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色诵读:慷慨赤心 一门英杰</p> <p class="ql-block"> 为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2022年4月20日下午,人行祥云县支行工会和党、团支部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家风 讲好祥云故事”专题学习活动暨“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政治能力”专题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五个一”系列学习形式,以党的历史经验和共产党人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英烈的红色家风故事启迪思想,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祥云支行党员干部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革命英烈 一门三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与友人王有德合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左至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复生、王德三故居内二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 王复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五四运动的护旗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播火先驱、云南籍的第一位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40岁。</p><p class="ql-block"> 王德三是我党早期的马列主义传播者、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牺牲时年仅32岁。</p><p class="ql-block"> 王馨廷1922年受两位兄长影响,到北京读书,进入北京四中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随同王德三到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参与宣传工作,于1924年不幸病故,年仅16岁。</p> <p class="ql-block"> 1919年,王复生担任护旗手参加组织了北京的“五四”运动。1920年,王复生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第一批入团的团员之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云南籍的第一个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生时期的王复生</p> <p class="ql-block"> 1917年和1921年,王复生和王德三先后从云南考入了北京大学,王复生在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影响下,与邓中夏等19人一起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复生担任法文翻译组组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图为部分会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20年初,王复生在北京拜访了毛泽东,倾听毛泽东关于湖南民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见解后,于日记中写道:“访毛润之言:‘湘人于张敬尧誓不两立……’与吾意同。”1月18日,王复生与辅社成员一起,在陶然亭为毛泽东回湖南饯行,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复生(左三)、毛泽东(左四)、邓中夏(左五)、罗章龙(左六)等在北京陶然亭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王复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奔走于云南、北京、陕西和黑龙江等地。他和王德三受党的派遣,曾轮流到陕西开展建党工作;后又主持云南旅京学生进步团体“新滇社”的工作,并出版《革新》《铁花》周刊,以笔当戈,打击敌人,唤醒民众;他还与王德三共回云南主持国共两党的党务工作;最后到哈尔滨以教书和任《民报》社长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以报社为据点,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共产党员,并创建起齐齐哈尔党组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4年,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欢送王复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坐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王德三烈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 1936年,日寇在东北地区对中国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人士大肆搜捕,王复生在齐齐哈尔民报社内被捕。王复生被关押两个多月,日寇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他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胸骨、肋骨、腿骨全都被打断。日寇逼他说出党组织和抗日活动情况,但王复生视死如归,始终严守党的机密。1936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江坝被日军杀害,时年40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28年,王复生与夫人郭焕章在上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王复生牺牲后,夫人郭焕章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辗转回云南,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艰辛。郭焕章晚年双目失明,但她没有被压垮,每每谈及丈夫为革命牺牲的事迹,她对儿女说:“你爸爸做的这一切,是应该的,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p> <p class="ql-block"> 王复生与妻子在哈尔滨,怀中的一对儿女后来都因病夭折。</p> <p class="ql-block"> 王德三,是云南早期革命斗争的卓越领导人,陕北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1898年7月,王德三出生于云南省祥云县王家庄。受兄长王复生的影响,1921年,他考入北京大学,不久便加入了中国第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德三《狱中遗书》</p> <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 你的儿子是世上最刚强、最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在人世上?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1930年11月22日,在昆明五华山看守所中,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给父亲写的一封沉甸甸的万言遗书。一个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感人肺腑。</p> <p class="ql-block"> 从21岁外出求学,王德三再没回到过祥云老家。他渴望见父亲一面,但也深知“恐难与父亲见到最后一面!”。1930年12月31日,在狱中度过51天的王德三面对刽子手的屠刀坦荡自如,视死如归,最终被残忍枪杀,时年32岁。一周后他的父亲王之溎从祥云赶到昆明移葬了儿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氏三兄弟的父亲王之溎</p> <p class="ql-block"> 王氏三兄弟出生在云南祥云县王家庄一个耕读世家。</p><p class="ql-block"> 祖父王榛,因被誉为"德冠儒英"、"滇西人瑞"而称道乡里。他治学有方,治家甚严。王氏三兄弟年幼时均受教于祖父,每日"食己,督入课室,诵读讲说不倦,东方未明,便促吾兄弟卧诵前日所读诗,偶有过失,则正言作戒。"读书名道,身体力行,孕育了王家后代良好的品行和学业根底。</p><p class="ql-block"> 父亲王之溎则是一位豁达开明的人,他主张把儿子送到社会上去,让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在社会中去增加阅历,求得知识,培养冒险勇敢的精神。所以,他先后支持三兄弟外出求学,让他们在激荡的社会风云里经受锻炼和考验,望他们成为于社会、于人民有用的杰出人材。</p><p class="ql-block"> 因从小受祖辈良好家风的影响,王氏兄弟三人少年时期便走出家门,去追求读书报国的理想。老大王复生、老二王德三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成了北大的骄子。王之溎则继承祖制,设堂办学,惠及乡邦。此后长子王复生远在东北黑龙江不幸牺牲,二子王德三于昆明英勇就义,三子王馨廷则埋骨西北绥德。经历了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王之溎,在把王德三移葬后,终因心力交瘁、悲愤交加,病逝于昆明。