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张博和(四)兴实业助教育

张爱维

<p class="ql-block">由于博和非常重视平民教育,对于有学业志向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分等级实行全免和半免费,最优秀的学生,除全免学费膳食费外,还要发给一定的生活补贴。</p> <p class="ql-block">这儿得提一下呢,我妈妈就是受助的学生之一。当年妈妈小学毕业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妈妈继续学业了,但妈妈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表现也尤为突出。为此北碚管理局局长卢子英(卢作孚弟弟)还亲自接见我妈妈,并介绍到兼善免费读书。说起爸妈的姻缘,这算不算是无心插柳之牵线搭桥的呢。</p><p class="ql-block">当时国民政府有一个规定,即私立学校需有10%的学生全免费(注6),而兼善中学受助学生,应该在这个比例之上。由于受助学生比一般学校多,学费完全不足以保障学校运行。虽时有社会募集,比如重庆美丰银行总经理康心如每年都捐资500元,作为学生的奖励金,(建校初期学生较少时,康心如每年独立支持4-6个学生费用。)还有校董们的捐资,但缺口仍然很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得另辟蹊径了。</p> <p class="ql-block">博和提出了以生产促文教事业的主张,得到董事长卢作孚及北碚当局的大力支持。在博和主持和安排下,先后办起了兼善农场、兼善公寓、兼善餐厅、石灰厂、面粉厂、砖瓦厂等企业,后来统一成立为兼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博和担任总经理。</p><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商科毕业生,博和的经商理财能力,有人比喻“不让陶朱”,“后世当记得的,兼善校长张博和,颇有卢作孚先生一石数鸟的工作艺术,”(注7)</p><p class="ql-block">这些企业中,以1933年开办的兼善农场和40年开办的兼善餐厅最为著名。让我们先去看看兼善农场吧。</p><p class="ql-block">走进西山坪农场门口(注8),两边赫然写着:“举锄向大地开拓,提兵向自然进攻” 十四个大字,着实让人精神一振。</p><p class="ql-block">博和不辞千辛万苦,组织人员在西山坪上披荆斩刺开辟出大片土地,种上西瓜。34年试种得到好评,第二年大获成功。之后为了宣传促销,博和在35年、36年和39年分别安排了三次“西瓜宴”。</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前两次是精心安排的“西瓜宴”,大获成功,第三次本来意不在西瓜,而结果呢,是西瓜,在这次宴会上又一次占足了风头,大大增加了宴会的气氛。</p><p class="ql-block">1939年那次是冯玉祥将军来北碚宣传兵役,后被邀来兼善做客。席间客人少有动筷,席完后,主人送上西瓜并介绍为学校劳动成果,冯将军很是关注,尝了一口后,竟然开始大块朵颐,盛赞张校长经营得法,不仅有了经济,也丰富了陪都人民的生活。兴致来了,顺口溜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中学办八年,规模似尚好;</p><p class="ql-block">校长甚朴实,南开读书早。</p><p class="ql-block">曾到南苑去,参观我兵操。</p><p class="ql-block">今日一见面,先将此话告。</p><p class="ql-block">他是四川人,对我甚周到。</p><p class="ql-block">赠我一把扇,我谢不敢要。</p><p class="ql-block">拿来冰激凌,亦是不敢扰。</p><p class="ql-block">又搬西瓜来,校园种的好,</p><p class="ql-block">我已无法推,八块都用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西山坪西瓜,瓜瓤红,味甜,瓤沙,籽黑而大,且皮薄,外观也十分好看诱人,皮色油绿发亮,瓜纹黑而粗。