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唯有知道探索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获得成功的愉悦。<br>这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教师团队,正在用心择地而耕,择向而行,大胆探索,积极创新。<br>我们,精诚于心,锐意于行!<br>在期盼收获的同时,也在享受创造收获的喜悦!<br>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也收获了阵阵凯歌!</h3> <h3>一、团队建设总体情况 <br>本团队共有优秀教师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7人,思政课教师3人。团队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对接定州市“1368”发展布局,实施“德知技融合、因类施策、多元发展”的育人模式,构建“课岗证赛、层类交互、学用融合、多导多选”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时空、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五个“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德、知、技融合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同时使优秀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的人才培养目标,将“1+X”证书取证常态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实现“岗证课赛”同频互融,整体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br>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执教技巧、夯实专业实战能力为重点,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与行业企业发展人才相适应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h3> <p class="ql-block">▲团队成员</p> <h3>二、本年度团队建设特色举措<br>(一)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团队管理<br>团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遴选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撰写《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利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各项建设任务,明确分工,定期召开例会,有序高效推进任务实施与完成。<br>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互聘互用、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教师技术技能培训、校企共建培养基地、专业教师企业兼职等制度,为团队教师下企业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形成动态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h3> <h3>▲建设任务导图</h3> <h3>▲团队分工1</h3> <h3>▲团队分工2</h3> <h3>▲团队分工3</h3> <h3>▲团队与神州数码企业专家共同探讨专业建设</h3> <h3>(二)以教能强教研,以教研促创能<br>根据团队成员结构、结合培育期及本年度工作任务、个人擅长的专业特长及发展方向,高质量完成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如“双师型”、“三教改革”、“专业建设”等方向的专题学习和培训,与神州数码企业建立开展长期教学交流,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实践。督促团队内年轻教师主动开展自学、互学等活动,以“三教”改革为引领,推进“课堂革命”,不断提升团队模块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团队成员在教学理念、执教技术技巧、专业实战能力等方面有效提高。<br>本年度在教科研方面较往年有长足的进步,河北省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中职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1部,课程思政类奖励类3项,政府嘉奖类5项,两位教师评选为定州市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技能大赛奖类10项,申报课题3项,撰写论文8篇。团队中专业课教师要求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本年度十名教师考取了“高级网络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卢新贞老师主编教材《计算机录入技术》入选河北省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h3> <h3>▲教师互学</h3> <h3>▲河北省教学成果奖</h3> <h3>▲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文化交流活动荣誉</h3> <h3>▲“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通知书</h3> <h3>▲河北省“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推荐名单</h3> <h3>▲卢新贞老师主编的《计算机录入技术》入选首批河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h3> <h3>▲卢新贞老师主编《中职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h3> <h3>(三)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br>5个共同:本年度,团队与定州鼎昌广告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在校内成立了“聚焦工作室”,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实习实训,与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重构课程结构,共同制定评价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培育师资,大幅度提高了学生就业质量,促进其职业的长远发展。</h3> <h3>▲聚焦工作室</h3> <h3>4项合作:团队邀请北京神舟数码公司专家加入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达到合作教研、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的,<br>联合实施了网络搭建与运维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调动了一批行业专家参与其中。如建立网络搭建与运维实训室,委派技术专家对团队教师进行培训,共同研发《网络搭建与运维》精品在线课程等合作项目。</h3> <h3>▲企业教师培训</h3> <h3>▲网络搭建与运维实训室</h3> <h3>▲网络搭建与运维实训设备</h3> <h3>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团队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调研,了解最新的岗位需求,修改课程标准,构建了“课岗证赛、层类交互、学用融合、多导多选”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神舟数码公司共同开发《网络搭建与运维》活页式校本教材,目前已完成初稿。</h3> <h3>▲活页式教材研讨会</h3> <h3>▲《网络搭建与运维》讲义</h3> <h3>(四)推“1+X”证书,创在线精品课<br>在学校提质培优项目中,团队承接了在线精品课建设工作,根据本专业“育训结合、书证融通”的总目标,对标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确定了以超星泛雅平台为基础,“1+X”证书IPV6(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搭建与运维》省级在线精品课及配套数字化资源(视频、教案、课件等)建设,共享精品课程资源。<br>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整改和优化,从宣传片每一个镜头和图片的拍摄到每一个课件的制作、每一个微视频的拍摄,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改良。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课程内容构建与整合的全过程,并从拍摄时的细节把控、着装要求、讲稿提炼、制作时间等方面作出详细指导,全方位提升在线精品课质量,加强精品课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截至目前,教学团队成员已全部完成在线精品课8个单元,19个项目,78个任务模块教案及课件资源的上传工作。其中任务点章节25个,非任务点章节75个,文档162个,讨论区话题69个,其它资料(参考视频、练习等)共计109项,视频录制脚本设计完成率达80%并进入录制工作倒计时。<br>此外,利用智慧校园平台,积极开展教学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络教学信息源。同时以学定教,着力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灵活更新教材内容,配套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完善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体系。在教师指导下,网络资源统一向学生开放,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br>《网络搭建与运维》在线精品课建设项目,不仅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落实计算机应用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关注网络技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深化团队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了本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h3> <h3>▲《网络搭建与运维》在线精品课建课</h3> <h3>▲模块化课程体系</h3> <h3>▲在线精品课教师团队</h3> <h3>▲教学平台资源</h3> <h3>▲精品课平台资源统计</h3> <h3>(五)课岗证赛融通,同频互动课堂<br>1.对接职业标准,重构课程内容<br>在教学诊改工作中,团队成员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研究,对照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按照工作过程对技能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加入思政元素,对课程进行“模块+项目+任务”模式的重构,目前已完成《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VisualFox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录入技术》等课程标准的制定。<br>2.推行“双证书”并举制度。学生“双证书”毕业常态化,其中CEAC的“信息化办公软件专家”和“平面设计专家”证书的通过率均为100%,1+X证书中“WEB前端开发”、IPV6(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通过率均为90%以上。</h3> <h3>▲ CEAC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证书</h3> <h3>▲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h3> <h3>▲工信部职业技术证书</h3> <h3>四、教学团队下阶段工作展望<br>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下一阶段,团队将继续加强创新团队成员能力进阶,支持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高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等新教法,逐步形成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可推广的模式。</h3> <h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起向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