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读《新教育》有感

新安县寒鸦小学 杨乐琴

<p class="ql-block">  【卷首语】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特别是其中《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一篇,让我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p><p class="ql-block">一、要通过每天的阅读训练,培养孩子对书的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 人的精神饥饿感形成的关键期是在青少年时代。高尔基说:“一个读书的人看到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经过大量阅读训练的孩子,每天都会坚持阅读,以满足精神的饥饿感。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孩子每天阅读,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分享等活动培养孩子对书的热爱,进而产生对书的精神需求。</p> <p class="ql-block">二、要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自然地从网络、电视的沉迷中走出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等电子产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近视力率不断增长,又由于父母缺少监管,孩子容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误导,这些让很多家长陷入苦恼。只有当孩子对书产生依赖的时候,才能对网络、电视有一种自然的、远离的体验。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教师身为教育的专业人士,要引导父母们进行亲子共读。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从亲子共读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分享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共读活动开始。没有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共读,孩子就处于一种人生的盲目之中,他们敏感的小心灵,就非常容易被另外的不良的声音所捕获。亲子阅读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p> <p class="ql-block">三、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可以成就幸福家庭。</p><p class="ql-block"> 浇花要浇根,交人要交心。从小培养儿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要有所感触或感恩,这是教育的真正本质。阅读使儿童对事物的看法更精确,对生活事件更敏锐,对人与自然产生感情,从而对人生秉持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操持。父母与老师的任务就是选择和导读,而且和孩子们一起来共读。就像哲学大师卡谬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亲子共读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法,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而且,因为学会了阅读,他会爱上阅读;因为爱上了阅读,他会在今后的学习上持久地领先。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通过亲子共读,通过父母的口向孩子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父母与孩子就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没有共同语言的、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的陌生人。亲子共读家庭中的孩子更懂事,与父母的关系更融洽,家庭氛围更宽松、幸福,这样的家庭,也必然是幸福家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  杨乐琴,磁涧镇寒鸦小学教师。她喜欢读书、思考,她善解童心,身怀母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小天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