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的祖輩是以经商为生,虽然并不是富豪,但也是属于殷实的家庭环境。祖父虽为商人,但性格刚强正直,忧国忧民,原来在江门市,曾担任国民党委员会执行委员之职。但,后不屑国民党腐败无能,认为该党不能给中华带来希望,不惧国民党当局威胁,断然退党。</p><p class="ql-block"> 祖父母养育孩子有八,但長成只有俩子俩女,即我父亲与叔叔及俩个姑姑。叔叔深受祖父爱国思想影响,信仰了共产主义,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但很不幸,在土改的工作中,被兇徒杀害,为新中国献出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二十一岁。</p><p class="ql-block"> 祖父很坚强,承失子之痛,却教育我父亲及姑姑,要继承叔叔的遗志,努力工作。但祖母却不能承受爱子殁去之痛,落下终身的病根,不能痊愈,在長期病痛的折磨后,于一九六八年追随爱子而去。</p><p class="ql-block"> 叔叔牺牲半年后,我来到这个世界,稍长,从祖父及父母親的叙述中,才知道我有一个为国捐躯的叔叔。</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七十几年,我也是年已古稀,经历了建国初期经济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经历了上山下乡青春时期的淬火洗礼,经历了回城生活从头起步的艰辛,经历了经济改革下岗无工作的傍惶等等………。但即使这样,我们都应该感恩,因为,纵观中华近百多年来,是一部民族苦难屈辱,备受外侮的血泪史。在这長达百多年的历史之中,数不胜数的中华儿女,志士仁人,为了这个多难的民族复兴,他们前仆后继,献出鲜血和生命,正是他们的无私献身,才造就了我们得以在没有战争,没有被侵略的和平的环境里,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念及于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生活对我们的不公,还有什么理由不致敬感恩这些先烈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輩亦行将远去,希望寄托在我们的子孙后輩身上,民族复兴大任,落在他们的肩上,希望他们能勇敢承担,是对先烈舍己牺牲的最好告慰。</p><p class="ql-block"> 炎黄苦难百余年,</p><p class="ql-block"> 革命何惜项上头;</p><p class="ql-block"> 鲜血浇得花烂漫,</p><p class="ql-block"> 为建共和敢为先。</p><p class="ql-block"> 后輩应承肩责任,</p><p class="ql-block"> 勤劳建国理毋辞;</p><p class="ql-block"> 奋力复兴我中华,</p><p class="ql-block"> 强国告慰众英灵!</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 清明月</p> <p class="ql-block">我从未谋面的叔叔:李深,又名湛然。</p> <p class="ql-block">十岁时的叔叔和祖母,俩姑姑合照。</p> <p class="ql-block">左一的叔叔与友人</p> <p class="ql-block">叔叔的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叔叔的生活照 右二,右一为小姑姑</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姓李名成 字梅舫</p> <p class="ql-block">叔叔牺牲,祖父亲笔书李深烈士小史。</p><p class="ql-block"> 李深原名湛然,一九三零年一月六日,生於新會縣荷塘郷篁湾村。抗日勝利後,曾在江门第二中學肄業。於一九四九年参加革命,經光榮入黨。廣東解放後,在開平縣人民政府工作。一九五零年,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縣中軍分區教導隊,任文化教員。同年冬,参加鶴山縣土地改革團工作。解放年餘,雖近在咫尺,未賞寧家。方期悉力報國,乃不幸於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日,即農暦元月十五日,自鶴山禾谷郷赴南塘村工作。同日下午七時許,還途中,經缻坪村附近,遭兇徒狙撃殞命,賫志以殁。遗体公葬於鶴城近郊,此識。</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五二年四月二清明莭</p> <p class="ql-block"> 祖父親笔书五言诗《哭深兒》寄托哀思并勉励众兒女。</p><p class="ql-block"> 哭深兒</p><p class="ql-block"> 適盫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一日 </p><p class="ql-block"> 此诗作於一九五一年 籍誌哀思 迩日家難日 深兒念及之 更增惨恒受再録一过 给兒輩存览用誌不忘。</p><p class="ql-block"> 噩耗自崑山,摧我心与肝;汝母尤悽楚,兄妹更汎澜!祖母爱汝切,能禁老淚斑?戚友多惋悼,殷勤勸達觀。青年参革命,生死亊尋常;光榮成任務,一死庸何傷?