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智慧,“题”炼精彩

zzz

问津小学三年级第二次集体教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中心发言人肖梦婷: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研讨的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并具有一定的面积守恒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对这些面积单位具有清晰的表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2)学生是否掌握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否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图形的面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3)学生能否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否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4)学生能否用想象、画图等方式进行问题的表征,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能否运用所学的有关图形的知识制定解题计划,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首先我来分析一下课本61面的例1:观察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比较大。它编排意图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面积的概念,具体分为4个层次: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表面;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概念;用丰富的事例进一步认识面积的概念;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2)班朱佳海:例2,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包括为什么要有单位和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1)教材由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入,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2)由于学生度量的意识还比较欠缺,教材采用小精灵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从而达到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3)班王佳美:例3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统一规定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它的边长是多少?除了教材安排的活动外,可以涉及一些感知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能力,组织学生对身边常用的物品面积进行估计,在实际测量并记住测量的结果,以这些结果做标准,可以估计其他物品的面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5)班汪梦:(1)为了体现度量的本质,教材首先呈现了两名学生用画格子或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同时呈现了两种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一种是1个1个地数数,这是最本源的方法。(2)第二层次安排了用面积单位拼摆多个长方形的活动,并用表格记录长、宽和面积。旨在通过数据,发现面积单位的个数与长、宽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7)班朱佳晨:例5的编排意图与前面“做一做”的编排意图基本相同。在计算数学书封面面积后,又安排利用计算结果估计课桌面面积的活动,一方面体现了上面计算的价值;另一方面提示了可用自己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面积单位,估计其他面积,从而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与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8)班王娟:教学例6时,可先出示不含虚线格子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将其与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刻度尺、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等,为探究提供多样化的直观材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9)班邹意清:例7是简单的两个面积单位间换算的实际问题。教材以计算交通标志牌面积为载体,让学生体会同一个物品的面积,可以用不同的面积单位进行表示。为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形式化的书写要求,教材没有给出换算的过程,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口头表达换算过程即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心发言人肖梦婷:下面有请有两位创新创业设计老师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4)班何雪:首先,基础性作业:1、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初步了解什么是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2、系一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来解决问题,比如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问边长是多少?这是锻炼学生的活跃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拓展性作业:1、哪些物体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合适,如房间用平方米比较合适。2、说一说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如:五平方米=500平方分米。让学生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与长度单位区分开。3、用第五单元的知识画一个数学小报或思维导图。设计意图: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唤醒知识,巩固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6)班王佳:1.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2.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多少同学充分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为判断一个物体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参照对象。3.摆一摆,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放在一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几行几列,从而获得长,宽和面积的关系。4.画一画,画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系统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组组长王娟:那最后我补充一下关于创新作业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建议面积的概念具体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想一想,用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最适合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画一画思维导图或者用第五单元的知识点画一幅数学小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老师对本单元的各章节内容分析的十分到位,本次教研活动完美结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写人:朱佳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人:王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新洲区问津第一小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4.21</p>

面积

学生

单位

三班

正方形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单元

教材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