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鳞(三)

待我长发及腰

逆鳞(三) <p class="ql-block">最近再次迷恋《明朝那些事儿》,记得第一次看这套书在十二年前。如今再次翻看,书页已经泛黄,其中一本因一次下雨房间进水而“面目全非”。虽然后面也曾“悉心照料”,但依旧两角上翻形成一只“破鞋底”的模样,再也无法复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它们沧桑的状貌,不由得想起当年买它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当时自己一定特别喜欢吧!不然怎么会犹豫再犹豫,在书店门口徘徊再徘徊,才最终买下它?如今想来,多亏当时买下了它,不然要用什么来记录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呢?!它陪着我去过好多地方:西安——铜川——西安——铜川……陪我慢慢长大,从不喑世事的傻姑娘变成孩子的母亲,陪我走过许多难熬的岁月,陪我经历了两次人世间的生死离别……</p> <p class="ql-block">两周前,无意中看到优酷热播剧《山河月明》,突然又想到了《明朝那些事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明朝故事,许多人都是喜欢的,就好比情窦初开的少女总喜欢《灰姑娘》的故事。因为无论是明太祖,还是灰姑娘,他们的背景和出身都是大多数人可以企及的。而那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公主嫁给王子……这样的事情只可能在童话中出现,缺少现实的普遍性。所以,大家喜欢明朝的故事也就更具有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他曾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起过兵,造过反……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汉统治者在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人们欣赏或者是憧憬,憧憬朱重八的境遇也会在自己身上再次发生。可是,就算有相同的时代背景,同样的出身就一定会有相同的人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即使客观条件多么的雷同,主观的自我鞭策不足,小青蛇终究也只能是小青蛇,怎么也不会变为真龙!</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个写《石灰吟》的于谦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果单单将他归于文人范畴,似乎不够恰当。虽然他进士及第,虽然他饱读诗书,但他自小励志做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仅凭这样的志向就可以断定他并非只愿成为一介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永乐年间,于谦考取进士,进入仕途。在作巡抚的十八年中,他励精图治,一心为民。宣德五年至十年,适逢河南、山西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他奉命视察灾情。据《明史》本传载:“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哀鸿遍野、土地荒芜、民不聊生,于谦心如刀绞,含恨吟出《荒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p><p class="ql-block">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p><p class="ql-block">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p><p class="ql-block">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官,他做到白璧无瑕、晶莹剔透,冰心一片在玉壶。作为臣子,一生坦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成祖朱棣是值得敬仰的,他一定听到了这样的诗句,他一定也有些许不悦,但却没有因为自己一时的不悦而起杀心。反而告诉自己的妻儿:“保住此人,可以让大明朝续命三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后来的历史里,事实再次证明:朱棣对于谦的判断是准确的,也正是因为明成祖力保于谦才使得明朝的历史不像北宋那样再次经历屈辱的“靖康之难”。于谦敢于拔除帝王“逆鳞”,明成祖敢于接受拔出“逆鳞”的于谦,终于,他们互相成就了彼此!他保全了他的性命,他保全了他的大明江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替明成祖的明英宗却没有父亲那般果敢,他不愿拔除“逆鳞”。</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朱祁镇与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致使土木堡之战遭遇惨败,二十万明军战死,自己被俘;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这样的皇帝少了些父辈英气,多了些自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此情此景,于谦不仅需要凭借大明仅剩十万残兵守卫京师,同时还要抵御朝中徐有贞等人欲要南迁的错误判断,还要说服孙太后立朱祁钰为新帝。这三件事情任何一件事情出现纰漏都可能断送大明的前程,他也终将难辞其咎。尤其是第三件事,不但触碰了孙太后的“逆鳞”,更是触碰了明英宗的“逆鳞”。可喜的是孙太后虽为后宫女流,但深明大义。在听到于谦的建议时,先是愤怒,接着便是理性的废旧帝、立新帝。这样说来,孙太后也是值得敬仰的,她也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敢于拔出“逆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大明“战神”明英宗回到大明,没多久就发动了“夺门之变”,在明景帝得位后的第八年,被迫将帝位再次“还给”了明英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重新做新做回皇帝,第一件事却是赐死于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改写大明历史的英雄却未能善终,真是让人唏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多半是明英宗在“废旧帝,立新帝”这件事情上对于谦怀恨在心。于谦迫于时局,在北京保卫战中,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而被俘虏的明英宗被迫成为了太上皇。除此之外,于谦明知英宗再次复位,却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旧恨加新愁,于谦被赐死。原来不是所有的君王都可以触碰“逆鳞”的,明英宗的“逆鳞”就是不可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难怪网友总是戏称明英宗为“战神”,难怪明朝的历史对明英宗没有过多的褒奖。翻遍史书,对明英宗最大的褒奖也不过就是:从未抛弃糟糠之妻——钱皇后,废除了殉葬制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英宗之后,明朝国力开始衰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逆鳞”不可碰,多么可怕!对帝王,可能国力衰落;对普通人,可能刚愎自用。</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可是知识不等同于做人。我们仍然需要拔出“逆鳞”的挚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说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者心直口快,表里如一;或者阿谀逢迎,口蜜腹剑;或者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或者心思缜密,深不可测……如若有三两好友,如于谦般刚正不阿,表里如一;如伯牙般心有灵犀,一点便通;如鲍叔牙般彼此了解,互相信任……该有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逆鳞”为你而生,我的蜕变经你见证,我的未来与你相伴,你是我此生的劫,也是我此生的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