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边防军人的价值追求——记录整理先生在孩子学校的分享

韩子清

(上台敬礼)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br>上周六我们家长和同学们同步聆听了刘战丽老师的“生涯规划”精彩讲座,作为家长的我同大家一样很受启发。为了让同学们对自己现有的学业、包括以后职业以及人生规划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很荣幸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已工作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div>我在部队呆了21年,2018年自主择业的。今天的分享就从上学谈起,我小学五年级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学习,每天下午放学不是“打报”四角报,就是“挡弹”(跳棋的棋子远距离碰撞),玩十点半等等,疯玩一直到天快黑才回家,当然要挨训了,但第二天依然照旧,这样一直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有一天我邻居家和我同岁的冯文茂同学非要拉着我去一个老师办公室问数学题(这个老师是他的远房叔叔,刚调入我们学校任教),那一次我就在旁边听,第一次觉得数学题有意思,不是想像的那么难,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突然开窍了,从那以后就喜欢做数学题了,贪玩的时间当然越来越少了,上六级的时候还主动购买了一本数学课外辅导书,同年参加县里组织的数学竞赛(相当于现在的奥数竞赛)还得了二等奖,这样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div><div><br></div><div>我是94年上的武功县长宁高中,生活条件比现在的你们那可差多了,每两个月从家带半袋面粉送到学校食堂兑换成粮票,用粮票买饭,一周回家一次带点家里的烙的锅盔馍,用玻璃罐头瓶装一瓶油泼红萝卜,,偶尔吃一次5毛钱一份的土豆丝算是打打牙祭,我那会儿最弱的课目就是英语课(农村娃在英语学习上比城市娃的平均水平都要差一点),为了能将英语补上来,每天早上比别人早起半小时背英语课文,感觉那会儿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冷多了,最冷的时候,冰溜子足有一指厚,手冻的发紫,肿的跟面包一样!</div><div><br></div><div>现在回想一下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我自已的学习动力和劲头来源是什么?就是农村孩子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不想走父辈的老路当一辈子农民(当然不是说农民不好,只是当时的农民太苦,一年四季都在土地劳作,只那一点点微薄收入,不像现在机械化程度高,农民闲了外出打工,农忙时才回来,一年也不少争钱),当时农村那种环境,大家渴望上大学的程度,是现在的你们无法想像的!所以说我当时的目标就是上大学,至于说兴趣爱好根本没想过。</div><div><br></div><div>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那一个人定了目标,就能轻松实现的,都是付出百倍的努力,吃了多少苦,甚至走了不少的弯路才有所收获。我就是后者,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还不错,年级应该是第六名左右(我们那时一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我在理科重点班三班,全年级总人数也就130左右),期中考试过后大约两周可能由于压力太大,患上轻度抑郁症,晚上总是睡不着,为了能够休息好,跟上课程进度,只有服用安下片(俗称安眠药)强制入睡,一片不行两片,两片不行三片,大约一个月以后实在坚持不了,只有请病假,在家休养了两周左右,绷紧的一根弦彻底的放松下来(自已给自已放假,学习进度跟多少算多少,实在不行就补习一年),到第二学期由班里的前十名滑到了三十多名,高考成绩当然不理想,看着昔日的伙伴一个个迈入了大学的校门,自已却只有从头再来。</div><div><br></div><div>大约补习了一月左右,有一天父亲突然对我说,“有没有考虑过当兵,你的身体弱当兵可以锻炼身体,有机会还可以考军校,再说了即使你补习一年考上了大学,咱们家拿什么来供你”,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艰难决择,我犹豫了(90年代末一个农民家庭供个大学生比现在的农村要难上10多倍),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决定了参军!面试的接兵干部家访时问我,“你为什么当兵”,我都没有犹豫就说,“保家卫国,考军校”接兵干部都一楞,现在想想都有点傻!