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旅行回顾之——青海,我的情怀之地

魏薇

<h3><b><font color="#167efb"> 在我的心里,青海是个奇幻的地方。那里是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那里也是雄浑大气、苍凉壮阔的。温润如玉的青海湖、秀美多姿的年保玉则、历史悠久的塔尔寺,和那许许多多我从未见过,甚至根本不曾知晓的美景,无一在不吸引着我前去与它相见。告别西藏之后,追寻远方未知风景的探索之心,牵引着我来到了青海。从见到了大美青海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全新的旅途故事,就这样开始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从格尔木出发前往青海湖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一直在浮现着一个画面,那曾经是我用了很多年的电脑桌面。那是一张除了雪域高原以及蓝天碧海之外,使用时间最长的图片。那图片上明亮的天空、墨蓝的湖水、金黄的菜花,蓝加黄这种纯粹又养眼的色彩搭配,使整个画面显得无比美丽而和谐,如此梦幻的景致,让一股爱慕之情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后来,不知是哪一天,我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张图片。我欣喜地发现,这梦境一般画面居然是真实的,可这样一个有如秀美江南的地方,居然存在于粗犷荒凉的大西北。当时我就想,一定去这个地方看看。而这次,我是真的就要到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去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行进在通往青海湖的公路上,阴晴不定的天气,让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得忐忑不安。生怕一会儿到了青海湖之后,要拍照却没有一个好天气。那样的话,我翻山越岭来看它,却无法亲手记录下它美丽的容颜,真真的可惜极了。这有着些许小郁闷的心情一直盘踞在我的心上,可走进了青海湖的所在之后,我开心地看见,天空开始一点一点地放晴了,这简直让我雀跃不已。平日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看惯了那种穿行于钢铁森林之间,在灯红酒绿的喧闹里奔波的日子。虽然也知道这就是生活的无奈,但还是忍不住想从城市逃离。去看看那些有些浩瀚,又有些苍凉的空旷大地。在无穷的人工智慧,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我更愿意选择后者。</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虽说导航上显示的距离不算短,可我一路上都在天马行空地幻想着青海湖的各种样子,竟也不觉得走了有多久。渐渐地,天空中投射下来的阳光开始变得越来越强,道路两旁时不时地就会冒出从离开藏区以后,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的风马旗和牦牛,灰黄色的荒凉空间也在慢慢地向绿色过渡着。于是,我明白,美丽的青海湖已然是近在咫尺了,我开始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见到它的真容。此时此刻,距离的远近和时间的长短全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反正,车外有如画的风景、车里有陪我的爱人,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至于别的,就让它随风飘散吧。突然间,一片油菜花和青稞组成的彩色海洋迎面向我扑来。我忍不住停下车向远处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成片的金色和绿色波浪。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画面,天空中纯净的蓝,旷野上青翠的绿,群山间艳丽的黄,一起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这里就是大美青海湖。</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原本是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这里又叫“卑禾羌海”。在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直到北魏才正式更名为“青海”。它是地处青海东北部的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同时也是国内最大咸水湖。这浩瀚缥缈的青海湖,整个湖区面积达到了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有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足足大一倍还要多。湖面海拔则是3260米,如果说要让我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高度,那我只能告诉你,这可是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的高度。青海湖的整个湖面东西长,南北窄,这样的形状,看上去就象是上天信手洒落在人间的一面宝镜,它的全身都散发着神圣的韵味。整个青海湖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天然屏障,和湖畔苍茫无际的草原,将青海湖围绕其中,大山、湖泊、草原相映成趣,成就了一派的壮美绮丽西北山水。</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青海湖的美,是变幻莫测的,是冷艳神秘的,是微妙玄通的,它用光辉和时空描绘出的恒久大地的宁静风光,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青海湖的美不仅在湖水的壮丽与宽广,更在于它散发出的抚慰人心的力量。它神奇地安抚着每一个造访者的心。哪怕是坐在湖边,捡几块小的不能再小的石子,垒一个玛尼堆,心也能随之平静。如果要问为何如此呢,只能说大自然眷顾的都是那些用心去感悟世界的人。关于这一点,古印地安人那句“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的谚语解释地最为精妙。我这一路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有人不太认同这种费时费力的方法。说是应该选择飞机或者火车,这样会快得多。但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以为然的。那样的旅行确实便捷省力,而我的方式无疑是相对辛苦而漫长的。可若是问哪一种方式更能接近灵魂,我想答案将是一目了然的。耗费心力的办法,往往会比省力但不需要走心的方式,更能感知世界美好的内涵。我一路行来,用脚步丈量着眼前的世界,虽然辛苦,却安之若素。因为,有了梦想的牵引,我的内心就是坚定而幸福的。每一次快乐的驻足,每一个欣喜的微笑,都会给我增添一分行走的力量。