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扛着麻袋上跳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荒野情思(8)</p><p class="ql-block"> 在北大荒,一年忙到头的农活中,干活周期最短的是小麦“打场”,只有20来天时间。可是,过去了半个世纪,知青们聚一块说起“打场”,还是念念不忘,这不,前几天小白在微信上建议,你写写麦收中咱们在场院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北大荒种的是春小麦,4月初,地表土层刚刚化冻5厘米就开始播种,五一前抢种完成,生长期在90天左右。7月下旬开始收割,8月中旬左右收完。俗话说“种在冰上,收在火上”,形象的描述了北大荒种麦收麦的时间特点。</p><p class="ql-block"> 麦收时节,是农业连队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因为,北大荒每年百分之七十种的是麦子,我们一连每年种七千到八千亩麦子,平均亩产在150斤左右,合计总产600-700吨,要在20来天的时间里,做到颗粒归仓,不丢一粒粮食,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拖拉机、收割机忙地里的收割,场院就成了我们农工班坚守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场院里,红旗招展,运输的拖拉机和团汽车队支援的解放大卡,地里场院来回穿梭,男男女女忙着卸车、翻晒、扬场、装袋、上囤,还有早起的摊开,晚上的收拢,人们满带丰收的喜悦,有条不紊,一片繁忙,累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装袋、扛起、上跳、入囤流水作业</p> <p class="ql-block"> 麦收的场院里,最亮眼的就是装粮囤了。</p><p class="ql-block"> 粮食经过晾晒、扬场、验收,达到标准就要装车入囤了。装车,就是装上汽车上交国库。入囤,就是把来年预备做种子的麦子放入粮食囤。</p><p class="ql-block"> 做种子能用多少粮食,这还不简单吗?</p><p class="ql-block"> 不要小看种子粮,其实量不少,质量要求也高。你想,北大荒小麦播种,一亩地要20斤左右的种子,一年播种面积8000亩,这就要16万斤,也就是要80吨。一个粮食茓子装20吨,一般每年要留五个囤,也就是一百吨,在那个还没有输送机械的年代,全凭肩膀扛上去,还要有装麻袋的,过称记录的,发麻袋的,扛麻袋的,用苇席做茓子的,一个下午把一个粮囤做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每年适当多留一些种子,保证在春播完成后,剩下的种子,全要陆续送到团部粮食加工厂加工成面粉,成为口粮,这可是好麦子啊,这是一年中吃的最好的面粉,又白又筋道。</p><p class="ql-block"> 所以,装囤子,要提前组织准备,要一气呵成,天黑封囤,防止夜间露水打湿麦种或者下雨,所以要抢时间,集中力量,保证安全。</p><p class="ql-block"> 上囤时,一人挣口袋,一人用铁搓子装麦子,两个人过称发袋子(就是负责把麻袋放到扛袋子的人的肩膀上),几个人负责扛,经过跳板送到茓子里,形成一条运送粮食的流水线,随着茓子不断升高,跳板也一节一节的加高,一直加到五节跳板,五米来高,做个草帽子封顶防漏,一个粮囤就成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粮囤完成</p> <p class="ql-block"> 体力比较弱的女同志负责装袋,男同志负责发袋,体力好的身体壮的负责扛麻袋上跳板。</p><p class="ql-block"> 其实,最累的,最不愿意干的就是装口袋。装口袋的人要不停地一撮子一撮子的装,要不停的弯腰端起,一撮子或二、三十斤,没有喘气的机会,一不留神,人往前一戗,就扎进麦子堆里,弄得满头满脸都是麦粒,旁边等着扛麻袋的还一边看笑话,一边还不断的催快点快点,让人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发袋子是一个互相协调配合的活,两个人,一手揪住一边的麻袋口一手抠住麻袋底的一角,两人一块使劲,把麻袋举离地面,扛袋子的人顺势哈腰一钻一起,借力站起来,还要颠一颠正一正,然后一溜小跑就上跳板了。配合不好,不是发袋子的白费劲,就是扛袋子的挨下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扛麻袋的要扛着一百五六十斤的麻袋上跳板,五节跳板,跳板25-30公分宽,5公分厚,随着粮囤的不断升高,跳板从一节两节直到五节,足有五米来高。低于150斤的麻袋扛起来不好掌控,要一手抓袋底,一手抓袋口,那姿势一上跳板,远看就像一个茶壶,调皮的男生说是“夜壶式”。扛到150斤以上的麻袋,就比较稳定了,麻袋立在肩膀上,一边靠头部稍微给与支撑,一节跳板一个人,一步一步越上越高,远看非常好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个多牛,双手不扶,稳稳的上跳</p> <p class="ql-block"> 麻袋装好要上称称重量,有专人记录多少斤,最后统计入囤总重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没有扛麻袋走过跳板,刚开始扛着麻袋刚走上跳板就两腿发抖,不敢迈步了,这时扛起来也是“茶壶式”,扛过几次就好了,就行走自如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茶壶式,一手抓下角,一手抓上角</p> <p class="ql-block"> 最后,快到封囤的时候,跳板也是最高的时候,年轻人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开始互相较劲儿了,要比赛看谁能扛满袋重量上跳板。</p><p class="ql-block"> 当时使用的麻袋,扎口能装200斤,不扎口能装到230斤,小毕扛上去了,博得一阵掌声。小姜上来,把装满了的麻袋又墩了墩,达到240斤,四个人一起发袋子,稳稳地扛起来,一步一步的走向五节跳板,跳板都有点颤悠了,走到中间,还停住脚步做了一个亮相,大家鼓掌加油叫好的不断。最后几个还加到250斤,麻袋再也装不进去了,好几个人都扛了起来并成功上了五节跳,这也是当时的极限重量,因为再也没有大的麻袋了。</p><p class="ql-block"> 小高前几天还回忆说,“我开始也就扛一百多斤,也是慢慢炼出来的,我扛麻袋上囤最高记录一袋250斤,1天曾入囤2吨小麦。”</p><p class="ql-block"> 抗麻袋上跳板并不是男青年的专利,女青年也毫不逊色,有几个女生还非要扛麻袋,少给装了还不干,扛起一百三四十斤的麻袋,上了跳板也能如履平地,非要做到“男女都一样”。几个号称假小子的女青年,她们也能扛起200斤的麻袋上五节跳板,让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照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