</div><div><br></div><div>97年11月底离开武功县正式参军入伍,有了考军校这个目标,当兵再苦我暗下决心都要坚持下来,我的新兵连在西藏拉萨,拉萨的冬天除了高原缺氧,还有就是经常黄沙满天,我们住的是临时车库大通铺,吃饭在车库外沙石地上,经常吃到一半就赶快往车库内转移,生怕慢了半拍,就要半碗米饭半碗沙了。99年元月份新的兵役法正式实施,义务兵服役期由三年改为两年(我们那批就成了最后一批三年制义务兵,同时也意味着我可以提前一年99年上半年参加军校考试),得到这个消息我异常兴奋(虽然当时参加人数之多,除了第二年第三年义务兵还有超期服义的),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去争取,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总之要全力以赴,竟然在全团300多名考生中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总共选拔80名,第二年义务兵成绩前10名才有资格,其他70名全部给了服役三年以上人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之所在团预赛中能胜出,就是因为第一新兵时就购买一套98年的军校文化课复习资料,因此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有资格去团教导大队进行培训。</div><div><br></div><div>在团教导大队培训期间,这期间最难熬的就是在高原上的五公里长跑训练,早上起床一次、下午五点一次,每天累的感觉腿都不是自已的了,走路一瘸一拐的,大约两周后大家走路才正常了。经过几次的练考和全方位淘汰,最终确定50人参加最后全军正式考试。在即将考试的前二十几天我病了高烧不退,啥也吃不进,只能喝点白糖水,最后被送到了军区总医院,一称体重只有80多斤,一下子少了三十来斤,医生说是得了红血热传染病,需要住院至少两周以上,说实在的当时的我心情别提多难受,不到20天就要军校考试了,关键时刻却要掉链子,住院大约第十天(记得那天应该是星期五)吊瓶也不用打了,自我感觉应该可以出院,我就去找医生,强烈要求出院,接待医生说主治大夫不在,出院至少要等到下周一主治大夫上班检查复诊完才能决定是否出院,我一下急了,只有一周左右就要考试了还有政治文化没有复习,这下完了完了,于是叔叔长叔叔短的叫个不停,让他帮帮我想想办法,医生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主要也是为了我的前程考虑,于是电话里向主治大夫说明情况,经得主治大夫同意,我写保证责任书,这才办理了出院手续,由于住院的耽误政治总分100分才考了30多分,不过其他科还行,总成绩420几,过了分数线10多分,被解放军军需大学录取(现在的校名为吉林大学和平分校)。 </div><div><br></div>我是高考失利通过当兵实现的上军校。现实生活一帆风顺很少,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挫折,只是时间点不同而已,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没能考入理想中的大学或者大学里学的不是自已最喜欢的专业,那么你们会怎么办呢?谁来回答一下!<br><div>以前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补习来实现自已的目标,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后这条路估计不好走,或者有可能会被切断。上高中时我发现我们的英语老师张小雅夫妇特别爱学习,后来才知道他们那时正打算考研,现在他们夫妇二人已经是西安交大的博士生导师。假如我们大学里学的专业不是自已心目中的专业也可通过考研等其他途径曲线实现自已的目标。</div><div><br></div>回想上军校前的经历还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上初一时无意中读了一本18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名人传记,“其中的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名的“风筝实验”深深吸引了我,科学家为了追求科学真理有人甚至搭上了性命(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中,成为了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仍不退缩,继续探索实验,终于制成了实用的避雷针,读到这里,我被科学家们深深的感动了,他们这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真理的精神感染了我,长大后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br><div>说到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目标是你人生的方向,是大海中的指南针,是沙漠中的北斗星,有了他你才会有未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实现你的目标就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教导队规定每天10点半下课,11点准时息灯,我和大多数战友一样都是10点半离开教室准备就寝,但和我同寝室的一个湖南籍战友,他总是等到11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而且回到寝室为了不影响他人(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他第一次在团里预赛考试中要比我低150多分,但以后的每次备考都能比上一次提高20多分,最后一次备考他只比我低了十几分,最终的军校考试成绩竟然比我高了好几分。