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里匪气

泉泉

<h3>这是一段尘封的往事。曾经让无数人的痛苦,如今已被岁月抚慰,渐渐地淡去。然而,存在的合理,尽管逝去其背后肯定有发人深醒的哲理,也不妨炒个冷饭,给后人们说个故事。白石乡山上有土匪。</h3> <h3>20世纪上半叶,在浙江江山,尤其在塘源口一带山乡,流传着一首民谣:“东向白石乡,土匪一大班。罗索木壳枪,来了一扫光。”到了解放初期,无脑的土匪被失败的王朝政治收编,做起了“中兴大臣”的美梦。在墙上到处刷着“你有政府,我有山坞”的标语。刷到了县政府办公地附近。匪气十分的嚣张,惊动了由浙入闽的张鼎臣同志。报告中央留下四十八师,拔下枪枝弹药组织民兵,开展剿匪斗争。</h3> <h3>历史上的白石乡,包括现在行政区域的熬村乡18个村,塘源口乡18个村,张村乡4个村,达河乡1个村,塘岭乡1个村,共52个村。位于江山、遂昌、衢县的交界处。山区、半山区的地形地貌。</h3> <h3>土匪学名叫寇,又叫强盗,响马与胡子。南方的土匪,特别是白石乡的土匪与北方的土匪有所不同。他们不像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聚啸山林,占山为王,而是在各自家中生活,白天照常在田里与山上干活,甚至创建实业,开店、办作坊,只有在风高月黑的夜晚,集中起来劫财劫色,危害乡邻。白石乡最有名的土匪头子徐子林、洋广倪,不但有田产、山林权,而且还在长台镇开了布店等好几间,家庭收入靠劳作与经营为主。正是这亦匪亦民,藏匪于民的状况,增加了剿灭的难度。</h3> <h3>为什么剿灭难?他们如山间野草,一茬又一茬,扎根在这块贫瘠的士地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江山的匪患从什么时侯开始已无从考。我们的故事从一九三五年开始。上亇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近代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民风剽悍的白石乡一带,各种势力蠢蠢欲动。这时一个跨村跨乡的团体出现了。他叫五十兄弟会。由柴谷岭村人叶仁业,青石村人发起,许多文化人也参与进来,变成了有组织的团体,势力越来越大,开始了无恶不作的生涯。有一次到遂昌抢劫一个绰号叫“大门板”的富户,去了几百人,有的斜挎驳壳枪,有的肩扛长步枪,有的拿梭镖,猎铳,浩浩荡荡,首尾不相见。但这次行动消息泻露,对方雇了一个连的兵,埋伏在家里。双方展开了枪战,土匪无功而返。此后一场更大的血案便发生了。</h3> <h3>三六年,五十兄弟之一的王家本,为恶乡里,被一个村民劈了。五十兄弟马上杀上门去。结果那人跑了,五十兄弟就把他房屋一把火烧得精光。事情发生后,江山县政府曾下今解散五十兄弟会。过后不久,新的五十兄弟会就又出现了,多次去遂昌、衢县一带的去抢劫。白石乡的土匪使用的手段基本上属于明火执杖。一九四七年初,悍匪毛标进要造房子,硬将达乾人的一块杉木林说是塘源人的,砍了一大片。达乾人将他们砍下的杉枝桠剃下来挑回家烧火。毛标进就让达乾人将山上的杉木全部砍了整理后送到塘源,作为偷窃树枝的罚戒,还要放花炮致谢。不料花炮引然了半干的杉木。毛标进大怒,把人抓到了祠堂,一顿毒打后,准备晚上活埋。一个叫邱华岳的人,跑了出来,走投无路也当土匪,与仇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嘶杀。</h3> <h3>那片土地长出了毒瘤,是那片土地有毒了。新政府用许多年青的生命,他们滚汤的血,为这片土地消了毒。七十多年过去了,我站在如今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英雄们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