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微风徐徐,田里绿色的麦浪轻轻摆荡,一圈圈涟漪浮动着奔向田边的村庄。河水潺潺,缓慢而从容的流向远方,身着天空蓝的河水柔柔的浸润着岸边坚韧的小草。</p><p class="ql-block"> 我们骑着摩托,缓缓行驶在还有雨后泥土气的乡村小道上,仿佛像是世外之人如了画,乱了画里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本该收获油菜籽的时节,却有那么几小块油菜,顽强的高昂着黄色的小脑袋努力抓紧生命的最后时光,忍不住停下来为它们记录下这极赋生命力的一刻。</p><p class="ql-block"> 家访的路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芬芳。</p> <p class="ql-block"> 在村口,遇到了坐在妈妈摩托车后座上的美红小朋友,平时活泼大方的孩子,忽然变得腼腆起来,羞涩的靠在妈妈的帽子上小声地喊着老师好。在得到老师热情回应后,扭扭捏捏的把手里刚摘的杜鹃花递到老师们的面前,通红着小脸不知怎么开口。小眼睛偷瞄着盼望着我们能接过她的花。不忍让她失望,我们拿了两支杜鹃花,并微笑的告诉她,你跟妈妈好不容易采到的花儿可要带回家。她还是执意把所有的花儿都送给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婉言谢过热情邀请的美红妈妈,我们继续向村里行进,来到了第一家家访的小朋友家,家门口开的热烈、香的浓郁的白色小花像极了迎客松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 席间的谈话亲切而友好,美丽好客的小朋友妈妈,生怕怠慢了我们,极尽所有的从房间里搬出瓜果茶水,边张罗边不停的抱歉招待不周。</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一下爬到了老师的膝盖上,撒着娇。妈妈开始微笑着数落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希望老师能主持“公道”。</p> <p class="ql-block"> 为达到妈妈希望的效果,老师也故意板起脸来严肃开导。末了,又话锋一转夸起孩子在学校的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家家访的小朋友家,虽然只有爸爸在家,但家里还是收拾的一尘不染,规矩有序。这样的爸爸,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必然会是事事有着落的乖巧宝宝。拘束的爸爸笨拙的说着感谢的话,感激老师对孩子的关怀与厚爱。</p> <p class="ql-block"> 第三家家访的小朋友家有点热闹,奶奶在家里带着四个孩子,看着忙得抽不开身的奶奶,我们老师也帮着抱着不认生的孩子,感叹奶奶好厉害。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爱。</p><p class="ql-block"> 奶奶真诚的表示,家里的两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太调皮,强烈支持老师棍棒教育。老师们会心一笑,耐心的告诉奶奶,我们已经摈弃了棍棒教育。并希望能一起努力,正确引导,把棍棒教育变成爱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朋友家的大黑狗,着实凶恶,看起来是练就了一身看家护院的好本领,把我们这些“外来人”吓得不轻。</p> <p class="ql-block"> 聊天的途中,小朋友妈妈穿着还没来得及脱的干活外罩,脚上穿着粘着泥土的黄胶鞋,拘谨的坐在小板凳上,几度哽咽,眼里噙着眼泪,感激老师帮申请的贫困补助,感激老师们能那么用心的来家里一坐,感激老师把她们一家放在了心里。我们看着孩子妈妈,心里五味杂陈,说着宽慰的话,希望能冲淡生活的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访的话题或家常或工作,或开心或忧伤。有沟通,就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有话题,就能在某一个点产生共鸣。距离近了,共鸣有了,那么观点一致也就不是难事了。也许家园共育不用太过官方,我们把它细化到生活里,付诸在行动里,就像平时拉家常。在家常里,我们同样能相互交流育儿观点及理念。</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天空剩下一片深蓝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归途。相比来时的欢声笑语,我更多的是沉默少言,脑子里不停回放着那些感触颇深的画面:希望严加教育的奶奶,拘束朴实的爸爸,热情好客的妈妈,还有临走时拉着我们的手流着眼泪不知如何表达的妈妈……庆幸这次的行程,让我们无意中成了别人辛苦活着时看到的一道温暖的光。</p> <p class="ql-block">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百步的路,需要迈出第一步,才知道剩下的九十九步该不该走。有些时候,我们是否能摈弃机械式工作、完成任务的想法、官方的文字,用心的温暖的去做我们需要完成的事呢?就像这一次,我们用一些比较温暖的词美丽的句来记录家访一样。</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