</div><div><br></div>军校里我学的是后勤管理,毕业分配到了日喀则军分区,再次分配时干部部门告诉我现在后勤不需要人,基层排长缺人,你们这批学员就干行政吧,从基层带兵排长干起,一切又得从头再来,两个字“学呗”,步兵的排进攻防卸等等不会的除了从书本上学,向其他干部学,甚至有时还向士官请教(军士军衔设三等七衔:(一)高级军士: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中级军士: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三)初级军士:中士、下士。(在当时我那个部队如果一个干部向士官请教战术训练知识是比较丢人的),可我管不了那么多,只要会的人我都会请教,私下请教我觉得不丢人,只要不在训练场上“拉稀摆带”就行,这是四川话,普通话就是“掉链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军事训练管理知识不但提升很快,而且还得到了上级首长的肯定!我给那时的自已这样的评价“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懂装懂,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 <div>西藏的天是蓝蓝的天,有雪山有碧水荡清波,是人们夏天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但氧气吃不饱也是不争的实事(平均海沷接近40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这也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所在。冯可欣小时候一到暑假就嚷着我要去找爸爸,由于飞机的颠簸,下了飞机还要做班车,旅途的舟车劳顿,再加上高原缺氧反映,难受的一下车就说,“我再也不找爸爸了再也不找爸爸了”,通常冯可欣和她妈妈都要在拉萨住上两天(拉萨海拔3650),等高原反映有所缓解,才前赶往我的驻地江孜县(海拔4065米)。</div><div><br></div><div>2011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被调入了亚东县,亚东县城海拔只有2900米,号称日喀则地区的小江南,就是路途有点远,位于不丹国的西边,中国地图上鸡屁股伸出去的地方!我们单位的团部虽然驻地在县城,但下面的分队有一半以上都在4000米以上的边防线上,是全军哨所最多的团级单位,西藏军区海拔最高最艰苦的哨所我们占了将近一半,“八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这些都是哨所的真实写照,有一次我带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和西藏军区的陪同领导一起去我们的詹娘舍哨所做采访,它的海拔4655米,不算最高,关键是它修在了的山尖上,犹如直插长空的利剑,更像悬在云中的孤岛(所以又称云中哨所),走在半道上因为要经过50米长的冰滩,我在前面带队,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因为地方上的司机没经历过,遇险情容易慌乱出错,我从后视镜中突然发现后面一辆车的车头转向了悬崖,我和驾使员小李下车查看,幸好有一个小石头挡住了一个前轮,不然一车5人估记无一人生还,发现险情后,我和驾驶员立马稳住司机情绪,让其千万是别动,然后慢慢将其换下,马上联系最近的分队官兵对道路进行一个简单的抢修处理,这才安全通过!车行到了4300米的则里拉哨所,剩下的路程还需要步行2小时,这2小时对于我们边防军人来说,是家常便饭,对于地方同志来说那可真是一次毅力和体力的考验,因为我经常代表机关和基层官兵一起巡逻穿梭于海拔四五千米的中印边境线上,七八月份是雪莲花盛开的时节,它通常生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冰滩雪地旁,巡逻道上经常会遇到它,而此时七八月份正是内地最热的时候,巡逻道上以及哨所还是冰天雪地,所以说四季穿棉袄一点不为过。经过了4小时的往返哨所艰难跋涉,亲眼目睹了哨所官兵的苦与乐,有一名记者在回来的路上落泪了,感慨道“我们的这些战士是用什么做成的,他们每半年才换防一次,要是让我在上面呆一星期我都会疯掉”。到这里我只能说我们边防军人和大家一样都是血肉之躯,我们只是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痛,但我们却不畏艰苦、以苦为乐!正如我们单位乃堆拉哨所,在建哨初期官兵居住的石门洞上写着“冬居水晶宫,夏住水帘洞“,横批”乐在其中“,至今石洞还存在完好,不少游客到了乃堆拉哨所都要在此合影留念!