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王晓利,今年44岁,2021年2月成为诺恩吉雅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总是焕发着健康、向上的活力,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与她几次闲谈中得知,家中有一位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她有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相亲相爱的四口之家,丈夫王福在新镇政府工作,夫妻结婚20年以来相敬如宾,任劳任怨,独生儿子上大学,阳光帅气、有担当、有责任,一家人共同孝敬老人—王廷义,让老人安享晚年,她们一家为此赢得了周围邻居、同事们地尊重。</p> <p class="ql-block"> 她虽然是社区的一名普通网格员,但普通的背后却有着感动无数人的故事。自从她结婚以来就与公公生活在一起,她公公60多岁时,患有脑血栓,在王晓利的精心照顾下,生活基本自理,公公今年88岁,但在2020年又患有小脑萎缩、患有老年痴呆症,失去语言功能,瘫痪在床,生活彻底不能自理。王晓利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公公的饮食起居。因丈夫白天要上班,为了不影响丈夫休息,王晓利每天半夜两点起来为老人换尿裤,早上五点多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等公公醒来后她开始为老人洗脸、刷牙,然后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吃饭,给老人收拾完后,她才匆忙地把自己快要放凉的饭吃了。细心地她根据老人地喜好,每天都为老人精心准备不重样的三餐,平时还要定时给老人喂水果及其他营养品。除了饮食上的照顾还为老人洗澡、换尿裤等等,这么多年以来,老人身上从未起过褥疮。王晓利说老爸生活很有规律,每三天一次大便,她就亲自为其擦屎刮尿,不嫌脏,不嫌累。老人以前能走时,王晓利每次都带着老人回娘家,并且她走哪就带老人去哪。在照顾公公的日子里,王晓利现在几乎没时间回娘家,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也是来去匆匆,因为她不放心公公一个人在家。她的这份孝心默默地感染着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儿子受母亲影响也帮忙照顾爷爷,在家上完网课后,他也会主动喂爷爷吃饭,给爷爷喂水、喂水果、会把好吃的东西给爷爷吃、父母不在家时也会给老人换尿裤、扶着老人在屋里溜达…</p> <p class="ql-block"> 公公虽然不会说但他意识清醒,王晓利每天都会细心观察老人的情绪,她经常陪老人说说话,老人每次都会用微笑来回应她,老人这种无声地交流,流淌着满满地幸福。王晓利为这个家的付出,丈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幸亏有你,你辛苦了!”这是他最想对妻子说的话,街坊邻居、同事们也都称赞她们是孝顺儿子、最美儿媳。面对别人的称赞,王晓利总是说:“我只是在尽儿媳的义务,老人家多活一天,都是我们的福气,我没觉地苦,反而每天都很开心,活的都很充实,老爸就是我们家的“老小孩”。”前几天来社区值班时她还在说,“天气越来越热了,怕老人起褥疮,又担心老人睡不好,她和丈夫商量着为老人准备新的被褥,还要买一个适合老人地床”,因为社区有任务必须来社区上班时,她担心老人会床上掉下,她外出时便把老人放在地上,每次社区开完会或者工作任务完成后,她便急匆匆的离开,回家照顾“老小孩”。王晓利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父母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每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只能尽一份孝心,让他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王晓利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父母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每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只能尽一份孝心,让他安享晚年”。话语中透露着朴实,却让人感受到背后沉甸甸的付出和真挚的感情,王晓利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