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相见时难</p><p class="ql-block">李商隐有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p><p class="ql-block">无论朋友还是亲人,总容易发生相见的“难得”与离别的“难舍”那种感情波澜,即李诗中“难”的感觉。其实,即使普通的同仁、同事、师生的相见与离别,也时有“难”的发生,而那种“难”体现的不正是人性与爱的光芒吗。</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在一所中学任教,与一位英语弓老师发生了一次意外的冲突。她因为一件未经确认的教务小事,突然暴跳如雷,差点向我扑过来。</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弓老师是一位退休团政委的女儿,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她身材及面庞长得圆润、丰满、端庄、优雅,又不乏女兵的英姿飒爽。特殊的家庭使得她好像养成了先声夺人的强势习惯。</p><p class="ql-block">而我当时觉得自己做事向来认真严谨,受此莫名的指责,禁不住强烈回击。这时候身边的同事说“男不与女斗,别计较她。”</p><p class="ql-block">事后细想,鸡毛蒜皮,确实不值得计较。可是,此后两个人就断了交,虽同室操戈却形同陌路。</p><p class="ql-block">后来,这位弓老师调到了晋中的一所高中任教,结束了我们两个人不愉快的交集。</p><p class="ql-block">几年后的一个早晨,我因出差在一列去往太原的火车上刚落座,忽然一个爽朗的声音随着一位白领模样的女士扑面而来,“诶呀,张老师,怎么是你呢?”</p><p class="ql-block">我定睛一看,这不是多年不见的那位母老虎似的弓老师吗,怎么变得这般慈祥而又热情?一时间,两双反差很大的手握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绿皮火车有几十节车厢,几百个座位,当年不欢而散的两个人竟然在这样的环境巧遇了,哈哈,是“冤家路窄”还是上帝的安排?</p><p class="ql-block">在同一列火车同一节车厢同一排座位上,那天的旅客比较稀少,我们两个由熟人变成路人甲乙的人,关系瞬间恢复,好像什么隔阂都没有发生过似的,真诚交流几年来各自的工作、家庭和生活情况。那一刻,我觉得弓老师更加美丽更加英姿飒爽。</p><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的车程一晃而过,临分别相互还真有点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从学校到机关,又从机关到一所学校主持工作。在一线管理的十几年间,每年都与几千名师生员工耳鬓厮磨在一起,同时与几百名教工的待遇、荣誉、聘任甚至解聘交织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那时,“努力把一碗水端平,努力成就每一个人”,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对一个高三骨干老师,还是对一个清洁工,我都保持着应有的人格尊重。</p><p class="ql-block">退休至今的十年中,我铅华落尽,由纷繁喧闹逐渐适应了寂寞孤独,并从中获得了无穷乐趣。然而我卸任时与热衷的事业和可爱的师生员工离别的那一幕幕,却始终萦绕在脑际。</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在路边呆立,忽然一辆轿车在眼前戛然而止,“老师,你去哪儿,我送你。老师你不认识我,我是您的学生。”我慌忙说:“老师确实哪儿都不去,谢谢,谢谢!”</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超市溜达,突然一位文化人模样的女士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校长,见到你真高兴啊......”原来她是我同事过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省城迎泽公园,一个陌生的人向我打招呼,“我是你的学生家长,我听过你几次讲话呢......”</p><p class="ql-block">这一类短暂的相见情景有无数次,甚至在漫漫人海的深圳还遇到过,这常常令我感慨唏嘘!也极大地满足了我强烈怀旧的心理。</p><p class="ql-block">也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在我属下工作过的小青年,埋着头从我身边匆匆走过,他的漠然抑或胆怯竟使我不好意思认出他。也许他不知道,即使十年后,他依然是我心目中尊重的那一个。</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着我在大街上行走,忽然儿子发现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在前面,他马上跑过去问候,没想到那位美丽的女老师对一个满怀崇敬的小学生,竟没有欠身致意,仅是视而不见地“嗯”了一声。也许她不知道,一个纯真孩子的一声问候,绝不像人群中那一声声礼节性的应答那样简单。</p><p class="ql-block">我有时候想,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坏人和小人,善良的人尤其需要一双慧眼,尤其要注意克服愚忠之类的问题。不过我觉得世上还是好人居多。那么,对亲人、友人或者熟人,甚至是有过恩怨的人,不妨抱有一份珍惜和“好人推定”心理。往往时过境迁之后,绝大部分人会保留着美或由丑而美的心灵。好多特定场合,就是人生的唯一。哪怕是短暂的相见或离别,哪怕是惊鸿一瞥,都是值得重视、值得珍惜、值得认真回应的。如果你错失了热情表达的机会,就可能成为终生憾事。 </p><p class="ql-block">“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些人认为李商隐诗隐晦难懂的感慨。而大家都基于美好去解读去面对那些相见与离别的“难”,那么,这些“难”就成了弥足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2022年春节在老家枣坪。</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二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在临汾凤凰家园三弟家。</p> <p class="ql-block">枣坪土窑顶的雪。</p> <p class="ql-block">2021年秋在华为研发中心。</p> <p class="ql-block">深圳美术馆雕塑《母与子》。</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移民遗址—熟悉的旧面孔。</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同学于2019年在双兰同学召集的聚会上。</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师范同学于新世纪初在阳平女儿的婚礼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