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鸟中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迁徙过程中因受伤落地湘潭。</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属大型涉禽,体态优美。长而粗壮的嘴十分坚硬,呈黑色,仅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眼睛周围、眼线和喉部的裸露皮肤都是朱红色,眼睛内的虹膜为粉红色,外圈为黑色。羽毛主要为纯白色。翅膀宽而长,上面的大覆羽、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并具有绿色或紫色的光泽。初级飞羽的基部为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外除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腿、脚甚长,为鲜红色。</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的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东方白鹳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湿地湖泊,</p> <p class="ql-block">除了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大多组成群体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常聚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p> <p class="ql-block">觅食时常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或草地与沼泽地上,步履轻盈骄健,边走边啄食。</p> <p class="ql-block">春季和夏季大多单独或成对觅食,秋季和冬季则大多组成小群觅食。在地面上寻觅食物主要依靠视觉,在水中觅食则主要通过触觉。</p> <p class="ql-block">在水中觅食,通常单独漫步在水边的浅水处,有时也进到齐腹深的水中,一边缓慢地向前行走,一边不时的将半张着的嘴插入水中,每分钟将嘴插入水中的次数一般都在17次以上,平均每5分钟就能捕获到1-1.5个食物,捕食的成功率可达65.5%。</p> <p class="ql-block">在东方白鹳的全部食物中,鱼类占79-90%以上,也吃蛙、鼠、蛇、蜥蜴、蜗牛、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昆虫和幼虫,此外平时也常吃一些沙砾和小石子来帮助消化。</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觅食主要在白天,以早晨6-7时和下午4-6时活动最为频繁,中午在树上休息或在领地的上空盘旋滑翔。</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在繁殖期其觅食活动的范围大约在500米左右,在食物缺乏时也常飞到1-2公里左右,甚至5-6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觅食。</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在地面上起飞时需要首先要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煽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站在高空中起飞时,则需要有俯冲和滑翔的一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初级飞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迁徙主要依靠鼓翼飞翔和利用上升的热气流进行滑翔,迁徙时间多在白天10:00-15:00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迁徙路线有多条,比如有沿松嫩平原经吉林省莫莫格、向海,沿辽河流域经双台河子和北戴河南迁。</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落地湘潭,说明湘潭是迁徙路线的必经之地。该鸟应该是翅膀和颈部有受伤。</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的繁殖期4-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中国东北繁殖地。东方白鹳的巢区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和农田沼泽地带,有时也选择在距水域、沼泽等取食地数千米至10余千米远的林带。雌雄亲鸟共同营巢。交配在巢上进行。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东方白鹳的寿命可达48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鹤在我国主要繁殖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越冬于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沿海湿地,偶尔到四川、贵州、西藏、福建、广东、澳门、香港和台湾省越冬。</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性情机警而胆怯,常常避开人群。如果发现有入侵领地者,就会通过用上下嘴急速啪打,发出“嗒嗒嗒”的嘴响声,并且伴随着颈部伸直向上,头仰向后,再伸向下,左右摆动,两翅半张和尾羽向上竖起,两脚不停的走动等动作,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恐吓行为。</p> <p class="ql-block">湿地是东方白鹳繁殖、中停的必要环境。但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这是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趋于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不会游泳,必须站着啄食,对它们而言,方便觅食的水深在10至20厘米。但因为部分湿地需要承担蓄水功能,湿地水位过高,导致东方白鹳到达后无法在湿地内停留,这也是一种威胁。</p> <p class="ql-block">东方白鹳被誉为“鸟类大熊猫”,年年都会有迁徙之困,对于那些受伤了的不得不落地停歇的鸟儿,迁徙路线中的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救助站及专业人士,只能自生自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作为摄影爱好者们也只能爱莫能助,唯愿鸟儿早日康复,飞往它原本的栖息地,与同伴们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