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中华泰山.祈国泰民安——漫游齐鲁大地(9)

涪江居士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9号,是我们“绵阳土司摄影部落”旅途的重要一站:登泰山。早上6点就起床,走路到天外村(住宿宾馆离天外村很近)先坐旅游交通车(30元)到中天门,然后乘缆车(100元)到南天门,再从南天徒步登上玉皇顶。登泰山常规路线有四条,我们走的便捷之道,其实中线才是登封御道:岱庙—红门—岱顶这条古老的传统线路,但必须是全程徒步爬山。</p> <p class="ql-block">一行8人,在泰山景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先走路到天外村旅游交通车站</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宾馆问了一下服务员,我们老年人徒步走中线登上玉皇顶要多少时间,她说你们只少要5小时以上,非常劳累,你们不一定吃得消。所以我们理智地选择了坐缆车上南天门,然后徒步走路到玉皇顶的这条线路。</p> <p class="ql-block">乘旅游交通车到达中天门</p> <p class="ql-block">再从中天门坐缆车上到南天门。这三张是乘缆车时,隔着玻璃拍摄的,隐隐约约能看见徒步登山的中线(十八盘)、南天门、白云亭、西神门、玉皇顶等。</p> <p class="ql-block">这张能看见起伏的山峦和上山的缆车。</p> <p class="ql-block">泰山,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公倾。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p> <p class="ql-block">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也是江山社稷的象征,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p> <p class="ql-block">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皆表达了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对泰山的崇敬与感慨。泰山还是五岳之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传唱千年。</p> <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乖缆车到达南天门缆车站后,一路徒步往上爬,边走边欣赏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p> <p class="ql-block">路过飞云洞,石岩上有舒同题泰山索道的诗刻:</p><p class="ql-block">泰山冠五岳</p><p class="ql-block">索道飞高峰</p><p class="ql-block">风景呈新色</p><p class="ql-block">游途胜旧通</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九月</p> <p class="ql-block">仰望玉皇顶、日观峰气象台。上午天气不好,雾蒙蒙的,加之长焦镜头拉过来的,拍摄效果不好。</p> <p class="ql-block">走到南天门,留下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海拔1460米。跨入南天门,就登入天庭了。这座楼式建筑,于元代初年岱庙主持道长張志纯集资创建。李白登临此处留下了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p> <p class="ql-block">从中线徒步走到南天门的游客还是不少,他(她)们的毅志和体力令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泰山有三座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每道天门上都有三重天,这就是人们说的九重天。我们经过了二道门,闯过6重天。</p> <p class="ql-block">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就传入泰山地区,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战国时期就有方士阴居岱阴岩洞,保留至今的道教祠观有老君堂、碧云祠、龙泉观等。宗教在泰山的兴盛也证明了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走到天街</p> <p class="ql-block">天街,因位于天门之上,故名。西起南天门,东至碧霞祠,全长600米。进了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买卖兴隆。在此仰观府察,飘然仙境。天街,意为既是人间天上,又是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游客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的“天街工艺”店和茶馆</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的“南天门宾馆”和饭店</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的“天街宾馆”和天街餐饮</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的“仙居宾馆”和红十字救护站</p> <p class="ql-block">天街上的“元宝饭店”和泰山名吃。天街上的服务设施非常齐全,吃住玩都有。</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街上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天街上府视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走到白云亭</p> <p class="ql-block">白云亭亭前的白云和山峦</p> <p class="ql-block">蓬元牌坊</p> <p class="ql-block">蓬元牌坊,是泰山古盘道的最后一座牌坊。道书把泰山说成神仙所居的仙境名蓬元之天,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p> <p class="ql-block">“望吴圣迹”坊,坊后就是孔子庙,据《孔子家语》记载,当年孔子与颜回登泰山时,走到这里时向南望去,一下子就看到了吴国的都城。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就在这里建起了望吴圣迹坊。这次旅行我们专程到曲阜看了“三孔”,所以就没有再看泰山孔子庙了。</p> <p class="ql-block">登山路上,石崔上刻有原国家领导人的题词。</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五年彭真题写的:“山高望远”</p> <p class="ql-block">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p><p class="ql-block">——邓颖超.</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四年六月时年八旬</p> <p class="ql-block">海岱纵目</p><p class="ql-block">——乔石</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二日</p> <p class="ql-block">保护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建设东岳泰山</p><p class="ql-block">——李鹏</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一年十月三十一日</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建国后为何四过泰山脚下而不登泰山?毛主席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登上过数百座名川大山。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先后4次(1952年、1955年、1958年、1959年)到过泰山脚下的泰安,可就是没有登过泰山。尤其是1952年那次,毛主席在泰安火车站下了车,遥望泰山沉思良久,才上车离开。自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来,泰山就是江山统一的象征。统一中国始终是毛主席的一个心结,不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就不登泰山,这是人们传说中的毛主席不登泰山的主要缘由。