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未改》5、漏雨的草房子

阿凯

<p class="ql-block"><b>  今天看了央视的《奠基者》,其中有一个场景,中国石油局的局长,在大庆的办公室睡着了,外面下着大雨,从房顶上滴滴答答的往下漏雨,他实在是太累,为了摆脱中国贫油的帽子,他多少夜未眠,今天难得睡着,他的同事为了不打扰他的睡眠,手里拿着一个瓷盆,接住房顶漏下来的雨水。</b></p><p class="ql-block"><b> 办公桌上,地上也放了几个瓷盆,那个滴答……滴答……的声音,让我想起了我儿时家里的那个漏雨的草房子。也是这个声音,也是那种白瓷盆,也是那个滴答……滴答……</b></p><p class="ql-block"><b> 草房子的房顶是草盖的,时间久了那些草就会腐烂,下大雨的时候烂掉的地方就会往下漏雨。房间里的地面是泥的,要是淋雨多了,一天两天是干不了。为了不让屋内到处都是水,就会在漏雨的地方放几个盆子,等雨停了,不漏了,就把水倒到外面去。</b></p><p class="ql-block"><b> 写到这里,您或许会觉得我们以前的日子是多么的贫穷,生活是多么的苦。贫穷是那个年代广泛存在的,不是一家两家的事,八十年代的中国老百姓普遍都贫穷。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苦,并没有心酸,相反我和姐姐们嬉笑着,争抢着找那些漏水的地方,也许是在床上的某个地方,也许是粮食囤子的上方,也许是在饭桌的顶上,亦或是土锅的某个锅台……</b></p><p class="ql-block"><b> 如果发现了滴水的地方,我们就争抢着去拿瓷盆、瓷缸,放在漏雨的地方。马上就听到滴答……滴答……</b></p><p class="ql-block"><b> 听着那水滴的声音,像是一个特别的曲子,或许是童年的无忧,亦或是那社会的普遍性,我们并不沮丧,更不会惊慌。</b></p><p class="ql-block"><b> 等天晴了,草干了,父亲就会爬到房顶,把那些漏洞补上,这样下次就不再会漏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今天听到的电视剧里水滴到瓷盆里的声音,跟我儿时记忆里的声音一模一样,此刻我眼睛里是含着泪的,我是被大庆油田的英雄们的拼搏精神,吃苦耐劳的品德所感动,也是为我们那些贫穷的童年所感慨。</b></p><p class="ql-block"><b> 对比现在的社会,部分领导在自己的豪华办公室里的沙发上坐着,出门高档轿车接送,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当年的那些拼搏的勇气和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些大人物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也操不了那份闲心。</b></p><p class="ql-block"><b> 那就来看看现在的年青人、孩子们吧。夏天的午后空调屋内,手里拿着手机,玩着网游,看着综艺,或是追着网剧,他们理想和抱负在哪里,物质的富足精神却那么匮乏。相比那滴答滴答水声下的有志青年,不知道谁是真正的贫穷。</b></p><p class="ql-block"><b> 剧,我也会追,央视的好剧还是不少的。综艺我也会看,而且会看得热泪盈眶,我看到了那些成功者的努力和汗水。</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是冬天了,外面的风一如既往的刺骨,尽管包裹的很严实,那些关节依旧酸酸的,那种感觉是岁月的积累,是疲惫的堆积。想起那曾经在微弱的煤油灯下的我们,趴在小饭桌上,跺着长满冻疮的双脚,时不时搓一下双手,捂一下耳朵。再看看当下,漂亮的学习桌前,LED台灯下的孩子,同样是冬天,室温22度,穿着睡衣,吃着水果,悠闲地写着作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滴答……滴答……那个声音一直在脑海里徘徊,那是我童年最爱的曲子之一。小板凳、长饭桌、草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一群孩子用最薄的白纸(老家话叫:白光连纸)订的作业本,书写着他们想要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而如今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里,夏天空调,冬天暖气,三餐不愁,水果零食不缺,可是此时此刻该配上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才能激励他们书写不一样的人生?我在沉思着……</b></p><p class="ql-block"><b>2019年11月26日凌晨两点半</b></p><p class="ql-block"><b>2022年04月21日凌晨一点修改整理</b></p> <p class="ql-block">苏北农村康居工程</p> <p class="ql-block">苏北农村康居工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