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忆初心 比担当,杨叶扬党旗 保平安!

山下砚人

<p class="ql-block">  杨叶镇“1234”工作法 筑牢疫情防控“红色”线 。本轮疫情发生后,镇党委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党建引领,确立“1234”工作法,即“一个党委领导、两个阵地服务、三驾马车作战、四支队伍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防线”。</p> <p class="ql-block">  杨叶镇党委调整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以及党委副书记、镇长为指挥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任副指挥长,镇直各部门(双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并设综合组、社会和地区组等10个工作组。镇防指先后9次召开指挥长会议,就疫情防控工作制定“行军路线图”、下达“作战动员令”,明确工作目标、达成思想共识,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指挥部坚持每天一调度,每天根据疫情最新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动态调整“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  线上微信广宣传。充分利用“临空杨叶党建”、杨叶社区微信公众号以及各村(社区)微信群,发挥线上交流、宣传的便捷优势,及时发布疫情动态信息、管控政策,宣传疫苗接种、多轮核酸的必要性,做好返乡人员的沟通及报备,将疫情防控宣传与舆情引导、政策传达同步推进,强化疫情防控舆论引导。线下党员先锋队。面对疫情,全镇6个村、1个社区,3处交通管控卡口、10处核酸检测点等疫情防控最前线,均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置党员防控责任区,在村居排查、道路管控、宣传劝导、物质保障、核酸检测等方面筑牢疫情防控最坚实防线,为群众当好生命安全的“守门人”。</p> <p class="ql-block">  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三驾马车齐作战,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整体合力。支部引领。在镇党委发号集结令的第一时间,全镇35个支部迅速响应,200余名镇、村党员干部及教育卫生系统人员全员下沉、就地住宿,积极投身抗疫洪流中。党员带头。面对紧迫复杂的疫情形势,100余名党员主动亮身份,第一时间到各村(社区)报到,担任核酸检测秩序员、建码员、登记员、守门员等工作,进一步助力筑牢疫情防控“防护墙”,成为疫情防控岗位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群众参与。疫情防控期间,杨叶镇干群同心、全力攻坚:企业家、党员踊跃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志愿者不惧危险、不计报酬,尽己所能服务他人;封控小区居民遵守防控疫情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管控要求,做到居家不添乱。</p> <p class="ql-block"> 驻村工作组——疫情防控“前哨兵”。按照“2+X”模式(2名科级领导加若干名干部),将镇级90余名干部全部编入各驻村(社区)工作组,他们闻令而动、火速集结、靠前指挥,投入到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现场秩序维持、检测宣传发动等工作中,同病毒打了场时间战。卫生医疗队——疫情防控“急先锋”。以白衣为战袍、用专业作支撑,杨叶卫生院6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卫生医疗队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他们严格落实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冲锋在一线、战斗在前沿,在做好我镇6轮核酸样本采集、密接及次密接人员隔离管控、疫情形势研判等工作的同时,他们还驰援鄂州中专、宜尚酒店隔离点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担当。物资保障队——疫情防护“保障员”。疫情的突然爆发对应急物资储备与生活物资调度提出了考验。对此,镇物资保障队积极整合、合理分配镇内现有防疫物资,并抓紧采购应急帐篷、防护服、住宿人员生活用品等防疫物资,确保后勤无忧。同时,为缓解镇内蔬菜滞销而城区供应不足的问题,紧急调度镇内多家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变“外供”为“内供”,自制多种蔬菜包,向区内、市内供应蔬菜,为鄂州市防疫工作贡献杨叶“力量”。“四色”治理服务队——疫情防控“贴心人”。镇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牵头,集结“四色”治理服务队,积极开展“五防五保”(防爆、防赌、防诈、防聚、防饿,保和谐、保财产、保健康、保安全、保稳定)行动,重点关注贫困户、留守人员、过渡安置点老人等特殊群体,共调处卡口纠纷5起,驱散湾组麻将铺3场次,执行口罩令30余人,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检查2次,为独居老人送生活物资80余次,有效保证了疫情期间社会面平安稳定。</p>

疫情

防控

党员

杨叶

核酸

物资

工作

管控

保障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