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菜品:黄焖河豚)</div><div><br></div> 美食家,现代人叫“吃货”。说到江南美食家,大家一定会首推陆文夫笔下的朱自冶。从朱自冶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朱鸿兴的头汤面”,什么是上午的“皮包水”,什么是下午的“水包皮”,还有什么木渎石家鲃肺汤,以及烧菜如何放盐的“科学论断”等等。其实,江南吃货的祖师爷,应该是大胡子文豪苏东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你看,短短一首七绝,一共二十八个字,倒有一半写的是江南名吃,蒌蒿、芦芽和河豚,而且吃的季节性极为精确。<br><br><div> 说到河豚,江南乃至中国,历来就有“拼死吃河豚”之说,说的是河豚剧毒,吃河豚十分危险,前些年每年都有因吃河豚死人的事,各级有关部门通报批评不断。但就有一些人为尝那一口鲜美无比的美食,置党纪国法不顾,甚至将生命置之度外,拼死去吃。真是“宁叫花下死,做鬼也风流”。<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花时节河豚肥)</div><div><br></div> 记得小时候,母亲几毛钱一斤买来的小杂鱼中,有时也有那种色彩鲜艳、一碰它,肚子就会像皮球一样鼓起来的鱼,现在想来应该就是河豚。当时和其它鱼烧在一起,既没觉得它特别鲜美、也没发生过中毒事件。现在细细想来,其原因还是季节关系。<div><br></div><div> 吃河豚季节性极强,河豚是一种海洋回游性鱼类,每年三月开始,从东海经上海吴淞口回游到长江产卵,到无锡的江阴发育得性器官成熟,一路边游边产卵,到镇江的扬中结束。这时的鱼最肥、最鲜美、毒性也是最大。离开了这个时间段和地段,虽然也能吃到河豚,但是没有那样鲜美,更没有“拼死”的刺激。<div><br></div><div> 吃河豚讲“时机”,那就是“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时候。我第一次正式吃河豚,是在1992年,我在企业的供销科当头,当时正是企业的经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市场自由配置的商品不多,好商品更少,根本没有“供给侧”、“销售侧”之说。我们的床上用品是国家银牌,供不应求,供应者也当了回上帝,客户排着队等货。那天分管苏北靖江的业务员到靖江送货,收账,约我这个科长一起去,与商场负责人认识一下。我正好有空,也想去商场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听听商场对产品质量和销售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就一起去了。那时节正是清明前后,地点是江苏靖江,在江阴和扬中之间,我赶上了吃河豚的时间和地点的绝佳组合。<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菜品:清炒芦芽)</div><div><br></div> 吃河豚有许多潜规则。河豚进厨房,必须现杀现做,厨师在杀洗河豚时,必须将眼睛和内脏一一排列,供食客检查,据说河豚的眼睛和内脏毒性最大,这个程序,为防止鱼眼或内脏不慎放进锅内,与河豚一并烹制。河豚烧好后,必须厨师先吃,此时食客正在品尝其它菜肴,二十分钟后,吃河豚的厨师没有不良反应,这盆河豚才能端上桌来。<div><br></div><div> 主人请大家吃河豚,通常是按照每人一条(约八两左右)加适当余量安排的,但那盆河豚上桌,主人不会热情邀请客人动筷,大家心照不宣潜规则,胆子大的拖上一条,大快朵颐;胆子小的可以不吃,一切尽在不言中。<br><br></div><div> 吃河豚还有一些窍门。河豚鱼的皮上,有许多疙疙瘩瘩的刺,难以入口,但大家都说那是养胃的良方,不能不吃,于是就将鱼皮整张剥下,反卷起来,把疙疙瘩瘩卷在中间,再将河豚皮像蛇吞田鸡那样吞下去。<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清水秀芦芽嫩)</div><div><br></div> 那时,河豚都是野生的,还没有人工养殖一说。做法一般都是黄焖,河豚里加“金花菜”或青菜。如果不是细细体会,交流相传,你就觉得那是一份平常不过的“黄焖鱼”。知道是河豚,专心地吃,你就会品味到,河豚既有长江刀鱼的鲜,又有长江鲥鱼的肥,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菜品:蒌蒿饼,又称艾叶饼,也称青饼。)</div><div><br></div> 现在吃河豚,花样比过去又多了。在烹制方法上,除了黄焖,还有红烧、白汤、奶汤。吃的人也成精了,吃河豚还得分清河豚的品种,是“菊花”还是“条纹”,但是,真正的野生河豚,是再也吃不到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流江南美食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