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街上偶遇一老同学,他穿了双新买的老北京布鞋在江边走廊散步。鞋子白底黑面,是典型的“紧口鞋”,他抬起脚给我们瞧,说:这鞋穿着轻便、舒适,还没有脚汗,脚也不臭了,比皮鞋舒服,他的说法博得了我们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记得那是十好几年前上中学时,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浅口的黑色单皮鞋,那天第一次穿上漂亮的皮鞋出现在朋友们面前,望着面露羡慕的同学们脚上那些破旧的布鞋,我的小脸上不禁扬起了神气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佛说:世事都是轮回。我信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女人,我有些汗颜,白活了那么几十年,我居然不会做鞋。但对于布鞋的制作过程,从小在家乡妇女们辛勤劳作的潜移默化中竟也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 “阿大着新,阿二着旧,阿三筋。”这是古代贫苦百姓流传下来孩子们的穿衣法则。那些苦难的岁月里,家里孩子多,条件苦,往往是置一件新衣要从老大穿到老幺,直到衣服破得只剩下些布条再也穿不了。即便那样主妇也不会丢弃它,而是收集起来,等有了足够的量,抽个农闲时间,把满满的一脚盆破旧衣裳洗净拆开,然后用一种从小麦粉里淘制出来的一种成分勾兑成浆糊,用大小不一的零碎破布一层层粘成一整张硬绷绷的“水布底”,作为制作鞋底的材料,晒干后的水布底通常会压在床板底下,使它挺括。</p> <p class="ql-block">鞋底是一双布鞋的基础,其是否结实耐穿全取决于鞋底的层数和质地,有些人为了图纳鞋底时省力,在制水布底时中间加一层像苇席一样的东西,这种鞋底纳起来既松又快,但经不起孩子们来回的跑动和剧烈的摩擦。普通鞋底的四周是毛边的,颜色决定于水布底的原始色,因此在外型上要略逊色一点,但制作简便。最考究耐穿的是那种叫“百叶底”的鞋子,这种鞋底层层叠加至少要五层以上,每一层都用洁白的斜纹布条包裹着,厚实齐整,十分美观,可其制作要求高,工序复杂,一般只有作礼物赠送别人时才做这样的“百叶底”鞋子。</p><p class="ql-block"> 做一双新鞋,用时最多的莫过于纳鞋底这道工序了。一根扎底针,一捆扎底线,一个顶针箍,外加一个医用橡皮扎脉管,在“阿婆茶”的餐桌旁,在夜深人静的煤油灯下,女人们用娴熟的手势一针一线纳着鞋底。一双双结实漂亮的鞋底积蓄着女人们的灵巧与聪慧。</p> <p class="ql-block">由于纳鞋底的活具有便携性的特色,不受地点、工具的限制,因此勤劳的主妇们总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纳好多双尺码不一的鞋底作备用,等有需要了,有合适的时间了,就开始做新鞋。她们总会挑一些闲时或雨天,当打理完家务后,就会拿出夹在裁剪书里的“鞋样”裁剪各种款式的鞋面。所谓的“鞋样”是用旧报纸或杂志封面按鞋子的款式、尺寸等规格去别人那里复制过来的图纸,那道工序称为“驳鞋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80后的农村娃可以说是小时候穿布鞋长大的一代人,因此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是在如今穿阿迪达斯、耐克等的年轻人所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眼里,布鞋无论从色彩、款式和实用性上或许都显得太老土,其实我们儿时穿的布鞋也有许多的品种和款式。按男女款和季节功能分类,春秋两季男款有:单鞋(北京鞋)、紧口鞋(松紧鞋);女款就要多一些:船鞋、蝴蝶鞋、搭配鞋、紧口鞋等。而冬季款有(男女款同):敲洞棉鞋、蚌壳棉鞋等等。在布鞋颜色分类上,男款基本都是黑色,女款就会按年龄及自己的喜好做成五颜六色。</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我的姨妈和大舅娘做布鞋都是一把好手,有一段时光,姨妈和大舅娘每年都会给我们姐妹做一双漂亮的百叶底紧口鞋,她们多年母亲般的呵护我们始终感激在心。至今在我的柜子里还藏有一双当年姨妈亲手为我制作的新鞋,可惜我如今已经穿不上这个尺码,那双新鞋尽管有些发黄,却依然结实漂亮,每次看到它就能感受到一丝特别的温暖,那是一段人情的记忆,更是一个年代的烙印,留着做个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学说他的这双老北京布鞋花了140元,感觉不便宜。我说现在鞋店里出售的布鞋都是机制的,如果说这双布鞋出自你母亲的双手,那么布鞋的价值就远不止140元了,因为那布鞋里包含的不止是成本和工时,我想更多的是一份来自母亲的关爱与呵护。穿上这样的布鞋,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会感觉特别的踏实和温暖,但愿一生都不要脱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鸣谢:原创作者谭艳妮,歌曲网络提供,航拍摄影作品谭德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