正是这种在恶劣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西藏官兵中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才有了西藏边境线的稳定和巩固。</div> 云中哨所——詹娘舍哨所 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我下面列举的边境线巡逻经历。在这里我给大家补充一下简单的中印边防知识。印度在被英国殖民以前,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使17世纪最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就像我们国家的春秋战国一样。1785年英国在普拉西之战获胜后,对印度进行了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此时英军对我边境一线不断的进行前进的侵略蚕食,麦克马洪线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中印边境共有三条线,第一条是我方要求的传统习惯线,第二条就是印度要求的麦克马洪线,第三条就是双方现在保持的实际控制线)。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但继承了英国殖民时期的大部分领土,还继承了英国“占领即占有的军事思想”,不断的对我边境一线进行领土蚕食。我们国家由于周边邻国比较多,为了不给别国造成压力,不给西方国家造成“以大欺小”的口实,我们通常在边境一线不驻军,但为了显示主权就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巡逻制。由于印度要求继承英国的麦克马洪线,在边境一线实行占领即占有的思想,历史上不断的蚕食我方领土,才造成了中印边境上多处争议地区,印度在争议地区山脊一线驻军修筑各种工事,如地堡等,他们经常将工事修到两家共不设防的山脊一线,阻碍我方正常巡逻,所以中印争义地区摩擦不断,经常会形成对峙。 2017年中印边境锡金段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地点就是我的老单位驻地亚东县,亚东县位于不丹国以西,中国地图鸡屁股的突出部),当时我都是快要转业的人了,所以只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往对峙地点运输物资,就没有参加一线的军事对峙对抗。但之前和印度兵的对峙冲突是经常参加的,2012年我记得当时我们机关3人加基层连队8人,共11人到洞朗争议地区巡逻,巡逻前针对印军人数较多(约有100人)他们可能会以多欺少,对我们进行推搡,阻碍我正常巡逻。为了显示主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又不能示弱我们制定了可能性办法,利用两名体力好的义务兵进行不断穿插吸引大部分印军,其余人员正常巡逻,事实证明很有效果,达到了我们显示主权的预期目的,印度那边由于没有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还把我们告到了我国国防部。像巡逻推搡对峙甚至动手打架在边防争议地区是常有的事,只是平时的规模不太大没有报道过。2017年由于要改善边防一线巡逻道进行修路,印度怕我们道路一通,边防军事实力会很快得到提升,所以他们要制造摩擦阻止我们,才导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被报道出来了。 中印边境由于争议地区多,巡逻中推搡、动手、打架时有发生。所以针对印军人数都是多于我们,在我方兵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的巡逻本着不吃亏又能显示主权,我方通常会配以警棍和木棒等器材以防不测。有一年冲突比较大,我方有50多人,印方有200多人(巡逻中当我军人数接近印军人数时,印军一般不会惹事)印方觉得有便宜可占,子弹好些都已上膛(非特殊情况为了防止擦枪走火,引起边境事端,通常双方都会枪弹分离,更别提子弹上膛了),印军甚至叫嚣,让我们后退50米放弃巡逻任务。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方一名对峙中的上等兵拍拍胸脯怒吼着,“有种就朝就这儿开枪”。印军被这一声吼震慑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事后在双方带队领导和翻译的一再沟通下,达成共识,我方在没有任何退让的情况下圆满的完成了上级的赋予的巡逻任务,显示了我们的领土主权! 西藏边防军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一群面对强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是一群常年驻守在雪域孤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人,是一群身处险境却坦然处之乐观向上的人。