獨惜志未竟,狙撃邃云亡!报国未十一,損失安可量?兇徒何太忍?血債定須償!由来前人树,佳果後人賞;還期完土改,功成慰國殤。我老行将及,壮志歎阑珊。遠景誠美麗,豈容我近看?唯勉汝兄妹,努力莫等闲!</p><p class="ql-block"> 崑山即鹤山城别名,深兒葬鹤城近郊,以交通不便,家人未賞临视,未免有負死者耳!</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1989年母亲与侄儿一峰的照片,左下角处是政府当时发给家属,叔叔的烈士证书,后因辗转数度搬迁,大意遗失,深感失责遗憾,愧对烈士及先人。</p> <p class="ql-block">但寻找到同一版本的烈士证,留与后辈缅怀。</p> <p class="ql-block">1984年,姑姑从秦皇岛出差广东,前往拜祭兄長。</p> <p class="ql-block">与姑丈的兄長合影。</p> <p class="ql-block">叔叔的烈士纪念碑拜祭,以往由于交通不便及条件限制,一直未能前往。</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碑字上漆油。</p> <p class="ql-block">从未曾谋面的叔叔,可知嫂嫂及侄儿的到来?但此次的年份因无记录,不详。</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五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要开辟扩宽大道,叔叔的墓碑被迁移到一个环境幽静的乡间公路旁,紧邻是鹤城公园,方便清明组织学校学生向先烈献花致敬,及爱国主义教育。更方便家属来祭缅追思。</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清明,镇政府领导带领我们来到这新的墓碑前。</p> <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也携孙輩一起前来,拜奠叔公前輩,向他们讲述叔公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迁碑时,棺木已腐,只剩骸骨与一个皮带扣,现在这个皮带扣,作为叔叔遗一的遗物,交与侄孙儿一峰承传。</p> <p class="ql-block">侄孙儿一峰向叔公前輩深深躹躬,以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2001年,小姑姑,姑丈从海南回秦皇岛,绕道佛山,专程拜祭兄長。</p> <p class="ql-block">母亲,小姑,我和小弟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06年 姑姑,姑丈及舅舅一同前往,</p> <p class="ql-block">献上花圈</p> <p class="ql-block">为碑字</p> <p class="ql-block">碑文</p> <p class="ql-block">填上新漆。</p> <p class="ql-block">2009年,小姑姑的儿子,表弟黄晓宁夫妇来佛山。</p> <p class="ql-block">到叔叔碑前拜奠。</p> <p class="ql-block">2012年,当时大姑姑已去世,八十高龄的姑丈,从湛江市率众子女及孙輩,回荷塘乡篁湾村。</p> <p class="ql-block">在祖居《则恒堂》合照纪念。</p> <p class="ql-block">随后前往鹤城,</p> <p class="ql-block">给碑字</p> <p class="ql-block">及碑文上漆油。</p> <p class="ql-block">然后合影留念,今大姑丈已作古,也很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2014年清明,老母亲俩侄女及我夫妇俩,在碑前合照。</p> <p class="ql-block">2016年拜祭叔叔后,在鹤城公园留影,母亲与我,</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是母亲的俩个侄女,我的表姐贺元及贺梅。</p><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月,九十有加的老母亲都携同儿孙輩回乡拜祭先祖,然后即到鹤城来祭奠叔叔,但不是每年都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 因为数年疫情之故,中断了每年前往缅怀的惯例。今年清明月再度前往拜祭。</p><p class="ql-block"> 令我们惊喜的是:当地政府部门拨款把纪念碑场地重新修缮,水泥地铺上地砖,纪念碑也镶上花刚石板,种上翠绿的青竹,面貌焕然一新,令我们十分感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碑前拍照留影。2024.4.14</p> <p class="ql-block"> 但一个深深的遗憾,疫情期间,老母亲以九十六高龄,永远离开了我们,看不到修缮后新纪念碑的模样,但願她在天国看到这一切,应倍感安慰。今后,祭奠先人,缅怀烈士的这个任务的,就交由给儿孙輩执行了。怀念先人,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后輩传承责无旁贷,能子子孙孙延续下去,想也是先祖之期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