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华诗词,传承中华文化——“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

寿光市凤华小学党支部

<p class="ql-block">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组织召开山东省“中华诗教”主题联盟“迎世界读书日”线上研修会,寿光市凤华小学组织全体传统文化教师观看了这场文化盛宴,感受了这浓浓的诗香。</p> <p class="ql-block">  此次开幕式,由省教科院副书记车宗哲主持,威海教研院副院长吕朝阳、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分别致辞。</p> 报告环节 <p class="ql-block">  李文军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引学生“悦”读的方法,提出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推动悦与读主动性、个性化发展。分析了学校阅读存在问题:不阅读、浅阅读、窄阅读、做阅读,忽略语言的积累,偏于形式化等问题,认为要加强阅读积累,重视孩子背诵成就感,小学阶段多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愿读乐读,不要过度讲解,创造学习的支架。通过理解悦与读的概念,采取适当方式,使学生善于读,乐于读。</p> <p class="ql-block">  威海高新区田村小学林秀芳校长跟大家分享了小楹联开启大“悦”读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何以开启大阅读,然后通过六个故事来向大家展示了小楹联大悦读的成效。通过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田村小学里的一个个小诗人、一位位诗人老师,还见证了诗园学校的形成。那么利用小楹联怎样开启大“悦”读呢?首先要从低起点小台阶开始,在“玩”中学“写”,注意活动评价不要太高,不要求太专业;其次六保为策略,以写促读促行。六保策略具体是方法科学、资源充足、课时稳定、展台宽阔、课堂有效;再次利用专题课型、与语文融合模式、与其他课程融合模式这三种课堂模式。</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威海高新区田村小学的程淳老师带来的《联诗中的乘法》。程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用不同的读法读出古诗,感受古诗中每句字数相同的整齐感,再带学生读楹联,感受楹联的韵律美。将传统文化和数学巧妙结合到一起,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渗透了传统文化思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王宝泉老师带来的,由“月”引入课题,边展示月的图片和诗句,边拓展从古至今“月”的别称,然后回忆学过的课文,说说哪种月最美,出示与“月”有关的古诗,感受古人眼中的月,欣赏诗朗诵,进一步感受“月之美”。</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三节课中,于会忠老师的《趣识楹联》以同学们熟识的对联入手,引出楹联。于老师介绍了楹联的来源、楹联的张贴,并且通过有趣楹联小故事告诉同学们楹联有四个特点:字数相等、词语相对、音韵相谐、意思相关。之后通过练一练对这些特点有了更好的理解。于老师的课堂由易入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极具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郝文静老师的《古诗词与数学》这堂课巧妙地将古诗与数学完美结合,带领同学们分别欣赏了具有简洁美的《一去二三里》、具有几何美的《使至塞上》和《题西林壁》,最后欣赏的《百鸟归巢》则体现了奇异美。数学入诗,使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奇趣无穷。</p> <p class="ql-block">  于秋艳老师从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入手,从少女时期到婚姻生活等方面解析了李清照不同时期代表作。如:《如梦令》、《醉花阴》《夏日绝句》等。“漱玉飘香天地间,独领风骚万古流。”通过这堂课,让我们对于一代才女李清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尤春华老师从叶嘉莹、梁衡等学者对于辛弃疾的评价进行导入,重点解析了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详细地讲解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最后延伸阅读并推荐了新的作品,为研究古诗词开辟了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王静老师的课堂气氛生动,语言简洁,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尤其是通过学习古诗《牧童》,联想自己晚饭后的生活进行仿写,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儿童生活的乐趣,真的是趣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最后耿成义主任对联盟工作进行了推进指导总结报告。他指出:诗歌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存在,诗是民族的精神史体现,诗歌教学承担着民族精神。期待更多的老师倾心传统文化教学,希望能够出名师、出名课、出名校。</p> 听课记录 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  中华诗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经典,是宝藏,是每个华夏子孙应该去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听了李文军老师的报告,听了各位老师的诗教微课,更深感中华诗词的韵味十足,不知不觉中已陶醉其中,真想马上捧起诗书饱读一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研读诗词课标要求,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经典,感受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愿中华诗词之花永远芬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愿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鞠銮宝</p><p class="ql-block"> 在这美好的四月,我们聆听了这带有浓浓书香的主题报告,观摩了精彩的诗教课例,为我们以后的诗歌教学指明了方向。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我们传统文化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交给我们的学生,同时还要激发起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宣传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我们要倾注更多的精力、用更充沛的情感面对诗歌教学,重视诗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在诗教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出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刘海迪</p> <p class="ql-block">  本次中华诗教的线上研修活动,通过对中国诗歌史、诗词格律、诗词诵读、诗歌鉴赏和诗教理论、诗教方法的学习,教师们更加明确了个人的专业规划,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诗词教学的研究和语文教学中去!</p> <p class="ql-block">编辑:三年级全体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审核:李红娟</p><p class="ql-block">签发:苏永成</p>

楹联

老师

诗教

中华

文化

教学

传统

学生

诗词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