊缠绕心田,那么每天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虽然世间凡人难以坚守“无念、无相、无住”的境界,但是向往美好,总是开心的、向善的。</p> <p>唱完班歌诵颂班训,现场人虽少,声音却清亮,字字声声都传递着“知古鉴今,继往开来”的信心。</p> <p>《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是今年书院“亚洲文明系列”的第三讲。刘进宝老师出生甘肃兰州,用浓浓的河西走廊腔音来讲述“敦煌那些人和那些事”,倍感亲切与信任,也从时空间留下四道深刻的记忆。</p> <p>敦煌与浙江人有着不解之缘,无数浙江籍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为敦煌文物的保护、“敦煌学”的发展壮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p> <p>敦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丝绸之路是东段和中段的重要交汇点,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p> <p>藏经洞的发现,一方面揭开了藏经洞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由于国力贫弱,也招致帝国主义探险家、考古家的无情劫掠。</p> <p>基于出土文物和敦煌石窟艺术,藏经洞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由此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显学”。</p> <p>公益讲座,如同播撒种子,开启心智。</p> <p>教室的南面白墙上,挂着许多人物镜框,走近一看,都是横山书院的学术大家。有已故的横山书院发起者季羡林、汤一介、王尧生先生,有叶嘉莹、楼宇烈、范曾、莫言和叶小文、林毅夫、姜昆等知名专家学者,是他们让更多人“闻”“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p> <p>面对他们,我肃然起敬。横山湘湖书院应该成为我余生“多闻多思”的出发地。</p> <p>至此,才微微懂得“舟行独木八千岁,到此风容焕大章”的丝丝含意。</p> <p>2022.4.16提纲,4.20初稿,4.22定稿 于湘滨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