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彝乡新海资 作者:邵春生 (彝)

文刀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4日,农历冬月初一早晨,原石屏县文体局长、文联主席,现老作家老艺术家红河联谊会名誉会长高春林,红河州摄协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段靖雄,老作家老艺术家红河联谊会会长、矿工诗人邵春生,联谊会作家汤林等,相邀到石屏县坝心镇新海资村釆风。</p><p class="ql-block"> 石屏县坝兴镇新海资村村民委员会,是一个一千多彝族人聚居的小山村。云贵川的老百姓出于对大海的向往,习惯将湖泊称为“海子”,进村才发现,不是“海子”是“海资“、座落在异龙湖畔的新海资村却异常缺水。为了改变地少缺水、封闭落后的彝乡面貌,精准扶贫以来,村委会党总支因村施策,因地兴业,挖塘蓄水,种植琵琶、杨梅,养鸭养鸡多种经营。冬阳下,那一坡坡,一凹凹待采的枇杷泛着含笑迎接我们,那漫山遍野的杨梅树枝向我们招手致意。我触景生情:山披绿树波浪湧,青翠含珠金果香脱口而出。一个富裕,整洁,文明,和谐的新型彝族山村展现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山间的硬化公路来到新海资村委会,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村委会院子高高的旗杆上,整个村委会干净整洁。村委会、村民小组成员,汉字木刻艺术爱好者用彝族的淳朴和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流连在简易而规范的《现代木刻艺术文字展》展厅里,大小不等的各种木板上用各种不同的笔法、刀法、色彩,雕刻的近百块艺术文字板块让人叹为观止;因材质、木纹、内容不同,而分别用真,草,隶,篆的木刻构图虚实空灵;特别是他们在刻字时,并不是首先将需要刻的字写在木材上,而是直接刻字,并且阴阳刻集于一块木板上,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文人自愧不如。精美的设计,奇妙的构图,神形兼备的木刻艺术作品,简直就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活字印刷其实就是木老板上雕刻上文字,涂上墨汁印在纸上。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件木刻作品是</p><p class="ql-block">公元868年唐代的《金刚经》,距今已1324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印刷术最早的雕刻雏形早在先秦就出现了,主要是印章,章体较小,字数少,多为人名或者为官名,分为阴阳两种形式,印文均反刻在印章上,这种反刻的形式成为日后早期印刷术的特点之一。拓片和印染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印刷术的产生,直到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正式开始了印刷术的历史,也促进了木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p> <p class="ql-block">  带着对传承中华古老文化的敬仰,我们饶有兴趣的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孔令兴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是谁教普普通通的农民木刻艺术?”</p><p class="ql-block"> 孔令兴:“嗯、嗯”</p><p class="ql-block"> 旁边的副主任急了:“还能有谁?就是他自己”</p><p class="ql-block"> 孔令兴:“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带着脱贫致富的梦想,曾经到个旧老厂干过矿,18岁时,当兵到了湖南。从山沟沟里到部队后,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我就想,退伍后我仍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何不趁青春年少,部队人才济济的机会,多学一些技艺,于是,我千方百计寻找学习的机会,12年的军旅生涯,我先后学习了美术、书法、文学创作,紫陶制作工艺,书画装裱,雕刻研习等。”</p><p class="ql-block"> 副主任:“小孔回到家乡,当上村委会书记兼主任,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在一次两委会上,他语出惊人,虽然我们已经脱贫了,但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与精准扶贫无缝衔接的乡村振兴上,我们要思想、物质、文化、环保一起抓,有文化支撑的富裕才能长长久久。”</p><p class="ql-block"> 孔令兴:“在农村,想得到的事情要做得到并不容易,两委班子反复分析认为,每家每户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脚勤手快,从木刻传教入手,大家容易接受。于是,我们办起了木刻艺术传承夜校。”</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提高职工的文化程度,云锡矿山专门开办初、高中补习夜校,也有为了考电大、党校开办的夜校,那老师,学生都是拿工资的呀!</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农村都是包产到户,辛苦了一天的村民愿意来吗?”</p><p class="ql-block"> 孔令兴:“我们一是尽量选择农活比较少的时候办夜校,二是刚开始时选感兴趣的来参加,看到一些人经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木刻技术,参加学习的人慢慢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鸡、鸭、鸽养殖户三军司令插话道:“我们的孔书记,在家里是孝子,模范丈夫;在地里是杨梅科学种植专业户;工作上是乡村振兴带头人;在夜校是老师和朋友。正因为多才多艺,把湘妹子也勾引来当了压寨夫人”</p><p class="ql-block"> 副主任:“孔书记立足当前,考虑长远,计划在不远的将来,以木刻传承研习为载体,文旅结合,发展彝乡旅游,带动村民奔小康。”</p><p class="ql-block"> 孔令兴:“小康不只是房子新,车子好,票子多,有酒喝。更主要是通过文化建设,逐步改变村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回家过年吃吃喝喝,业余时间扑克麻将的传统习俗。古人说得好,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掌握了各种技能,也就有了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希望有一天,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有自己雕刻的福字;希望有一天市场上的琵琶、杨梅有海资木刻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  看了上百块木刻艺术品,听了他们的介绍,摄影艺术家,红河州摄影家协会主席段靖雄为之称赞:木刻作品不亚于省级水平!孔令兴是远见卓识的乡村振兴带头人。</p><p class="ql-block"> 首次目睹了这么精道的作品,确实让人振撼。这些作品出自手长硬茧,日挥镰锄的彝族农民之手。正如高春林老师为木刻展写的序言中说的"一字一溪汗,一刀一缕情,一幅一颗心,一块一画图"。这是农村振兴的追求与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