还有人认为,毛主席不登泰山和不进故宫,就是不想和封建统治者联系太深而已。最多人认可的毛主席四次去泰安却不登泰山的原因,一是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二是身体情况不允许。这些都是后人作出的合理揣测,毛主席为何四过泰安而不登泰山,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迷题。这也成为了我们探寻伟人后半生征程的一个支点,因为人们对毛主席的一生充满好奇。</p> <p class="ql-block">仰望“西神门”</p> <p class="ql-block">攀登西神门</p> <p class="ql-block">登山上顶的旅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东神门</p> <p class="ql-block">碧霞祠</p> <p class="ql-block">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大观峰,又名唐摩崖, 位于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形制恢宏,蔚为大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价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p> <p class="ql-block">泰山是中国名山当中石刻最多的山。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具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大观峰是泰山石刻最集中的部分。初步统计,此区域现存石刻有160多处。</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御书的《纪泰山铭》</p> <p class="ql-block">“云峰”刻石,题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为康熙皇帝御书。云峰二字下,是乾隆皇帝的《恭颂皇祖勒崖云峰》诗刻,刻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p> <p class="ql-block">“与国咸宁、体乾润物”刻石,于乾隆戉辰(1748)年仲冬,知泰安府事长白萨槎题。</p> <p class="ql-block">“置身霄汉”,是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巡抚李树德题刻。</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爬,一路都是碑碣岩刻。</p> <p class="ql-block">“登高壮观天地间”刻石,于一九八三年徐向前元帅题。此题刻语出自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p> <p class="ql-block">“气通帝座”,是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泰安知府金棨题刻。</p> <p class="ql-block">石刻“果然”,出自康熙皇帝的手笔。康熙皇帝第三次(1714年)登泰山后,才郑重的书写出“果然”二字,它有深层次的含义,仿佛世界的一切道理都在“果然”二字里。</p> <p class="ql-block">“雄峙天东”,是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山东巡抚王国昌题刻。</p> <p class="ql-block">“五岳独尊”刻石,是泰山的标志之一,是人民币五元版的背面图案,是清光绪年间(1907)泰安府知府玉构所书。玉构是清朝王室的子孙,全名为爱新觉罗.玉构。“五岳独尊”来源于宋代泰安人石介的诗《泰山》:</p><p class="ql-block">七百里鲁望,北瞻何岩岩;</p><p class="ql-block">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岩;</p><p class="ql-block">宝宇登来小,龟蒙视觉凡。</p><p class="ql-block">此为群物祖,草木莫锄芟。</p> <p class="ql-block">“五岳独尊”四个正楷书体大字在去玉皇顶的必经路上</p> <p class="ql-block">在此打卡拍纪念照的人特别多,必须排队等候多时。</p> <p class="ql-block">登上玉皇顶,来到玉皇庙。</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古称太清宫,玉帝观,内祀玉皇大帝,曹邑儒生高如题额“柴望遗风”。远古帝王多在此燔柴祭天。</p> <p class="ql-block">极顶石,在玉皇庙的天井正中,石栏杆围着几块粗糙的泰山花岗石,它们就是泰山的极顶了。石头上有民国间王均题刻的“极顶”二字,其北面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五岳真形图的符号及“泰山极顶、1545米”等字(2007年测量,泰山的海拔高度实际为1532.7米)。在这里,极顶石似乎并不起眼,但它是28亿年前的地球杰作,它的根植于一万米的地壳深层;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所以它赢得了人们深深敬重。</p> <p class="ql-block">庙里朝拜人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朝拜玉皇庙的香客留下的字扁</p> <p class="ql-block">古登封台。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明清将原来的封禅改为祭祀。</p> <p class="ql-block">玉皇顶山门前的“无字碑”,因通体不刻一字,故名。方柱体,通高5.2米,宽1.2米,汉武帝所立,为其封禅泰山的标志。此碑于何时何人所立,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立的。</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的《观日出未遂》诗碑,在无字碑的面侧:</p><p class="ql-block">夙兴观日出,星月在中天。</p><p class="ql-block">飞雾岭头急,稠云海上旋。</p><p class="ql-block">晨曦光晦若,东壁石巍然。</p><p class="ql-block">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帝。</p><p class="ql-block">郭沬若认为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p><p class="ql-block">无字碑的东侧是明代張铨的《双无字碑》诗:</p><p class="ql-block">莽荡天风万里吹,</p><p class="ql-block">玉函金检至今疑。</p><p class="ql-block">袖携五色入梅笔,</p><p class="ql-block">来补秦王无字碑。</p><p class="ql-block">張铨曾任浙江道御史、巡按江西、辽东巡按等职,他认为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p> <p class="ql-block">站在玉皇顶,眼前豁然开朗,自然会韵诵起诗圣杜甫的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日观峰气象台,是一组中西合壁、石墙青瓦灰色基调的建筑,是我国最早年的高山气象台,1932年8月1日首开气象记录,1936年1月1日启用,由竺可桢先生选址日观峰扩建为永久的高山气象台,现气象台大门内南侧墙上还嵌着石碑:“中华民国廿四年六月廿六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台奠基。蔡元培谨记。”</p> <p class="ql-block">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为泰山的第二高峰,古称介丘岩,这里是泰山观日的最佳处,因此而得名。沿路过去还有舍身崖、碑碣石刻和瞻鲁台观日区域。</p> <p class="ql-block">舍身崖,危崔险绝,旧俗祈福还愿,以身投崖相报,故名“舍身崔”。明代巡抚何起鸣为杜绝舍身陋习,更名“爱身崔”。</p> <p class="ql-block">还是有胆大的,前往险处表演、体验、拍照。</p> <p class="ql-block">泰山历史厚重,地质结构复杂奇特,人文和自然景观都很多,而且分布的很广,去过三四次都游览不完所有景点,我们这次走的是一条便捷之道,所以许多景点必然看不到乃也正常,但主要的重要的景点都已看到了,了却了“登上泰山”的多年夙愿。当天下午,我们原路返回宾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