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傒墓俗称白兔丘。又称高敬仲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敬仲镇白兔丘村南。高傒,号白兔,谥敬仲。又称高子。齐正卿。《史记·齐太公世家》:“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小白自莒返国后,“高傒立之,是为桓公”。“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瞻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清一统志·青州府》:高敬仲墓 “在临淄县东北二十里。又名白兔冢,即高傒也”。</p><p class="ql-block">一、 拥立齐桓公 位居首功</p><p class="ql-block">《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傒与国氏,实为内主” 。齐国有三军,桓公与高子、国子(国懿仲)各领一军,且有发号施令之鼓,名曰“高子鼓”。高傒历史之功,首先在于拥立姜小白为君。</p><p class="ql-block">齐襄公之乱,其诸弟害怕祸患牵连,一弟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逃亡鲁国;一弟公子小白,由鲍叔辅佐逃亡莒国。雍林人杀死无知,齐国一时无君。</p> <p class="ql-block">齐国最大的实力派高氏、国氏,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商议立君之事。鲁国闻知无知死后,也急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齐即位,并安排管仲带军队遏阻莒国通道。</p><p class="ql-block">小白在返齐途中,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衣带钩,小白立即倒在车中,假装被射死。管仲派人飞报鲁国。鲁国护送公子纠的部队,于是放慢了返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至齐国。</p><p class="ql-block">小白装死迷惑管仲,藏在车中飞速行进。齐国内有高氏、国氏二大家族作为内应,小白便抢先到达了齐国临淄。髙傒远见卓识,在齐国有极大的权力,小白从小与大夫高傒交情甚好。公元前685年,髙傒便把刚从莒国迎回的姜小白拥立为新君,姜小白顺利地登上了齐国君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的齐桓公。</p><p class="ql-block">齐国大夫高傒在拥立姜小白为君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齐桓公即位后,欲报一箭之仇杀死管仲。鲍叔牙向桓公力荐说:“我有幸跟从您,您终于成为国君。您的尊贵地位,我已无法再帮助您提高。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高傒和我也就够了。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没有管夷吾(管仲的字)不行。”</p><p class="ql-block">齐桓公听了鲍叔之言,赏管仲以厚礼,任之大夫,拜为首相。高傒协同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共修国政,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为齐桓公创建春秋首霸的历史功业,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二 、主管工商 识工贾有善</p><p class="ql-block">《管子·大匡》中载:“令高子进工贾”“ 高子识工贾之有善者”。髙傒热爱工商事业,熟悉工商事业,齐桓公便安排髙傒分工管理工业商贾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这是齐国开国之祖姜太公的治国方略,是发经济的重要政策。齐桓公、管仲把发展经济的这一支柱产业交给髙傒掌管,可见齐国国君和国相对髙傒是多么重用和信任。</p><p class="ql-block">髙傒接受重任,不辜负期望,遵照桓公、管仲的指导思想,采取了具体管理措施:“市场立有三乡,手工业立有三族,湖泽立有三虞,山林立有三衡”。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养成习惯,思想安定,不见异思迁,各尽其职能,干好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髙傒擅长市场管理,注意本乡货物,而预知市场物价。工匠商人负任担荷,赶牛驾马,以周游四方;料定物资多寡,估计商品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贱买贵卖。</p><p class="ql-block">所以,雉羽和摈尾一类的珍品,不必远集而自至;竹箭之类的产品,国内就有浮余。奇怪的商品经常到来,珍异的东西也有聚集。他们整天从事这些,来教育子弟。他们互相谈论赢利,互告买卖时机,互相陈说物价知识。他们从少年就习惯于此。</p><p class="ql-block">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商人的子弟常为商人。按土地肥瘠而差别征收租税,人民就不会外流。施政不遗弃功臣故旧,人民就不会不敬。伐木、捕鱼,各有定时,人民就不会苟且从事。高原、山地、平地都能公平处理,人民就不疑惑,不夺农时,则百姓富裕;祭祀不妄取于民,则牛马繁殖。工、商、林、牧各业相互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使齐国的经济繁荣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三分齐国 称霸诸侯</p><p class="ql-block">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后,向管仲请教为政治国之道,二人推心置腹,管仲向桓公提议说:“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叁国故为三军”。</p><p class="ql-block">桓公遵照管仲建议,在安民职业、治民体制上,定全国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个,士、农之乡十五个。桓公统帅十一个乡,高子统帅五个乡,国子统帅五个乡,髙傒成为齐桓公之下两大势力之一,掌有很大的实权。在齐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齐桓公、管仲的组织安排,对齐国的统治管理十分重要,为齐桓公春秋争霸,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础。桓公在和管仲论政时问:“民居安定,事已成矣,我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其可乎?”管仲说:“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管子·小匡》)齐桓公三分齐国,作为三军。选拔贤能,委任髙傒和国子各自作为自己的里君。每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乡都有行伍编制,卒长效法军事制度与号令,并以此进行田猎,实行赏罚,使百姓懂得军事。制定五家为一轨,轨设长,四里为连,连设长。十连为乡,乡设良人,实行军令。五家为轨,五人为伍,由轨长率领。十轨为里,五十人为一小戎,里有司率领。四里为连,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率领。十连为乡,二干人为一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乡为一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之帅来率领。三军中有中军的鼓,有高子的鼓,有国子的鼓。卒伍之政,确定在里内,军旅之政在郊野完成。内部教令告成,军令不得再变。国君有这样经过教练的士兵三万人,用来横行于天下,惩治无道之国,安定周室,在阳谷大会诸侯。有兵车的会六次,乘车的会三次,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停止一切武事,施行文治管理,朝拜天子,国家安定。于是“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史记·齐太公世家》)。高傒逝世后,葬于临淄齐国故城以北二十里,齐燕交通要塞和淄水之滨,以示来往燕、戎之商客,也表国人之敬畏。高傒墓冢东靠淄水,西临齐燕大道。南览齐国京都,北临齐北接燕地之平原,建立高出地面六七米的小丘陵上,高大巍峨。此地村居就以高傒之号命名——白兔丘。现在墓冢高5米,东西23米,南北25米,花木葱荣,墓碑林立,十分壮观。高傒逝世后其子孙世袭上卿之职,并兼守国之重任。历代君主统治管理都从中吸取了借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祖佑高氏,德行天下!家庭和睦,平安幸福!兴旺发达,福德万世!高氏转发+分享顶起转起!长按二维码关注《高姓之家》,弘扬高姓家族历史文化、家谱文化、传播高姓信息的一个平台、欢迎来稿、支持点个赞添加小编沟通交流、动一动你的手指转发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