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太阳</p><p class="ql-block">解说词:</p><p class="ql-block">扇尾沙锥学名:Gallinago gallinago)是鹬科沙锥属鸟类,小型涉禽,体长24-30厘米。嘴粗长而直,上体黑褐色,头顶具乳黄色或黄白色中央冠纹;侧冠纹黑褐色,眉纹乳黄白色,贯眼纹黑褐色。背、肩具乳黄色羽缘, 形成4条纵带。颈和上胸黄褐色,具黑褐色纵纹。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尾具宽阔的棕色亚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外侧尾羽不变窄,次级飞羽具宽的白色端缘,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后缘,翅下覆羽亦较白,较少黑褐色横斑,飞翔时极明显。惊飞时常发出一声鸣叫,并不断地急转弯,成锯齿状曲折飞行。扇尾沙锥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冻原和开阔平原上的淡水或盐水湖泊、河流、芦苇塘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富有植物和灌丛的开阔沼泽和湿地,也出现于林间沼泽。非繁殖期除河边、湖岸、水塘等水域生境外,也出现于水田、鱼塘、溪沟、水洼地、河口沙洲和林缘水塘等生境。主要以蚂蚁、金针虫、小甲虫、鞘翅目等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蜘蛛、蚯蚓和软体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杂草种子。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欧洲南部、非洲,往东到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国家和日本等地。在中国繁殖于新疆西部、黑龙江、吉林省和内蒙古东北部;越冬于西藏南部、云南、贵州、四川和长江以南地区以及香港、海南岛和台湾。偶尔有少数个体留在河北越冬。迁徙时经过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向南达长江流域。</p> <p class="ql-block">斑头雁(学名:Anser indicus)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分布于中亚、克什米尔及蒙古国,越冬在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和中国云南等地。</p> <p class="ql-block">摄影:太阳</p><p class="ql-block">解说词:百度</p><p class="ql-block">鹮嘴鹬(学名:Ibidorhyncha struthersii)体长40厘米,是一种灰、黑及白色鹬。识别特征为腿及嘴红色,嘴长且下弯。一道黑白色的横带将灰色的上胸与其白色的下部隔开。翼下白色,翼上中心具大片白色斑。幼鸟上体具皮黄色鳞状纹,黑色斑纹不甚清楚,腿及嘴近粉色。</p><p class="ql-block">栖于海拔1700-4400米间多石头、流速快的河流。炫耀时姿势下蹲,头前伸,黑色顶冠的后部耸起。主要食蠕虫、蜈蚣以及蜉蝣目、毛翅目、等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小鱼、虾、软体动物。繁殖期为5-7月,每窝产卵3-4枚,雌雄轮流孵卵。 分布于中国、中亚,喜马拉雅山地区国家至印度阿萨姆。</p> <p class="ql-block">摄影:太阳</p><p class="ql-block">渔鸥(学名:Larus ichthyaetus)体长68厘米,是形体较大的背灰色鸥。头黑而嘴近黄,上下眼睑白色,看似巨型的红嘴鸥,但嘴厚重且色彩有异。体型与银鸥相同或略大。冬羽头白,眼周具暗斑,头顶有深色纵纹,嘴上红色大部分消失。飞行时翼下全白,仅翼尖有小块黑色并具翼镜。第一冬的鸟头白,头及上背具灰色杂斑,嘴黄而端黑,尾端黑色。栖于三角洲沙滩、内地海域及干旱平原湖泊。常在水上休息。常见于大型湖泊。繁殖地从黑海至蒙古、中国;越冬在地中海东部、红海至缅甸沿海及泰国西部。</p> <p class="ql-block">十次百度就是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厄瓜多尔姬霸鹟</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瓜多尔姬霸鹟是南美洲的一种普遍分布的一种鸟类,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摄影:太阳</p><p class="ql-block">黄嘴朱顶雀(学名:Linaria flavirostris):为燕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体重10-18克,体长112-162毫米。是一种体型小的褐色具纵纹的雀鸟。腰粉红或近白。与其他朱顶雀的区别在头顶无红色点斑,体羽色深而多褐色,尾较长,叫声也不同。个体大小和羽色近似白腰朱顶雀,但额上和胸无红色,而腰部呈玫瑰红色;下体有暗色斑纹;雌鸟似雄鸟但腰暗,初级飞羽少白色边缘。与赤胸朱顶雀的区别在嘴黄且小,头褐色较浓,颈背及上背多纵纹,翼上及尾基部的白色较少。虹膜深褐色,嘴黄色;脚近黑色。</p><p class="ql-block">常见于高海拔地区、平时生活在开阔地区、稀草的岩壁和石缝或石砾的农田、牧场中以及有时也到郊区。性喜群居,一般由20-30只组成,有的大群可达50多只。成鸟喜在灌丛中和杂草中活动。草食性,食物以草子、花蕊和其它植物种子为主,少量为鞘翅目昆虫。分布于欧洲及中亚、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及中部至中国中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