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在家中窗下一角和睡前,把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看完了。此书本不在自己买的书那个柜子里。因为小区一位勇敢战疫的保安不幸核酸出阳。又要被封控在家,遂想找一本不是自己菜的书来抵抗一下内心的失望。于是找了这本2009年4月版(首版同年2月)的书看起来。</p> <p class="ql-block"> 本不是张迷,只是张一直被许多人追捧,也听到过不少关于张的故事。相信张除了那些让人八卦唏嘘和赞叹的故事,一定是有她常人不可企及的才华和文风的。小说看了没多少,就感受到波澜不起的故事中,她的文字,对人与事描述和表达的精彩,以及心思的精到。张的文学地位绝非因为其个人痴迷(“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废”)渣男的狗血爱情故事而浪得。</p><p class="ql-block"> 她先天原生家庭的不正常和后天个人成长过程造就的独特个性,那个社会混乱动荡的时代,使她的人生,成就了一个极其有故事性的人物。幸运(对他人),其实也是不幸地(对人生),她又是了一个很会写故事的人。她和她表述优美的文字写的故事构成了她完整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感觉张爱玲的命和运两者,只是在某个人生的时点简短相交以后,就分道扬镳,一直以斜角直线的方式走到了终点,再没有出现交点。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可能完美。老天是公平的,即使让你才貌双得,但命、运无论直线还是曲线行走,就是时常走不到一个方向。多数时间它们未必能相交成一条线,无论走直线还是曲线都并行不悖。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在命运的无形捉弄中,喜怒哀乐于外,自怨自艾于内?</p><p class="ql-block"> 摘录一段书中的文字,因为觉得喜欢,又觉得像她,简单的文字中,看到张人生故事的缘由所在。</p> <p class="ql-block"> “她不喜欢他(注:一位表哥),倒不光是为了维嫂嫂。她太不母性,不能领略他那种苦儿流浪儿的楚楚可怜。也许有些地方他又与她太相近,她不喜欢像她的人,尤其是男人。”</p><p class="ql-block"> 书应该是女儿买的,还有一个张爱玲经典小说集(全五卷)套装在,没有打开过。不知自己过后会不会去看其它几本。许多书,不到那个年纪,不到那个人生的阶段,你看也是看不懂的,看了也不会使自己产生什么有意义的体会。所见与所思不能产生相交点。命运如此!</p> <p class="ql-block"> 喜欢不一定能拥有,不一定要拥有。疫情初期新华路还没有封控时,一次给回愚园路住被管控的女儿处送没有来得及拿的部分东西,按照物业要求,电梯送到家门口,没有进去,急急地就走了。晚上与在另一处照顾岳母的太太视频聊天,讲起白天急急忙忙走,忘记去撸撸已经回到愚园路,有个把月没有见到的小猫“壮壮”了。</p><p class="ql-block"> 可能太太与女儿聊天讲起这件事。第二天女儿语音聊天说让我来再带它回新华路陪陪我,免得一个人在家孤独,因为过几天浦西要开始全部封控在家了。我谢谢女儿。告诉她:许多东西喜欢就好了不一定要拥有,拥有了,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负累。那个与人极其亲近的小猫,自己真的很喜欢的。只是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认真,有些事不将就的人。明白还没有做好既对自己,又对猫都不将就的各种准备。喜欢,有机会撸撸,听到它在自己身边“咕噜咕噜”就心满意足了。拥有是有责任与义务的,不只是找乐、寻开心,而又生负累之心。</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自觉是一个“太不母性”的人,所以她人生对男人的喜欢与不喜欢,是她自己造就的,不是吗?别人眼中口中的渣男,她喜欢,为之魂萦梦牵。她感到负累了,但身心都卸不下。否则她不是张爱玲,世间也不会有《小团圆》。</p><p class="ql-block"> 且当疫情封控时期的一个读后感。可喜的是今天小区封控解除,可以出家门在小区溜达了。好心情!对许多事已经懂得:既不要乐观,也不必悲观,静观就好了。自己不能解决的事让时间去决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