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微风和煦,绿柳含烟,草地渐茵。由于疫情我们居于家中,错过了太多春天的美好。虽然不能亲近春天,但是我校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却能给今年这个不太完美的春天增添一抹颜色。</p><p class="ql-block"> “双减”背景下,线上教学期间,我校教师加大研讨力度,有力有序的推进“双减”工作。家校共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 其中,语文学科我们从五大模块进行针对性的教研教学活动——备、听、说、读、写。</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备</b></h1><p class="ql-bloc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学生减负,课堂就必须高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从线下到线上,变的是教学、教研、学习的方式,不变的是十六中语文人亲情滋润课堂、碰撞智慧、携手前进的教育初心。每一节课我们都认真对待,毫不懈怠。在每周线上的教研例会上,看到的是电脑前一个个专注的身影,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分享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只为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完成线上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听是用耳朵读,说是用嘴巴写,读是用眼睛听,写是用笔头说。”可见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校教师牢记此理,带领孩子们从这四个方面组织学习活动。</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听</b></h1><p class="ql-block"> 学会倾听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虽然是居家的线上学习,但是每一位十六中小学生依然能做到认真倾听课程中的每一句讲解并在书中做好笔记。</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说</b></h1><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是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语文教师们组织学生朗诵课文、古诗或诗歌,给孩子们一个学习语文的全新体验。</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b></h1><p class="ql-block">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方法,是理解语文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 绘本阅读这种教学形式一直在我校畅行,线上教学后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孩子们学习教师推送的绘本教学视频,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自己绘制阅读单,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绘本的世界中。 </p> <p class="ql-block"> “双减”让语文学习回归语言本身,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经,尤其是亲子共读效果甚佳。绘本阅读过程中,很多家长愿意和孩子共读、畅谈、分享各自的读书感受,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乐于读书,乐于分享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 冬奥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人惊艳。二十四节气,千百年来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更融汇于中国人的生活日常。春有百花,夏有露荷,秋有霜月,冬有碎琼……老师组织同学们共读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故事和绘本,捕捉四季流转酿造的美,拾取诗意的二十四封情书。在细细的品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此期间,我们还根据节日习俗组织了实践活动,例如:春分竖鸡蛋,制作节气日历等。师、生及家长都乐在其中。</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写</b></h1><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疫情期间,十六中小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着疫情的情况,见证着榜样与国家的力量,许多学生通过“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着对这场战“疫”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钻研之路,而不断求索,才能带着孩子一起探究学习的乐趣。我们将立足课程标准,进一步深研、深析教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力求将核心素养根植到生动的课堂中去,减负增效,提升教师、成就学生。</p> <p class="ql-block"> 疫情当前,我校师生响应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家校共育,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p><p class="ql-block"> 战“疫”仍在继续,但春天不会缺席!</p> <p class="ql-block">撰稿:马昆、张彬、刘培</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全体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田珊珊</p><p class="ql-block">审核:刘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