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青杨柳漫长堤,芳草悠悠色渐迷。4月20日,芳菲满目,暖风和煦,张银德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如约相聚平林镇小,开启2022年大家期待已久的第一次教研活动。八点半,张银德主任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参与 建构 表达》及活动安排,本次活动正式拉开序幕。</p> 课标引领明目标 <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它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来自七方镇小的马莎老师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四部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了解读,重点解读了分数在课标中不同学段的知识技能和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了建议。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到心中有课标,课堂能实践,学生能掌握。</p> 透过现象看本质 <p class="ql-block"> 教材呈现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脉络图,处处显示着一种知识,牵引着一条线索。来自靳庄小学的龚莉老师就教材如何看?教参怎么用?以分数为例,对教材和教参进行了解读,龚老师针对分数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编排体系,研读教参的重要性,分数产生的重要性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生的易出错点结合自己的心得,做了详细而精彩的经验分享。</p> 共读书籍齐分享 <p class="ql-block"> 《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教师而言,更是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工作室成员共读了史宁中教授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来自环城丁庄小学的胡玥老师针对史宁中教授书中问题六如何认识分数进行了解读。胡老师主要从分数的由来,分数表达的两种关系,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学生找不到单位“1”,理解能力有原因,无法准确地建构起分数意义的丰富性。她认为针对错误,教师必须要清晰把握把整体视为1,对整体1进行等分,等分后的1份为分数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p> 课堂观察专业化 <p class="ql-block"> 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听评课的一种方式,而课堂观察表是通过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确定合理的观察点,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改善课堂。为了让我们更专业的使用课堂观察表,来自火车站小学的许岩老师从老师的教(表一活动设计的合理性、表二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表四学生错误处理方式、表六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和学生的学(表三学生的质疑问难、表五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两个方面,六个表格,结合火车站小学使用观察表的实际案例对观察点的选择,观察表如何填写及观察结果分析进行了既详细又清晰的解读,并且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让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受益颇多。</p> 精彩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第五部分则是由来自平林镇小的刘秀清老师带来的展示课《分数的意义》。刘老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把整体视为“1”的正确表象,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对整体“1”进行等分,从生活中的例子抽象到单位“1”,让学生在不断的举例和总结中明白平均分的物体可大,可小,丰富了单位“1”的内涵,从而理解了分数的意义。</p> 反思探讨助成长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进步动力。听完刘秀清老师的展示课后,来自吉河小学的黄晶晶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观课议课环节。平林学校的各个小组包括工作室成员根据课堂观察表进行了研讨,分别从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评价,最后由来自平林镇小的陈果老师,平林镇小的杜修丽主任,车河学校的张玉梅老师,宋集小学的马霜霜老师,新集小学的夏回归老师,平林镇小的胡明老师分别用观察表1--6对刘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与大家进行了汇报与分享。</p> 专题讲座促提高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环节张银德主任结合刘秀清老师的课例,借用李希贵的一段话:研修究竟应该给教师留下些什么?我想,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也不应该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态度,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开始了今天《参与 建构 表达》的主题讲座。张主任认为一名年轻的优秀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辅以个性与创新。她从大家关注的学生期末测试中有关分数的知识失分入手,去分析分数为什么会这么难,从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到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从教材的编排、设计意图,多角度的呈现分数的来源,分物产生分数,在度量中产生分数、除法产生分数三个方面分析分数的产生,从而得出结论数(shù)源于数(shǔ)。</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中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收获,一次成长,最好的成长,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p><p class="ql-block"> 恰逢,人间四月,</p><p class="ql-block"> 遇见,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供图:工作室全体成员</p><p class="ql-block">撰稿:吴桂梅</p><p class="ql-block">审核:张银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