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矫亭说》飘若惊鸿,矫若游龙摘自《赵孟頫》

范**丽

<p class="ql-block">王阳明(1472-1529),真名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孔庙。因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故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习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阳明学派,影响极大,以至于日本、朝鲜等国家。反映其哲学、教育思想及文学成就的著作由其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于世。</p> <p class="ql-block">《矫亭说》之文是其父王华应朋友崑山方秋卿之请而作,此件原大,藏于上海博物馆,但已被割裱成册页。纵21.6厘米,横11.1厘米,共194字。册页后有清人钱大昕、方治、陆世仪、归庄等人题跋。</p> <p class="ql-block">明代的艺术大师徐渭曾经评价过王阳明:“古人论右军(王羲之)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王阳明)乃不然,以人掩其书。观其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已传矣。”意思是是说王羲之是世人只知道他的书法,而不知道他的学问人品,而对于王阳明则是世人只知道他的心学成就,而不知道他的书法,现在看到了他的书法作品,如同“凤翥龙蟠”,这种形容简直就是媲美王羲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当时法家的大宗师朱长春评价王阳明的字:“公书法度,不尽师古,而遒迈冲逸,韵气超然重表,如宿世仙人生具灵气,故其韵高冥合,非假学也”。意思是王阳明的书法极尽法度,但从不拘囿于古人,而是以韵味超然和灵秀之气,著称于世,这种靠学养生发出来的书法,非一般人的刻苦训练所能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真正的书法家而言,修炼人品和气质才是书法写得好的关键,书法并不是简简单单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书法当中融汇了个人的修为、性情和学养等等要素。做人的功课做不到位,那么你的书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这件《矫亭说》,有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书法面目,笔法清新而自然,线条变化生动但无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之感,此作乃是书写于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p><p class="ql-block">“龙场悟道”之后的王阳明,书法飘若惊鸿,矫若游龙,变化万端,气格超迈,是真正的书法极品。</p> <p class="ql-block">摘自《田英章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田英章先生楷书集字古诗词(春天的月色1)</p> <p class="ql-block">前言:春天的月色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特别是暮春的夜,有花香,有虫鸣,送走了白天的忙碌和喧嚣,迎来了夜晚的清闲和安静,伴着朦胧的月色,满眼诗意的春里,月色也赶着趟儿,在朦朦胧胧里影藏。春夜里的月色没有夏夜的皎洁,没有秋夜的愁思,没有冬夜的寒凉。因为籍着春的美,朦胧着无限惬意的遐想,思念是酝酿的主题。却没有忧伤,尽是美好的希望和祝愿,不负春光只争朝夕!月色温柔的泻在窗前,驱散黑夜里的孤独。想像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古诗词中有王安石笔下的“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的春风得意之情,也有项鸿祚诗中的“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惆怅与哀怨。今天让我们在古诗词中,邂逅春天的月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北朝-萧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p> <p class="ql-block">田英章先生楷书集字古诗词(谷雨1)</p> <p class="ql-block">前言: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谚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时候,寒潮天气即将结束,气温加快回升,雨水增多,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到来,也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盛夏就要来临。此时春红已尽,溪水日满,绿树繁荫,蛙声阵阵,蝉鸣聒噪。让我们走进古诗,欣赏古人笔下谷雨时节的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谢中上人寄茶</p><p class="ql-block">【唐代:齐己】</p><p class="ql-block">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p><p class="ql-block">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p><p class="ql-block">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p><p class="ql-block">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p><p class="ql-block">谷雨前后,山上的春茶开始采摘了;茶叶细嫩,采摘不易,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新茶一到,我先请邻近的客人来品茗,感谢你这么遥远寄来的新茶,现在一想,你我之间又有一年没相见了。新茶珍贵,朋友之间的友情更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田英章先生楷书集字古诗词(南北朝五言绝句4)</p> <p class="ql-block">前言:我们谈到诗,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宋。诚然,唐诗主情,宋诗说理,几乎各统了古代诗歌的一半江山。但其实,唐宋诗歌的成就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们的成功是离不开一个重要时代的耕耘,这就是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有了格律诗的雏形,而且其中一些名作,写景抒情,说理叙事,清新灵动,意境隽永,与唐宋诗作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比如我们熟知的《木兰辞》、《敕勒歌》、《西洲曲》等等名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名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南北朝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不该受到轻视和遗忘。</p> <p class="ql-block">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p><p class="ql-block">陶弘景〔南北朝〕</p><p class="ql-block">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p><p class="ql-block">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p> <p class="ql-block">这首诗简简单单20个字,却是有问有答,轻淡自然,韵味隽永。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山中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他的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此诗营造超尘绝俗的空灵之韵,与贾岛《寻隐者不遇》意趣相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