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坐落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村北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始建于明代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是由工部营缮所修建的皇家寺庙,于正统八年(1443年)落成。明英宗赐额“敕赐法海禅寺”,取佛法广深如海之意。</p><p class="ql-block">法海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修缮。目前寺院保存下来和重新修建的主要建筑物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阁等。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法海寺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法海寺的路上,途经一条被山水冲刷而成的山沟,山沟上有一座单孔石桥,石桥的四个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此为该寺的一景——四柏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山门。山门前的四棵古柏,被称为“四大天王古柏”。</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入口——山门殿</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和天王殿之间的院落中,左右两侧原有钟楼和鼓楼,如今这两座楼已毁坏。这是钟楼遗留下来的大钟。该钟铸造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高1.75米,重1068公斤。</p> <p class="ql-block">寺院建筑使用过的砖螭吻</p> <p class="ql-block">寺院遗留下来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主殿——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殿前的院子里,有两棵巨大的白皮松,树冠高达三十多米,是明代建寺时所种,树龄已有五百七十多年,被称为“白龙松”,是京城的名松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内,正中塑有三尊佛像,两侧塑有罗汉像,原像已毁坏。现存的三尊佛像于1996年重塑而成。</p><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的墙壁上,完整地保留着明代15位宫廷画士和画士官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绘制完成的十铺壁画,所画的均是有关佛教方面的内容,共绘有77人及祥云、山水、动物、花卉等图案,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现在,为了保护壁画,进入大雄宝殿参观壁画原物需单独购票,参观时禁止携带照相机、录像机、手机等。同时,在寺院内的药师殿、藏经阁等处,展出有壁画的复制品和介绍壁画的视频,以便让大多数游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珍贵艺术品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外的其它殿堂内,陈列着壁画复制品,供游客参观欣赏。</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 <p class="ql-block">选佛场</p> <p class="ql-block">方丈房</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原阁建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毁于清代。2001年重修,2006年建成。阁楼一层有大屏幕投影,供游人观看有关寺庙和壁画的影像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