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 (散文)文图/黛眉 (部分图网络)

黛眉如嫣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本该是赏花踏青的美好季节。不料,前几天,一股强冷空气突然来袭,北京就下起了一场“春雪”。河南也不例外,天气聚变,昨日还是春寒料峭,今日天空中就下起了小雪、小雨。冷空气就像天空中的过眼烟云,经春风一吹,没想短短几日后,气温就蹭蹭的往上升,这两天居然达到20余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我从工地下班回到办公,门刚一打开,我的办公室就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就像一个小“精灵”,“唧唧喳喳”的向我的办公室翩翩飞来。她不停的在我的办公室里时而盘旋,时而“呢喃”。我放下手中的东西,定睛一看,哇噻!那不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吗?她怎么误进入到我的房间里来了? 面对她的突然造访,我就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赶紧关上办公室的房门,想认认真真的“欣赏”一下这只可爱的小燕子。可是她好像对这里的环境比较陌生,在屋里不停的盘旋着,怎么也不肯落下,让我认真的“欣赏”一番。我心想,只要她落下来,在办公室的任何地方停留片刻,容我只照一张像就可以把门打开放她自由的出去。可是,她就是不理解我的“意思”,一个劲的在办公室盘旋飞舞。害得我手举相机,足足等了20分钟也没有把她拍下来。无奈,我就使出“狠命”一招,使劲地吆喝,让她飞累了,兴许会落下来“休息”一下。这一招果然凑效,没多久她就飞累了,落在窗户上,我立即举起相机,终于留下了这只小燕子的“芳影”。 小燕子,是我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最佳“小伙伴”。我对小燕子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是她伴随我度过了天真快乐的童年、懵懂生涩的少年时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小学、中学的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在老家的窑洞门口的屋檐下,每到春天,就有一对小燕子在屋檐下“安营扎寨”。一连五年,冬去春来,从不间断。它们通常是“一对夫妻”,在自己选好的地方,从沟里潮湿的地方或小河边,用嘴一口一口的撷来新鲜的泥点,再一点一点的在屋檐下“垒窝筑巢”。她们相当有灵性,也非常勤奋。经过一对“夫妻”共同努力,一般不到十天就能把自己的“新家”筑成。燕子夫妻堪称“能工巧匠”,通常她们每年春天回来的时候,都会在自己的“老巢”新添一些“砖瓦”。它们筑巢的本领也许是天生的,既精美牢固,又漂亮好看。小时候,我住的那孔窑洞里面靠近窗户的地方,就有一个燕窝。时间久了,她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在家里生活和生儿育女。好不悠闲自在,令人羡慕。白天,她们到外面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或到河边的垂柳上聆听河流哗哗的声响。有时,也与蜻蜓们一起在河面上嬉戏。时而在水面上跳舞唱歌,时而在空中俯冲玩耍------夜晚,夫妻双双把家还,俨然是一对“恩爱夫妻”。她们高兴的时候,还会站在主人家门前的树枝上,唱几支动听的歌谣,跳几曲迷人的舞蹈。记得小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相当落后,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p> <p class="ql-block">几个小伙伴,不是打纸牌,就是推桶箍,或者上树掏鸟窝等。春天、夏天的休息日 ,有时烦闷无聊,就拿一本书,坐在家里窑洞的屋檐下,边看书、边聆听欣赏小燕子的莺歌燕舞,好不惬意。就这样,日复一日,竟不知不觉的度过了迷迷糊糊的童年和少年。后来,上高中后,由于学业紧张,加之住校,就很少见到小燕子那美丽的身影和优美的舞姿,更听不到她那迷人的歌声了。再后来入伍参军,再到转业地方工作,每天住在大楼里,就再也近距离见不到小燕子的美丽身影。更谈不到与燕子的亲密接触。只是在郊外的柳树上或小河边,还能偶尔看到小燕子的那忙碌的身影。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燕子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灰沙燕和毛脚燕等种类。目前,全世界燕子的种类已达80余种。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世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年年此时燕归来”。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雨燕分布广泛,常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有18属80种,我国4属7种。 </p> <p class="ql-block"> 今日,这位“不速之客”到我的办公室登门“造访”,着实使我既激动又兴奋,她就像就久别的“老朋友”一样,经过几十年后,又出现在我的面前。她的到来,无疑又勾起了我儿时对燕子的这段美好的回忆。她就像人类的好朋友,好伙伴。不仅为人类捕捉蚊子、苍蝇等害虫,在那个年代,也为农家小院带来无尽的欢乐。有时我也在想,作为一种“能歌善舞”的候鸟,她能与人和谐的相处如宾,融洽而不干扰人们的起居生活,着实让人难以想象。现在,想想我们的周围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哪有燕子与人们美丽和谐相处的境界?她们虽然与人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她们特别懂得与人们的“和谐”相处,遵循冬去春来的生活习惯。而人们之所以相互猜疑和矛盾,不就是重物利而轻情谊吗?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燕子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这种小巧的候鸟,早在几千年前便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邺风•燕燕》一诗中的“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颇之顽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可谓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吟咏燕子的诗行。此诗是一首惜别之作,诗中的咏燕仅为“见物起兴”。不过,自此之后,咏燕的诗作便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其是唐宋两代。纵观历代咏燕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写实之作。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史):“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人空巢里,惆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诗人将此诗归入“讽谕”类,旨在以燕喻人。我们说它又是一首精妙的写实之作。诗中描写雌雄双燕衔泥筑巢,生育儿女,呕心沥血捕虫喂养儿女。“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而燕子一旦长大,就举翅不回。燕子父母在家里呼唤自己的儿子,却永无音信。另一类主要是写虚之作,这里就不再赘述。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写诗时,不可能预知当今的社会状况。然而对照当今社会,深感该诗当具何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物及人,为父母者,为了儿女,无日无夜,累死累活,使其健康成长。让他们接受良好教育,可一旦学成,有了良好的职业,远离了父母,甚至留洋出国,却长年不归,撇得父母独守空巢。可怜天下父母心,不亦悲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p><p class="ql-block"> 张维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河南洛阳新安人。1982年10月参军入伍,曾任原济空航空兵某部干部。2003年7月转业。本人酷爱文学。自1985年11月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来,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主要发表在《解放军报》、《空军报》、《桥梁建设报》及《思维与智慧》、《老人春秋》、《彩虹》等报刊。其中,散文作品《不速“之客”》、《夏日赏清荷》、《读书真好》等10余篇散文,由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文联主办的《彩虹》文学季刊“特别推荐”栏目集中刊发。散文《印象都江堰》、《相信你自己》、《故乡的红柿林》、《抄读》、《云台幽韵》、《生命的歌唱》等,分别在《彩虹》、《桥梁建设报》、《中原桥讯》上发表。现为中国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