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之前去西藏夏竹林寺、羊卓雍措的路上,在路边的石头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梯子图画,刚开始不懂,以为是宗教符号,后来问当地人才知道,这是人去世后灵魂去往天国的阶梯。藏族人相信人死后会转世轮回,所以他们对佛教无比的虔诚,信仰也融入身体的一言一行中。</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路人甲,从出生就去往生命终点的路上。走在路上的时间长了,停的时候需要一个理由,比如饭,或者说人,那种可以说得上话的人。</p><p class="ql-block">其实偏于一隅的人,都有故事,只是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在光鲜的物质外表之下,人性并无本质的改变,个体心灵的救赎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宗教维系的伦理道德,也依然需要着由此带来的心理慰藉。相对而言,宗教作为人类经验的深厚积淀,形成了蔚为可观的理念和做法,大可补过于物质至上的当今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本书里,写到: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人生下来总是双手紧握,离世的时候双手松开。想要握住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意外贪慎痴,穷其一生毫无保留的离去。 </p><p class="ql-block"> 其实摊开你的手掌,再握紧,我们想要握在手中的叫作幸福。握起来的拳头,大小和自己的心脏一样,是心房。这“三寸见方”的大小就是我们能容纳所有幸福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写的是离别和分别,却没有一个字与这些有关。离别,更多的都是伤感悲情多一些;分别,更多的是不舍和期盼,有太多放不下的感情和再次重逢的思念。不管是悲情还是再次相逢的喜悦,无非还是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贪慎痴,所以佛教就谈到了空性。我们痛苦的根源,唯一就是执著。哪怕它只有针尖那么小,也会引来绵绵不断的苦楚。每个人对于执著的东西,得到了,会患得患失;失去了,就伤心欲绝。假如没有执著,任何痛苦皆与你无缘。</p><p class="ql-block">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凡夫不是寂静者,而是愦闹者、散乱者,身口意三门整天为了名闻利养而奔波忙碌。其实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所以凡事皆有定数,随缘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执着于过去,不奢望于未来,珍惜当下每一天就好。</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去向远方,就是一个向往,把向往变成现实,就是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路上,所闻所见所想皆是关于生活。说人生 ,有时候感觉太妄言了,毕竟离耄耋之年还有那么长时间,不敢妄自菲薄。那就反思这些零零碎碎的生活感触,能感悟到知行合一那就是最好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一场疫情,看似未知的灾难,有些人赚的盆满钵满,有些人生活在底线边缘。所以这个世界注定就是不平等的,也分三六九等的。在疫情面前,人性更显露的淋漓尽致。真善美,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得到了完全的释放,那些忍辱负重努力前行的人,才真正值得尊敬和宣扬。无论生活多难,请努力的保持感恩善良,那些微弱的光也会变成指引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榜样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你决定好了要做什么,余下只有一件事,就是出发。当然,出发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成功,不过,如果不去一定不可能成功。</p><p class="ql-block"> 说着说着就言不由衷了;说着说着就脱离了标题题的意思了。如果说离别是一场修行的过程,那么每个人在这场离别中,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反省。那么分别也只是这个过程中,一段充满期待的重逢和保持初心的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