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田螺

顾峰

<p class="ql-block">  每年到清明节前后,气候变暖,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田螺从淤泥里钻出来,水田里,芦苇荡里到处都有田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逢星期天,几个小伙伴相约,划着船去芦苇荡里拾田螺(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上学,老师假日不会布置作业,比较轻松,星期天都是自由活动)。5点,天一亮就从家中出发,等我们把船划到芦苇荡里,太阳刚出来,正是拾田螺的好时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目的地后,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准备。为保护好脚不被芦苇桩戳破,有人穿皮脚(用生牛皮缝制的靴子),有人穿破胶鞋,也有人穿草鞋或打赤脚。大伙卷起裤子,提着柳条篮子,或背着柳条编制的鱼护子,有人也拿着用柳条编制的小篓子,走进长满芦苇或长蒿草的水田里拾田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水、蓝天、青草、白云……春天的芦苇荡,如诗如画,一片生机。露出水面的垛上生长的麻菜、苋菜、牵牛花、野兰花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白的、蓝的争奇斗艳,芳香袭人。芦苇 田里,万头攒动的芦笋急切地穿透枯枝败叶,几日不见,便会齐刷刷地窜得老高,好像都在焦急地争春夺绿。新长出的嫩叶,叶片上挂着露珠,晶莹发光。芦苇田里的水也就是小腿肚子深(三四十公分),清澈透明,一眼就能看见田螺爬在淤泥草根上觅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螺在水里的时候,没人打扰,水不动,田螺盖子打开,头伸出来,露出两只角。水一动,它的头就缩回去,田螺盖子就盖起来了,有的还钻到烂泥或草丛里逃走。我们下水的时候,大家互相提醒,动作轻一点。每个人涉水的动作都很轻,脚尽量轻提轻放,不溅起水花,保证田螺不受惊、不逃跑。过一会儿就忘了,有时,惊起了几条鱼从水下脚底旁窜过,激起水花,有时,碰到水蛇,吓得仓皇逃窜,激起水花,有时,为争抢水中的田螺,激起水花。不论田螺怎么滑、怎么逃,运气好的时候,一上午能拾十来斤,一般都能拾到五六斤。大的田螺有几钱重,二十多个就有一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芦苇田里有坚硬的芦苇根和新长出来的芦笋,戳脚不好走。可长芦苇的水田比长草的水田田螺多,为了多拾田螺,冒着脚被戳破的危险,还是到长芦苇的水田里去拾。早春三月,刚下水的时候,感到水有点凉,适应一会,拾到田螺就不怕凉了。芦苇荡里拾到的田螺,没有污染,大多数壳子是光滑滑的,也有长着绿毛的,这些田螺肉吃的时候,口味都很美。</p> <p class="ql-block">每次拾田螺,我的成绩都不是太好。有时拾的太少,拾的多的小伙伴,就匀点给我。我的几个远房叔叔(都比我长几岁),每次都比我拾的多,我不服气,问他们有什么经验,他们也不告诉我。回家问我爷爷,爷爷说:“是不是每次拾田螺时,他们都走在靠河边的水滩上,”“我说:“是啊,他们说为了保护我,防止我掉到河里,要我走水滩中间。”听了这话,我爷爷笑了,说:“以后你再跟他们去拾田螺的时候,尽量靠河边走,包你能赶上他们。”后来才明白田螺都是由河里爬上水滩的,所以靠河边的水滩上田螺较多。</p> <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节,水乡人家有吃田螺的习俗,说田螺肉明目能预防眼病。为准备好清明节吃田螺,清明节前,母亲都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芦苇荡里拾田螺。回家后,不问多少,母亲都让倒在木盆里养几天,让田螺吐出杂质,才做菜吃。通常的吃法是打碎田螺壳尾,挖出田螺肉,用田螺肉炒韭菜、田螺肉烧白菜,偶尔吃一顿田螺红烧肉,真觉得是天下最好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写于2010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