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会主任

孙建华

<p class="ql-block">在外飘泊多年,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生我养我的村子里,有一位在大搞农民运动时的第一位农会主任宋大娘,就是我永远怀念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1939年,襁褓中的我,后来听父亲说;当时她就是中共泗沭县委(当时泗阳、沭阳为一个县,县委旧址—泗阳县爱园镇涧河村松张社区)发展在我们涧河村里的第一个成员,她目不识丁,是位善良忠厚的农家妇女,在地下党谆谆教育下,她知道跟党走、为党做事没有错,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打鬼子的,她的公公、婆婆都残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她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无人道 ,张家媳妇新婚之夜痛失丈夫、李家母婴在烈火中挣扎、赵家遭灭门、村里的牛羊被抢劫、粮食被略走,这一庄庄、一件件都是日本鬼子的血债。她下定决心、写下血书,在泗沭县委领导下,秘密发展地下工作者,她在全村发展到20个人时,县委让他(她)们每个人补写入党申请书、在党旗下庄严宣读入党誓言,被批准为正实地下党员,县委任命(经选举)她为村地下党支部书记、新农会主任,这时候她还没有名子,淮海特委李一氓主任亲赴住地,当面为她起名叫宋风云,农家女有了自己的名子,欣喜若狂,满心欢喜,工作更加积极、认真,第二天将自己发展的新党员丈夫刘德江,经县委批准送去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1941年冬天,抗日战争物资紧缺,农会主任宋风云,深入泗沭县几十个乡村,动员青年人参加抗日,在她的鼓舞下,有志青年人抗日激情高涨,积极报名参军,仅20个乡村就为抗日前线输送1600名青年骨干,她组织妇女纺纱、织布、做军鞋、磨面粉,在乡村组织民兵队,动员老年、少年在交通要道上站岗放哨,为地下党查敌情、送情报,一切为了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日本鬼子在全国各地疯狂扫荡,略走粮食、牲畜、抢劫文物、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在泗沭地区配合抗日游击队,开展地沟战、游击战、地雷战,水雷战,给日本鬼子在该地区活动以沉重的打击。</p> <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泗沭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土地改革,她积极配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办农民夜校、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房屋,她家也分得10畝土地、三间房屋,一个阴冷的晚上,地方农协会传来消息,她丈夫刘德江在山西某山区为掩护群众转移,他带领一个排的抗日先锋队与日本坂桓大佐一个团的精锐部队展开殊死膊斗,他以五枚手榴弹、刺刀,杀死八个日本鬼子,群众得以安全转移,终因寡不敌众,他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噩耗传来,她悲痛欲绝,含着热泪、强忍悲痛,第二天上午,她将自己唯一的儿子刘祥,年仅16岁,交给乡农协会,送到抗日战争前线。</p> <p class="ql-block">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那里是老解放区,行政改制为县乡村,泗沭县改为泗阳县、沭阳县,涧河村经民主选举,全票通过宋奶奶为村长、村党支部书记,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她带领全村农民,在全县第一个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互助互利,使缺泛劳动力的农户,不会返贫,在她的影响下,相邻的几个村都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她的举措受到县委的表彰,在全县推广她的经验,当年她被评为县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去乡、县开会自带干粮、徒步行走,她是全村人民的主心骨,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她,婆媳吵架、夫妻伴嘴、地界纠纷、因牲畜争吵,经她调解,都能息事宁人,双方握手言和,村里人家的红事、白事都请她主持、操办,她为主家精打细算、办事公道,全村人民异口同声为她点赞。</p> <p class="ql-block">1952年,她的儿子刘祥在朝鲜战场上荣立二等功,晋升中校军官,1953年回国,要带她去北京乐享晚年,她婉言谢绝,她说;党需要我在农村,我爱家乡,我爱人民,人民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人民。</p> <p class="ql-block">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村改为大队,她被选为主任、党支部书记,终身担任村里的一把手,她的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忠心耿耿为党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操劳,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一生。她是“故事里的中国”当之无愧的主角、她是“道德模范”的优秀人选。</p> <p class="ql-block">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先进代表,她于1968年4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全村人民排着长队为她送丧、为她献花。</p><p class="ql-block">孙建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