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授课,教师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二道绿房间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初,疫情突然再次来袭,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再次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教师不仅要正常授课,还要肩负起引导孩子、安抚家长的责任。在线上教学中,我们教师也面临着很多无形的压力。若我们自己的压力不被看见,也得不到解决,那时间长了,咱们自己的心理也有“破防”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教师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如何进行自我调整?送给线上授课教师4点建议。</p> <p class="ql-block"><b>  一、接纳局限 尽量改变</b></p> <p class="ql-block">  网课期间教学方式发生转变,授课教师无法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动态、面对面地帮助学生调整,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不高,线上教学效果令人忧虑。教师们不断被消耗着心力,影响着自身的情绪、工作效率和家庭生活。</p> <p class="ql-block">  授课教师可以尝试:</p><p class="ql-block"> 1.理解并接纳变化</p><p class="ql-block"> 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学习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这是上网课的普遍现象。不要用“线下学习效果”的高要求进行自我施压,要接纳新变化并以轻盈的心态面对。</p> <p class="ql-block">  2.接受挑战,尝试调整</p><p class="ql-block"> 线上教学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开拓教师教学能力的机遇。与其被网络授课的局限性所打败,莫不如接受挑战,尝试调整。</p><p class="ql-block"> 比如,学生们无法专注于线上课堂,教师可检查课程内容是否适合网络教学,是否讲授内容过多,积极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在此基础上,多学习其他线上有趣课程,积极尝试,做出改变;或者课上开启摄像头,尽量露脸,多提问、多鼓励,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及时关注疫情中学生情绪状态,送上心理处方,帮助学生持久保持对网课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3.采用多种方法增进情感交流</p><p class="ql-block"> 在校上课时,师生间的一个眼神、笑容等不经意的互动交流都带有教育的温度,让孩子感觉内心温暖且信赖教师。然而线上课程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传递,为了更高效上网课,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与孩子们增进感情,例如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利用课间10分钟,进行音乐唤醒、与同学们线上聊天、播放抗疫英雄故事、推送经典诗词歌曲、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等。</p> <p class="ql-block"><b>  二、划分边界 家校合效</b></p> <p class="ql-block">  自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家校沟通的方式变得没有边界。从前教学和家校沟通都在固定时间有序进行,但自从所有活动在线上进行后,教师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边界被模糊化。教师容易被无休止的群消息“轰炸”,休息及自我心理调整的时间减少,导致教师身心俱疲。</p> <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尝试:</p><p class="ql-block"> 1.了解边界感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边界感是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边界,限制我们不要随意侵入他人领地,同时保护自己不被打扰。网课期间,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建立工作与休息的边界。家校沟通是必要的,工作时以负责任的教师身份认真对待,但在休息时应尽情放空自己。如可提前在班群或家长群告知学生家长,非紧急事件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在微信群集中解决。用心发现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家长进行统一回复,减少个性单独回复次数。</p> <p class="ql-block">  2.提高家校沟通效率</p><p class="ql-block"> 网课期间,教师怕被家长投诉,家长怕教师不用心,双方都被各种焦虑裹挟着。家长和老师可能都积压着不良情绪,加之教师自身工作忙碌,在反馈现象或问题时表达不清楚,造成教师与家长无效沟通的情况。教师要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理清思路后再清晰明了地反馈问题。</p> <p class="ql-block">  3.主动学习人际沟通心理学与技巧</p><p class="ql-block"> 线上沟通时,教师可以多用亲切温和的表情包代替冰冷的文字;尽量使用更加高效快捷的电话沟通,沟通时避免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在提醒家长孩子学习不认真,或作业没完成的时候;要多肯定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p> <p class="ql-block">  <b>三、工作家庭 平衡前行</b></p> <p class="ql-block">  不能平衡工作和家庭,也是网课期间教师焦躁不安的原因。教师除了要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还要花心思备课、调适网络做好线上授课,催促学生上传作业、联系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批改作业,其中班主任还要关注班级网络授课的实施与效果、进行班级健康数据大统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等。同时,有家庭的教师还要兼顾家里的孩子。由于在线工作时间太长,有教师出现了头晕眼花、腰酸背疼、失眠等症状。在疲劳状态下,教师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关心自家孩子,而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又开始“作妖”,让教师父母疲惫升级。</p> 此时,教师可以寻求人力支持和情绪情感支持来缓解压力,如与家庭成员沟通,表达自己的困难与需求,寻求人力支持来照看孩子,同时通过倾诉让自己的辛劳被看见、被肯定,获得家庭成员的鼓励;要注意维护好夫妻关系,营造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切忌相互指责,要相互搭配,当自身没能量时可先将重担分给队友;每晚睡前要与孩子独处谈心,在有限时间内通过高质量的陪伴来弥补孩子,要做好“收尾”工作,如向孩子澄清白天的忽视是客观限制,不是不爱孩子的表现。另外,教师父母还需与孩子制定好规则,白天工作学习互不干扰。 <p class="ql-block"><b>  四、觉察疏导 心理不倒</b></p> <p class="ql-block">  网课期间,教师工作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容易让教师出现焦虑、倦怠甚至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经历枯竭感、无意义感、焦虑感时,教师自己往往浑然不觉,忽略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直到身心超出负荷,最后引发心理障碍或生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识别焦虑、职业倦怠等不良心理状态,以积极心态面对居家网课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危机转化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增强心理韧性的契机。</p> <p class="ql-block">  1.尽可能给自己制造独处机会</p><p class="ql-block">  独处是心理成长的必要空间,是恢复自我能量较好的方式。在独处时,可从繁杂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自我的状态,能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获得心灵感悟,消化不良情绪,最后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p> <p class="ql-block">  2.阅读疫情当中逆行者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提升自己的格局,让自己从自怨自艾当中脱离出来,用更充足的能量面对工作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  3.尝试建立积极正向思维模式</p><p class="ql-block"> 如看到压力背后的积极意义,适度的压力对人的健康有利,让人更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去应对紧急事件,更出色地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  若各位教师在居家网课期间仍感觉到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可积极寻求二道区疫情防控期间心理疏导工作小组各位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可联络长春市教育局的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寻求帮助。</p>

教师

网课

心理

授课

家长

教学

孩子

线上

沟通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