但王氏一门忠孝传家,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祥云儿女,为国家安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开拓进取,砥砺奋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氏三兄弟幼年时家里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祥云县龙翔人民公园王德三烈士塑像</p><p class="ql-block"> 在遗书中,王德三也表达了对家庭的挚爱,想到年幼的儿子和即将守寡的妻子,王德三肝肠寸断。他写下了与爱人最忠贞的誓言、最浪漫的情书、最动情的诀别:“儿最不放心的,就是那热爱难舍的媳妇,她为儿受尽一切人世的苦难。生别已急得她吐血,当她知道儿的消息,不知如何情境?”。</p><p class="ql-block"> 为了党的伟大事业,王德三舍弃了自己的家庭,从这份《狱中遗书》中可以感受到一位共产主义者崇高执着的精神追求和坚贞纯洁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王德三的妻子马冰清,是滇东北第一位妇女解放协会会长、第一位团支部书记。1930年4月,因叛徒出卖,怀有身孕的马冰清被捕入狱,受尽百般折磨,但她坚贞不屈,经受住了各种考验。1930年秋,马冰清在狱中生下她和王德三唯一的孩子。不幸的是,这个孩子7岁时夭折了。但失去挚爱与亲子的苦痛并没有打垮这位坚强的女性,凭借惊人的毅力,她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丈夫的革命信仰,对丈夫未完成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坚贞不屈,继续斗争,直至1970年逝于昆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7年王德三夫人马冰清(右二)与中共云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杨静珊合影(右一)</p> <p class="ql-block"> 王馨廷是“王氏三杰”中最年幼的一位,但在两位兄长的带领下,王馨廷于14岁便赴北京求学,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王德三辗转北京与陕西,边读书边从事革命工作。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负伤,1924年秋,年仅16岁在花季般的年龄中去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复生、王德三故居内二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 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一门三杰是祥云人民的骄傲、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他们的英名永远铭记在祥云人民心中。正是这些誉满九州的感人故事和优良家风凝聚成祥云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七彩祥云”的发展增添了精彩而又丰厚的气质底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英雄的故乡祥云县</p><p class="ql-block">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边缘,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是滇西历史上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地。汉、白、彝、苗、回、傈僳等6个民族世居于此,2021年末全县总人口达40万人,下辖8镇2乡,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人行祥云县支行在人民银行大理州中心支行党委及祥云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践行基层央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统筹抓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巩固拓展金融精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促进支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祥云县共设立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保险公司,1家小贷公司,1家证券公司。全县<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3.88亿元,同比增长13.78%;各项贷款余额186.47亿元,同比增长23.68%,全力支持祥云县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建设,</span>竭力满足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祥云支行“五个一”系列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学习一个决议:</b><span style="font-size:18px;">支行党支部组织全体在职党员、青年团员、职工原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引导干部职工注重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三力”,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履职作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重温一遍誓词:</b><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体在职党员庄严重温入党誓词,以此促进党员时刻铭记入党初心和为民服务的使命,坚决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坚定的举措,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尽职履责。</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观看一部影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支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红色专题片《赤子初心》,广泛宣传祥云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一门三杰的家风家训家规、成长求学经历和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的英勇事迹,让干部职工深刻感悟先辈楷模的红色精神和崇高品格,切身体验红色家风的熏陶。</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诵读一封家书:</b><span style="font-size:18px;">支行团支部组织青年代表诵读展示王德三《狱中遗书》和《慷慨赤心 一门英杰》等红色作品,增进青年职工对革命先辈红色家风故事的了解,发挥红色家风对青年个人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畅谈一段感悟:</b><span style="font-size:18px;">支部党员史有莲同志讲到:“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使自己获得珍贵的求学机会,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在支行工作岗位上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也正是因为有先辈们的英勇奋斗和无谓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美好富足的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和家风遗训,不断锤炼品格,接续奋斗,立志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支行的发展贡献力量。”支行党组书记、行长李其仁同志也结合履职谈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正经历一些复杂多变的挑战,但因为我们是由一个历经了百年锤炼锻造而发展形成的优秀政党所带领,才能紧密团结、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作为基层央行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执行好党中央、国务院、上级行党委和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县域发展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通过抓好金融支持县域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民族团结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创建、关注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挑战等具体工作,来对照我们的入党誓言,印证我们的理想信念,践行我们的初心使命,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span></p> <p class="ql-block"> 下一步,人行祥云县支行将继续用好祥云本土红色资源,在主题党日、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谋划,用心组织开展更多体验式学习活动,并结合“学做”活动要求,着重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弘扬和传承好祥云英雄先烈忠厚淳朴、家国一体、廉洁奉公的红色家风,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锤炼“铁肩担风雨 妙手绘祥云”的祥云精神,全力讲好祥云金融故事,用更清廉、更务实、更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