在阳光闪烁,清风飞扬中,我无比清晰地知道,心中有梦、脚下有路,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坐在湖边的草地上,我开始手捧一杯香茶习惯性地静静发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只是傻傻地看着眼前蓝盈盈的湖水神游九天。我用一种孩童的赤诚与热情欣赏这里,只觉得,倘若又爱静雅,又舍不得室外的日光,那么这个喝茶的方式就着实是再合适不过了。头顶蓝天,身傍碧波,听着清风中飘来的山水吟唱。在如此惬意的空间里,只怕是连杯中的茶水,都会像被加持过那般充满了神性,饮来亦是一派分外香浓的味道。坐了不知多久,我觉得有些累了。索性躺在了湖边去仰望天空,只觉这时得云才是整个空间的主角。它们飘浮在天空中,一动不动。任由灿烂的阳光把它摇曳变换的身影,投射到辽阔的大地上。在观察这些百变的云彩时,想象力成了最为匮乏的资源。因为它们总是随心所欲地在以不同面貌示人。这时,旁边的帐篷里传出了一阵阵动听的音乐。我不由自主地尝试着闭上了眼睛去聆听,这一刻,音符成了我活泼的旅伴。它跳跃着向我讲述这片土地的微妙所在。“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不知为何,这会儿的青海湖,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首李商隐的《锦瑟》。我仅仅只是在心中默念出了这几句温婉的诗词,心中便凭空生出了几分美好的感觉。说实话,李商隐的诗,我能记起的并不太多。但就是因为眼前的青海湖,这两句诗将注定会成为我很难去忘却的金句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投身在了这“地球上的一滴眼泪”怀抱中,周围的空间里满是优雅、温柔、悠远、平和,美得是那样超凡脱俗。它那种游离于红尘之外的超然,让我的心变得无比柔软和幸福。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着许许多多愿望的。只是,很多人在许下愿望之后,或是一笑了之,或是就此忘记。但这不是对待理想应有的态度,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五彩斑斓的梦想都封印在感慨和忘却里,任由它随着时间一起逝去。至少应该把哪怕一个愿望深深地印在心中,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它,在努力追寻的路上,有着太多值得我们铭记和回味的东西。就算最终并没有成功,但也已经得到了收获,而不是在年华流逝之后,才来后悔为什么不去尝试。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放弃那些更加便捷的方式,忠实于自己的理想,从青藏线跋山涉水来与我向往已久的青海湖相见。纵使这一路有着太多惊险的瞬间,可我依然是快乐而幸福的,因为,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日子,闪烁着理想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灵,也照亮了我的生命。</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只是在青海湖待了整整一下午以后,我便走上了去西宁的路。也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在那儿住上几天。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回答,既然都已经把理想变成了现实,得到了满满的收获。那么,这深刻的记忆,到底是惊鸿一瞥还是相守一生,已经不再重要了。夜里十点多,我带着欢喜和满足到了西宁,做了简单的梳洗修整之后,便回到酒店开始筹划明天去塔尔寺的旅程。</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第二天清早,匆匆塞了几口青海风味的早餐,我就驱车前往塔尔寺了。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这座依山而建的寺院,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坡之上,寺内殿宇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势恢弘。建筑形式总体上涵盖了汉族宫殿式以及藏族平顶式的风格,独特的是,塔尔寺的建筑形式囊括了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等,多重形式、风格组合在一起造就了这里举世无双的汉藏艺术相融合的建筑群。此地蜚声海内外的酥油花、古壁画和藏式堆绣这“塔尔寺三绝”,更是这里独一无二的精妙之处。仅仅用了半个小时,我就来到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寺庙。停下车之后,我拉着老公慢慢地向塔尔寺走去。因为并不是旅游旺季,所以车并不太多,以至于小镇上的孩子们毫无顾忌地在路上来回奔跑着玩耍。一路上,我见得最多的便是那些佝偻着脊背的老人。他们专心致志地摇动着经筒,念念有词地沿路走着,苍老的手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双深邃的眼睛流露着坚毅而清澈的目光。他们大多都是在心无旁骛地默默行走,除了念诵经文的呢喃声和坚实有力的脚步声,几乎听不到别的任何声响。偶然间,一阵清风从他们身边飘过,风儿便会把他们身上特有的味道吹散在空气里。我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也许是因为,他们终日浸淫在佛寺的香火之中,全心地虔诚礼拜,所以身上才会熏染上这股带着禅意的纯洁气息,这是任何香料都无法模拟的自然之味,满心繁杂欲念的人是决然无法拥有这种味道的。</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有关于塔尔寺的历史,网上和各类书籍中都有不少,我就不再赘述了。简单地来说,塔尔寺,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的弥勒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的诞生地。相传,宗喀巴大师去西藏六年后,他的母亲香萨阿因为想念儿子,托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和一封信,希望他回家与自己团聚。宗喀巴大师接信后,虽然也想回家看望母亲。但想到学业未完,便忍痛拒绝了母亲的要求。宗喀巴大师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与我见面一样”。所以,这个原因就成了塔尔寺建立发展的由来。</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塔尔寺是整个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藏传佛教中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明朝时就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朝的康熙皇帝赐给这里一块“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也御赐了“梵宗寺”称号,并亲笔题写了“梵教法幢”匾额。进了山门之后,顺着寺内的坡道向上走去。