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机连 </p><p class="ql-block"> 那是1980年12月13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清冷的早晨也难掩内心的亢奋,因为从今天起我就要步入令我魂牵梦绕的部队了。</p><p class="ql-block"> 约八点钟,依依惜别了送行的亲人,我们就坐上辽中县武装部的贴有编号的大巴车,二个多小时就到了沈阳站。约下午三点我们就登上了东去的绿皮火车,此时尚不知道究竟把我们这些准军人拉到哪里,部队在那个城市。 </p><p class="ql-block"> 经过燥热、无眠的一夜煎熬,14日早上,列车便停靠到一个小站上。放眼窗外,远处山峦叠嶂,天上飘着雪花,大地和天空没有明显的分界线,银装素裹,一片灰茫茫,此景不禁令人遐想,仿佛置身于天际。后来才知道这个下车地方叫拉法,一个四等小站。</p><p class="ql-block"> 出了车站,几辆解放敞篷军车早已“恭候”在这里,上了车约半个小时就把我们拉到了新站镇,在部队大院门外集体下车,然后从正门步行进入营房,通往俱乐部甬道的两边站满了敲锣打鼓欢迎我们的老兵,我们这些菜鸟分两排走在中间,和欢迎的老兵比,我们这些身穿肥大军装且没佩戴领章的新兵愈发显得傻傻的,有点像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此时高音喇叭里传出激情高昂声音:“热烈欢迎新战友,你们的到来为我们增添了新的血液……”。受此氛围的感染,我们个个热血沸腾,旅途的疲劳荡然无存,眼里流露出是喜悦、新奇,对军营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到了一营机枪连,对外称74分队。翌日,81届新兵全部到齐,分别是黑龙江巴彦的逄增战、齐艳光、辽宁大洼的葛兴禹、张玉忠、朱振来、明中春。辽宁沈阳的彭江威、李伦哲、徐继新、关云波、马吉良(本人)共十一人。</p><p class="ql-block"> 军营是个呈长方形的大院,东面为农田,南、西、北三面与居民区相邻,朝西的正门对着俱乐部,进门路北最前面为团直特务连、通信连,中间部分是一营,即一、二、三连、一机连、一炮连。再北面是炊事班。隔道最前面是司令部,后面是二营,布局和一营一样,东面最前面是机关干部宿舍楼,后面依次是三营,卫生队。俱乐部东面是部队砂轮厂,厂南面为家属区,正门甬道南为大操场,水泥台上放置一辆灰色旧坦克,成为操场的中心点和地标。最南面则是后勤仓库、枪械修理所,军马所等。</p><p class="ql-block"> 令我高兴的是我的发小李宝坤也在一营,他被分到一炮连,同住二楼,同我们机枪连是对门。连部左边是一个有三四百平的一个大房间,以后这里就是每天工作、学习、休息的地方。我们新兵住在北面靠窗的一排上下床铺上,比起现在的各类宿舍的床铺,我们的床是褐色实木的,非常牢固。</p><p class="ql-block"> 负责训练我们新兵的“教官”是班长于宝臣,副班长臧克军。从此便开始了紧张的军训生活,每天都在重复这种枯燥乏味的训练,虽然苦、虽然累,但军训启迪了我们的心智,使我从一个社会青年蜕变成一名军人,知道了军容风纪的真正含义,从飒爽英姿的队列生活里,让我懂得了良好的作风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这其中解放军的三大条令:《纪律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也都贯穿到我们每个新兵的脑海中,因为这三个条令是军队战斗、训练、工作、生活的法规和准则。学好这三部法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月的魔鬼般严苛训练终于结束了,这天我们我们十一个新兵领到了鲜红的领章、帽徽。大家忙找来针线把领章钉好,好多人包括老兵喜欢把领章往里面缝,领口处留一条边。指导员反复强调:前面不要留边,虽看着舒服,但不符合规定,原来缝制领章也有规定。</p><p class="ql-block"> 今天再看每个新战士都显得格外精神。到21世纪的今天,65式军服已成过眼云烟,但我依然对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这套戎装情有独钟。望着镜子里刚刚佩戴领章帽徽的自己,不禁浮想联翩,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从井冈山走出的这支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过了无数次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新中国,成为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今天有幸成为你的一员,我倍感荣幸和自豪。古人尚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今天为你奉献青春,我亦欣然。</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到了一班,班长 刘清华、副班长 李士生,我和葛兴禹是战士。连里的作训按照训练大纲有条不紊的进行。虽然我们是重机枪连,但每年训练的第一步骤却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班长练习五六式冲锋枪(国际俗称AK47),阶段性训练结束后,配合师里考核,100米胸环靶卧姿射击,五发子弹我打了48环的好成绩,得益于平时的严格训练。最后练习便是我们连主打的武器重机枪,这种枪是1953年研制成功并装备到部队的,故称五三式重机枪,枪重44千克,分三部分,枪身、架、护板。有效射程一千米 ,口径依然是7.62,一弹箱为350发。由于有护板的保护,在朝鲜战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被敌人称为“收割机”。我们主要训练的是点射、打移动靶、夜间打靶。因为有副射手的配合,所以在考核时每个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刚入伍时,连长是高守玉,不久便调到军务股任股长。后来就是连长 沙鹏飞,指导员 范长才,副指导员 朱顶亚,一排王立文、二排何中华、三排金同军。沙连军事技术过硬,作风硬朗,训练时身先士卒,在战士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83年调军务股任职。六零八团是75年从徐州换防过来的,所以干部大多来自苏、鲁、皖、豫、鄂、川、浙、沪南方等地区。范指就是安徽枞阳的,工作中兢兢业业,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极高,视战士为兄弟,在连里的工作中和连长相互配合,是不可多得的政工干部,83年升营副教导员,同年调入政治处任纪检干部。有一件小事这些年仍记忆犹新,新兵训练结束时,我的大头鞋也踢破了,需要拿到街上修,这样我只能穿单鞋,被指导员发现后,马上取出自己崭新的大头鞋执意让我换上。脚暖了,也更暖了我这个刚入伍新兵的心。在确定老兵退伍时,连长、指导员二人各拟一份名单,然后拿出对照,结果都是一样的。没一点分歧。可见他们的默契程度,此事教导员在全营的大会上都予以了表扬。</p><p class="ql-block"> 在一机连不得不提就是我们一排长王立文,他工作热情高,能力强,后调到一连升任指导员。