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醉在蓝茵茵的蝴蝶兰里,一种亲切感涌上心尖。童年的趣事如同马兰花的淡淡清香飘逸在心扉。仿佛看见了童年的伙伴……那时,在雨后,空气清新的小村庄,被雨水洗涮过马莲的婉柔绰约的叶条,青绿青绿的。随风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3月21日,邓小岚同志因突发脑血栓医治无效离世。社会各界一片哀痛,自发用多种形式表达了沉痛悼念,邓小岚同志的事迹广为传播,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小岚是老一代革命家、党的新闻战线重要领导人,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之女。晋察冀日报曾在阜平县马兰村一带办报,1943年,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河北阜平县马兰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这便和马兰村有了连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当奥林匹克会旗升起时,来自“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农村孩子合唱奥林匹克会歌,清澈、纯净的童声感动了很多人。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再次登台。孩子们脸上也洋溢着更加自信和从容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这些孩子有机会接触音乐、爱上音乐并走出大山的,正是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马兰村出生的革命后代邓小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3年清明节,邓小岚和当年报社的老人们再次回到马兰村,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参加纪念仪式。邓小岚当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会唱什么歌呀?给爷爷奶奶们唱首歌吧!”没想到,孩子们满脸羞涩,竟然唱不出一首歌。邓小岚心里特别凄凉,当时就下定决心:“我想让老区孩子的童年也有音乐陪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小岚从小就热爱音乐,音乐是她一生的爱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带给她很多美好的回忆。她坚信音乐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她不敢想象没有歌声的童年,是多么的苍白和无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邓小岚再次来到马兰村。建校舍、配乐器、练音乐、组乐队、到北京表演……邓小岚为马兰的孩子们一忙就是18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被问及18年是怎么坚持的,邓小岚说:“我没有坚持,教育孩子学习音乐是我的一种乐趣,根本不需要坚持。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身心疲惫,反而是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邓小岚说,她最深的体会是,音乐让山里的孩子更乐观、更自信了。“18年的坚守,我为的就是在孩子们心底埋下这颗种子。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会坚持中,把先辈们铸就的事业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响应保定教育和体育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向邓小岚老师学习活动》的通知,表达对邓小岚的深切哀悼,并倡导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邓小岚同志的追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定市百花中学组织我校全体教师利用线上形式,记录并学习邓老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的“缅怀”环节,充分展现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面对离别是悲伤的,但也是充满希望的。正如面对种种困难,中华民族都能坚韧如柳,当我们面对离别总会“折柳寄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春夜洛城闻笛》。而邓小岚与孩子们最后的这一曲合唱,便是关于折柳。把山村孩子们送上冬奥舞台的邓奶奶走了,但她18年不间断的付出,在马兰村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音乐的种子。折柳送别,用歌声送别邓奶奶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种子正茁壮成长,长成一片灿烂春天。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保定市百花中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4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