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么大规模地在上海暴发,太意外了。最初是有点崩溃的,上海是一个多么有条不紊的城市啊,一夜之间就变得如此不堪,不绝于耳的是全国人民的“讥讽”。<br> 从4月1日至今,上海的小区深陷“7+7”的死循环里,走不出来。政府四面楚歌、烽烟狼起。一切都“瘫痪”了。往年春天的上海,樱花盛开,春意盎然,阳光和气温都刚刚好,是一段其乐融融日子。但2022年的春天是一个被疫情袭扰的春天,从阳春三月到芳菲四月,人们“闷”居家中,一夜间为生计烦恼了。没有穿透窗户的春光,只有灰色的心情与沮丧。民以食为天,相比吃饭,春光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br> 封控最初的一周在慌乱中度过,年轻人,平时都爱点外卖根本没有囤粮的习惯;老年人,贪图新鲜囤了四天的菜(政府起初说好封四天),也就没有想着再另外囤点东西。突然,封控的日子被“智者”无限期延迟了,这段时间目睹着家里物资消耗殆尽,只剩下焦虑与无奈萦绕缠身。<br> 线下商铺关门,线上平台缺货,“轧米”竟然成为了上海人的头等大事。万般无奈,只能期盼着“政府投喂”解一时之难。<br>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上海就这样完了?上海是个英雄的城市,每当遇见危难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愿意带领人们一起“自救”,他们就是未成见面的网络“团长”,是他们拯救了上海。<br> 封控的第二周,一帮“打游戏”的孩子和“宝妈”们成为这个城市的“引领者”,成为了城市的英雄。年轻人自觉行动起来,他们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技能,为万千邻里打通了一条全新的物资购买渠道:小区购物团。团购米面、油盐酱醋、各类素菜和鸡鸭鱼肉解决了温饱,也能团到品牌咖啡、蛋糕、牛奶等精神需求。<div> 封控的第三周,按耐不住的“小资”情怀蔓延开来,冰淇淋、生日蛋糕、时令水果、燕麦牛奶购物团一应俱全。再不用半夜潜行小区竹林偷笋,想要啥加啥团。由于团太多,搞得楼上80多岁的老太搞不清楚加入哪个团,天天让人帮忙找东西,平添些许快乐。<br><div> 这就是上海人的“自愈”能力,饭后的咖啡与红酒同样不可缺。一个高度自律且高度精英汇集城市就是有这么强大的学习和自愈能力,关键时刻总会迸发出来。<br></div></div> 疫情对上海来说就是一次新的创伤,如歌得所说:“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希望“智者”们受完伤、哭完后,还是要拍拍尘土,擦干眼泪,继续“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