2014年我负责送军区机关一名干部到不丹和我方争议地色木烔营地体验基层生活时,由于都是石子路坑道多,所以比较颠簸,这位机关干部就批评了驾驶员(态度有点不友好),我和驾驶员一对视,双方心领神会,开始唠嗑起来,大约10分钟后车子行驶到了最险峻之处(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而且路基还比较松软,有雾视线有点不清,看上去车子随时都有抛锚的可能),这名机关干部见我俩还在轻松的聊天,脸都绿了,“说,兄弟,你俩能不能不讲话,专心开车”,我俩相视一笑,继续聊天,又过了几分钟,这名机关干部红着说,“兄弟刚才我批评你是我的不对,对不住了,麻烦你俩不要讲话,让司机专心开车,我都能感觉到我俩再聊下去,他都要哭了,所以我就立即停止了讲话。 我们武功县河道乡一入伍的一个姓刘的兄弟,在98年8月一行11人,他们驾车外出执行任务,由于是汛期拉萨河突然涨水,无情的洪水瞬间吞噬了他们,11人连一人的尸骨都没有找到。2018年和我一起自主择业,军校睡我下铺安微籍姓魏的兄弟,2019年9月因高原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葬在了北京八宝山烈士陵园。 经历了太多的年轻兄弟生死,感受了生命如此脆弱,我们一茬茬驻守在西藏高原上的军人回到地方或多或少都有落下病根,我们的付出为了谁?我们的人生价值是否得到了实现?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之所以在西藏能够缺氧不缺精神,长年累月守卫在漫长的边防线上,长期与寂寞相伴,随时面临生死考验,却又能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是因为把守卫边防当成事业来干,地方上有人经常说我们穷当兵的,就那点死工资,而且长年守卫边防不能照顾家人,扶育子女,图的是什么?我们图的是边防的稳定国泰才能民安,地方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你们才能安心学习,成为栋梁之才继续为国建设增砖添瓦!如果我们不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我们哨所的官兵就会像那名记者说的那样都会疯悼!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大家不可能人人都当科学家,即使当了科学家科研成果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出来的,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的坚守,只有爱岗敬业、把岗位当成事业来干,才能成就非凡的你!不然你会有诸多的想不通。昨天各个小区都在做核酸检测,昨晚给我们小区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被冻得瑟瑟发抖,但还是坚守,因为他把自已的工作当成了事业,他有着对大家负责的使命意识,如果有工作人员不认真的坚守,核酸检测没有做到全员覆盖,后果将不堪设想。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正式脱下了军装,自主择业回到了家乡咸阳,自主择业就相当于地方提前退休每月领工资,我现在经营藏红花基地,平日里每天一公里的小跑,闲了到咸阳湖边和可欣的妈妈打打乒乓球,放声歌唱一直是我的梦想,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如愿,现在终于有时间能够实现自已的小小梦想,找了好多培训机构,发现老年大学最合适,关键收费很低,一学期才100元,所以现在闲了经常往那儿跑!</p> 回首我的求学和工作历程,有过苦有过泪有过甜有过酸,但最难忘却的还是高中时光,现在还时常梦到高中学习时的场景,因为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全力以赴的三年,因为有了那三年的百倍努力,才有了后来的我!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段话送大家:</p><p class="ql-block">青春一去不复返,三年转眼即逝,三年或者十后的你回首这段求学历程,作为存志娃我相信:你一定会自豪!因为这三年里你定下目标,从此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奋斗过不负韵华!这三年的你最美丽最帅气!</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是韩子清,坐标陕西咸阳,日记星球第888号学员。21年的西藏军嫂,进出西藏16年,秦域西红藏红花基地的创始人,专注于顶级藏红花种植8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手拎俩娃儿,一手拎藏红花。立志育好花儿,更要养好娃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愿景】通过藏红花,每年至少帮助2万人摆脱失眠,高血脂等问题的困挠</b></p> <p class="ql-block">藏红花</p> <p class="ql-block">我们经营的藏红花基地,欢迎各位朋友有空来坐坐,喝茶赏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