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散文诗【作者:臧超】

臧芳

<p class="ql-block">不管时光荏苒</p><p class="ql-block">走过几度春秋</p><p class="ql-block">脑海里父亲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却越发高大清晰</p><p class="ql-block">流年走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流淌在几回回的梦里</p><p class="ql-block">教我无法忘记</p> <p class="ql-block">  上次写了那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发表后,得到了身边亲朋好友的关心与鼓励,我非常激动,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这段时间,脑子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回荡:多写写过去,也是一种慰藉。</p><p class="ql-block"> 甚至上个星期三,想了一夜,翻来覆去没睡着,估计是入心了,被爱人狠狠地一顿说,呵呵,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今天,我还是聊聊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为人处事,他的聪明能干却永远使我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 提到父亲的名字“臧兆年”,高邮县城是无人不知的,只因他精湛的服装手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偷学手艺】</b></p><p class="ql-block"> 父亲原来做的是银匠手艺,后来失业了,怎么办呢?他看到当时的裁缝铺很火,因为当时人们的衣服是店里买不到的,全是手工制作,而人人都要穿衣,所以父亲决定改行做服装!</p><p class="ql-block"> 当时,县城最有名的服装大师就数查玉成了,可谓“同行是冤家”,你学会了就会将他的生意给分去了,父亲几次去查师傅的店里要学徒,都遭到了拒绝!于是,父亲就到他店里偷学,天天去玩,跟他聊天,他也像防贼一样,处处防备着。现在想来,父亲当年学手艺的那份决心是多么可贵!</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于是,父亲就买了当时最好的全棉卡其布,到他店里,让他做当时最流行的中山装(也是最难做的),然后衣服做好后照付钱。</p><p class="ql-block"> 等衣服拿回家后,父亲将衣服全部小心地拆成一片一片的,用硬纸片将这一片片的衣服样子照样画下来,裁剪下来,然后自己刻苦专研,最后,再将这些布片缝制好。一次又一次,前前后后,拆了三次,也缝了三次,就是这样,父亲学成了服装手艺。</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也成了当时有名的裁剪大师。当时县服装厂成立一共只有十七家,就有我父亲一家。</p>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熬夜干活</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末,塑料雨衣刚流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先农民插秧穿的都是梭衣和斗篷,又重又笨,穿上雨衣就轻松多了,所以当时烫塑料雨衣的生意是非常火爆的,父</span>亲就继续学习技术,又学会了烫塑料雨衣,还教会了我。</p><p class="ql-block"> 后来,记得有一天,有一位农民到我家要求做四十件雨衣,而且明天就要交货,我收是收下了,可是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就在发愁的时候,父亲二话不说,一下班就和我加班加点地干起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父亲白天还在拥军服装厂上班,也顾不上吃饭和睡觉,整整忙了一通宵,夜里,好几次我都看到他走路都踉跄了,我劝他坐下休息休息,可他只淡淡一笑,摇摇头,抽了一支烟,又干起来活,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钟,终于将四十件雨衣全部完成熨烫好,如期交给了客户。(当时的烫雨衣的工钱是六角钱一件,四十件就是二十四元钱,这就相当于一个杂工一个月的工资啊!)父亲的这种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他总是对我说:“超儿,手艺人就是要吃得了苦,坐得了板凳,日子就会先苦后甜的。”现在想想,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吃苦,哪来手艺的提高;没有吃苦,哪来的客户信任。后来,我在40多年的裁缝生涯中一直保持着这种吃苦的习惯,无论生意多忙,答应客户拿衣服的日期,绝不拖延,即使自己加班熬夜,也一定按期做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精益求精】</b></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很聪明。</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高邮刚开始用电照明,天黑送电,天亮撤电。我家楼上楼下就装了一盏电灯,晚上,他要在楼下照明做衣服,楼上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想了个办法,将楼板开了个倒梯形的方洞,上方形大,下方形小,白天是盖上的,摔不下来;睡觉上楼只要在楼下用竹杆向上一顶,将盖打开就可以将电灯拿上楼照明了。真是既安全又方便。</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技术总是精益求精的。</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年代,是供应年代,什么东西需要用票券。买布做衣服,不但要钱,还需要布票,每人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节约用料就成了技术的焦点,帮助客户节约每一寸布都是成了师傅的绝活!人家做一件衣服要8尺,我父亲只要7.5尺,人家要做衣服,就找我父亲,哪怕排很长时间都愿意。</p> <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合作经济时代,我父亲在拥军服装厂工作,他经常与裁剪师傅吴福昌和袁超等共同探讨。</p><p class="ql-block"> 平时一条裤料只能做一条裤子,(裁两片裤前片,两片裤后片),而他们则利用加工量大的优势,因为裤前片比后片小,一条裤料可以裁5片裤前片或4片裤后片,这样计算下来,大大节省了布料,也获得了厂领导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父亲总是露出满足而又得意的笑容,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辈子,就是学习的一辈子,不断超越自我的一辈子,估计,他也想把这个优秀品质传给我吧,替我起名为“臧超”!</p> <p class="ql-block">多希望您仍是现在的我</p><p class="ql-block">我愿意仍是您开启的新的人生</p><p class="ql-block">父亲</p><p class="ql-block">您就是世间最好的散文诗</p><p class="ql-block">把最美的表达</p><p class="ql-block">刻在岁月的肩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