一会儿功夫,就见到了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这座绿墙金瓦的建筑,是塔尔寺的主要建筑。它的屋顶用纯金铺垫而成,用掉了足足375公斤黄金。辉煌灿烂的大金瓦殿与小金瓦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四大经院、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形态各异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风格的建筑群。在这个佛的世界里,我更加清晰地体会到宗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皈依,而不是束缚和戒律。除了这美轮美奂的大金瓦殿,塔尔寺另一个必须要说到的地方,就是艳丽多姿的酥油花。塔尔寺的酥油花相传是因为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组织制作了大型立体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在法会结束之后,酥油花传入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从此相沿成习。整体色彩艳丽非凡,且又内涵丰富的酥油花,着实是一门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塔尔寺历经了六百年风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时光磨砺下越发显得光彩照人。漫长的岁月非但没有磨灭掉它的风采,反而为它披上了佛光闪耀的神秘外衣。在大金瓦殿内的那个高12.5米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殿堂门前的一棵古树相传就是那脐带血滴落后生出的菩提树。树下的人们总是张开着双手,起初我还十分纳闷,为什么大家都这样,但当一阵风吹来时我就明白为何他们都会这样做了。原来他们是等待风将菩提树叶吹落,然后去捡拾保存,之所以众人想要去捡拾留存这树叶,是因为他们都相信这树叶沾染了佛祖的气息,是有着灵性的物件。时间正值中午,炙烈的阳光照得我浑身发热,鼻尖和手心都冒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我沐浴着太阳,看着红墙上的树影。沿着僧侣和信徒们的足迹,聆听着经堂里的梵音妙语,在塔尔寺中信步游走,我的心是安宁、平和的。在路过某一个大殿门口的时候,我扭头望向殿内的佛像,那法相庄严的金身上,正在散发着一种能抚慰人心的奇异光芒,这种光就像是在萧瑟的冬天里投射在身上的阳光一般,有着温暖的力量。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去用心观看起来。猛然间,我竟觉得,阳光其实就是佛光,它们同样是照耀众生的希望之光,同样可以让每一个生灵都不必担心黑暗和寒冷。我们只要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就都能沐浴在生命和信仰的耀眼光芒中。寺院里有一座典型的二层藏式建筑,此殿就是塔尔寺的大经堂。它是为了给僧侣们集中诵经而设的地方。且不说它接近两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单是殿内那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就已经让人瞠目结舌了。经堂里的选材与色彩都非常考究,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属堆绣的十八罗汉图。令人惋惜的是,这门塔尔寺独有的技艺,如今却已成绝唱。屋内梁檐上绘制着造型生动的藏式风格图案,而画有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着的大柱则更是显得威严肃穆。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嵌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等各色装饰,赋予了原本普通的平顶一个绚烂多彩的风貌。整个殿堂在千余盏酥油灯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富丽堂皇。殿外聚集着从各地前来朝拜的僧侣,他们的面容虽然是各不相同的,但都无一例外地在行着五体投地的大礼。非佛教徒的我,虽然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但也知道,他们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修行,祈求并非是渺小的自我和当下,而是在为着光明的来世和世间苍生。</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沉浸在这恢宏壮丽的佛教艺术殿堂中,几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显得是那样的短暂。结束了游览之后,在向寺外走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默默沉思着一个问题。那便是,到底什么是信仰?直到最后,在寺前的广场上休息时,在那著名的白塔下,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其实,说到信仰,不一定就非得和宗教以及理念扯上关系。只要是能够超越世俗界限的恒久之爱,就是信仰。这里面,了包括对人、对世间万物的爱。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人间事,不过六个字而已,就是“来不及、舍不得”。这一段究竟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它让我明白,只有曾经存在和拥有的东西才会消失,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它的诞生和消亡,便只需要认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珍惜并记住生命中曾经出现的一切美好。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我们完全不必去耗尽心力追求那些看似热闹、实则飘渺的浮华。想到这里,我笑了,因为有了这番收获,我便可以心满意足地踏上归程了。</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告别了塔尔寺,我也迈出了离开青海的步伐。虽然在青海逗留的时光,只有短短几日,但青海湖畔那声声入耳的浪潮,山野间一望无际的青翠牧草,塔尔寺中虔诚朝拜的信徒,这一切都在我心里深深地刻下了印记。所以,青海,注定将成为我的情怀之地。我期待着,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不问归期地约上几个知心密友,来到这充满灵性的山水之间。说些人情百态,论些今古兴亡。闲来静处,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且将诗酒猖狂。或琴棋怡性,或曲水流觞。吟一阙红尘滚滚,唱一段湖海茫茫。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我自悠然游走人世间,潇洒度时光。如此,岂不乐哉?</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