平时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擅长文艺,二胡拉的有板有眼。无论是连里文艺汇演和在礼堂里指挥我们一营同二三营的拉歌比赛中,都大显身手,宛若军中明星。在一机连这个集体中有欢乐,有汗水,大家水乳交融,官兵友好相处。班长刘清华经常教我们如何操枪、瞄准射击等技术要领。三班长于宝臣交我们学会了唱《战友之歌》、《相会在攀枝花下》、《牡丹之歌》。四班长宋积福口若悬河讲着各种老兵的故事,六班长刘志平领着大家打军体拳,崔士雄班长以标准的正步训着82年新兵。右面的旱厕里大家在挥镐除粪,西山脚下菜地里有我们劳作的身影,以上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今天挥之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经历一件大事,就是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来我们608团视察,所有的官兵举行了分列式仪式,司令员还检阅了各方块队,我们也目睹了这位身经百战老将军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到了十月份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团里的通知,让我去接兵。</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六人,有副团长李玉典,通讯股郭参谋、七连司号员小邹。还有六零七团邱副政委、后勤处一助理,代表68军去通化地区接兵。我们乘火车从新站出发,先到了通化警备区,第二天就来到了浑江市(现改为白山市)。住在浑江宾馆,以此为中心办公地点,负责接收通化地区的兵源。我任文书,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文案及材料,制作装订《新兵花名册》,誊写新兵登车时刻表等,这些材料在当时都标有机密二字。我们先后走访了长白县、抚松县、临江林业局等几个地方的武装部。最后还去了临江林场,图们江对面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月底终于完成了此行的使命,把新兵送到了各个部队。我回到连队后,八零年及以上的老兵很多都复员了,战斗班就剩崔士雄了。原来文书张存调到司令部管理股依然当文书,在接下来新兵分班后,我接替张存担任了文书,这期间我把隔壁的军械仓库的枪子弹药重新布局码放,整理了文件柜。办公桌上方有一书法横幅上写:“少壮勤勉”四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据说是张存的上任写的,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现在通过我们一机连的群里结识了他,就是沈阳的石巨武,此人才华横溢且有很深的军人情结,并驱车到新站故地重游,追忆往日的峥嵘岁月。我当文书刚半月左右,基于我的特长,政治处又来调令了,让我去俱乐部工作。据宣传股长赵长兴事后告诉我,刚开始连长不放,后来他亲自来我们连,苦口和连长协商才把我调进政治处。</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只在一机连呆了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变成一名解放军战士,得益于一机连坚强的领导核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训练,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友,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我在想,能分到这样有凝聚力的连队里,真幸运。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1982年度,一机连被团里评为先进连队,在俱乐部大厅北侧的光荣榜上,用吹塑纸刻出的一机连仨字,贴在左上方最显眼的一面小红旗上,这都是我亲手制作布置的。虽然我不在一机连了,但此时的我无比自豪,因为我是那里出来的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2.4.21.于杭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指导员范长才在阅览解放军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机连部分官兵合影,前排左起何中华、范长才、沙鹏飞、司务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机连部分干部战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一机连党支部合影,前排左起王立文、朱顶亚、范长才、高守玉、沙鹏飞、何中华、金同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立文(右)和王波政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哑剧《香港理发师》获师里一等奖 (右一为王立文左一姜成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由王立文(左)、臧克军合说的相声《苦头》获师里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排右一为逄增战,由于工作突出,作风扎实,不久便任炊事班长。</p> <p class="ql-block">1981年李德生司令员来我团视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明复 拍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德生司令员在检阅部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明复 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五三式 重机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视资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受连队的“洗脑” ,几十年过去了, 我依然喜欢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 尽管没有了“豆腐块”的棱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兵副班长 臧克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上任的上任 文书 石巨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左上照片是和战友孔遵义(左)合影,其余两张是本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