北碚西山坪西瓜给盛夏的重庆平添一道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由此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博和让勤工助学的学生出门推广西瓜的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农场附近有几个小孩嘴馋好奇,摘了几个西瓜吃,农场就准备严防死守。博和得知,不但制止了,还请了附近的农民来品尝,然后帮助有意愿的农民学种西瓜。于是,农民们学技术,由农场提供种子,种出了好瓜。农民们逐年发展,收益增多,好多人也因此变得宽裕起来。兼善农场的西瓜“在北碚的地方经济中,显示了威力;兼善中学得到很大的资助。”此外,还有象牙香蕉、盘桃等等,亦为名产。博和亲手培育的油桐树,产量丰,油质多,被命名为“张氏油桐”,推广至四川各地。</p><p class="ql-block">这是检送张氏油桐样品检验结果致经济部重庆工业试验所的函:</p> <p class="ql-block">三哥爱理(二伯的三儿)回忆,爷爷早晨起来,总要在屋外小坝子梨树下打太极拳,和山上过路的农民打招呼,有时候还要跟他们聊一阵子栽种方面的话题,虚心向农民请教。我想,这也是他种植水果培育油桐树成功的原因之一吧。</p><p class="ql-block">兼善餐厅于40年1月1号开张,其招牌“兼善餐厅” 是冯玉祥将军的手书。</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张博和在北碚管理局朝阳镇开设兼善餐厅请核发营业许可执照上北碚管理局的呈:</p> <p class="ql-block">从一开张,兼善餐厅就成为北碚场上高档餐厅的代表。在兼善实业公司的一系列实体中,“兼善公寓、兼善餐厅走的高端路线,迅速成为各界名流在北碚的聚集地。” </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江浙一带内迁到北碚闲居的厨师很多,招之即来,所以兼善餐厅名师名厨多的是,由此打造了繁多的菜品。我就抄几样风格别致,名噪一时的菜品以飨读者吧:清蒸裙边、豆瓣鲫鱼、樟茶鸭子、奶油葵花、干煸鳝鱼、干烧岩鲤,缙云甜鸭……。其它各种美味佳肴就省略号了,说多了免得各位望梅一场。</p><p class="ql-block">餐厅的常客,有国民党上层人士,如居正、孙科,陈立夫等,“其他知名人士,如郭沫若,冯玉祥、黄炎培、沙千里、老舍、夏衍、阳翰笙、赵丹、白扬、张瑞芳等人,也会被招请到兼善餐厅聚餐。”</p><p class="ql-block">兼善餐厅那么多美味,作为兼善餐厅的操盘人张博和,却从不随便在餐厅请客拿菜,很多时候家人都是凭票去兼善食堂取一客一碟的便饭,按月结账。</p><p class="ql-block">大哥爱平(二伯的大儿子)读小学前都住在爷爷家里,他说家里吃得非常简朴。家里财政由奶奶掌管,很节省,也偶尔去餐厅买一份厨房余下的菜,这种菜一般来说价格极便宜而味道不减。大哥平日里就巴望着亲朋好友有什么红白喜事在兼善餐厅宴请,爷爷若能恩准他参加一次,席上美味就够他回味联想好久。其实看大哥的儿时回忆,他后来也只记得鱼香肉丝,酸辣而略带甜味。</p> <p class="ql-block">听我们老爸说过,爷爷做总经理,后期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了。我们想,这是否和大的经济环境有关?还有爷爷毕竟是有点“迂”的知识分子,从他和宋美龄的一点接触便可看出爷爷好像有点“一根筋”;再有,据后来采访的老人说,好像也存在博和某些下属贪污的现象。“下面的人把钱搞走了,为了老师的工资,你爷爷又回老家去卖了两百担谷子。” 凡此种种,后期经商的效果似乎不是很理想也就可想而知了。但 “那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献身热情与筚路蓝褛的科学开拓,却长久地令人神往!”(注9)</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 6、重庆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0157, 1目,第8卷。</p><p class="ql-block">7、赵晓玲:《卢作孚与兼善中学的前尘往事》</p><p class="ql-block"> 8、兼善农场最早最大一块是西山坪农场,占地1200亩,可谓集中使用土地,原是由当地士绅捐出的荒山,不占良田,无一点扰民的土地纠纷。</p><p class="ql-block"> 9、赵晓玲:《卢作孚与兼善中学的前尘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