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年九月上旬,趁着新冠疫情略有缓解之际,去和朋友们聚餐,席间谈论起哪里的羊肉好吃,公认是内蒙的羊肉最好吃!于是乎,感性的我们即刻决定:次晨就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自驾奔赴内蒙古!</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是中国第三大省区,它与周边的八个省区相毗邻。内蒙古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同时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p><p class="ql-block"> 此行共四天三晚,行走过鄂尔多斯市、包头和乌鲁木齐市。那几日餐餐吃羊肉,几乎吃遍了各种方法烹饪的羊肉,细细品尝,大快朵颐,真可谓饕餮盛宴,美美地满足了我的馋胃。当然啦,顿顿吃羊肉,也有朋友消受不了,告诫夫人“三个月内不许跟我提羊肉!”哈哈哈,笑得我们肚子疼。(恕我不喜晒食物,故无照片为证)</p> <p class="ql-block">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其真身尚不知葬在何处。蒙古族有专为成吉思汗守陵的部落达尔扈特,蒙语意为“担负神圣使命的人”,世袭的达尔扈特人已经忠诚地为成吉思汗守陵近八百年了!</p> <p class="ql-block">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军征西夏时,路过鄂尔多斯。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语道: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嘱咐道:“我死后可葬于此处”。成吉思汗去世后,运送其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套上很多牛马都拽不出来。护送灵车的将领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将其“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放在这里,并进行供奉。(注:此段文字截取网络)</p> <p class="ql-block"> 敖包:长期以来您是否和我一样,都认为敖包就是蒙古包呢?我现在才弄清楚,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和功能。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面用石头、土块和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最早敖包是为了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辨方向和边界而建,后来成为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是蒙古人民心中神圣的净地。</p><p class="ql-block"> 蒙古包:是先用木杆和牛皮订成几片网状方架,然后围拢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圆顶。它是草原牧民最喜欢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敖包</p> <p class="ql-block">鄂尔多斯市的夜晚。鄂尔多斯来源于成吉思汗宫帐----鄂尔多。鄂尔多意为“宫殿”、“宫帐”,鄂尔多的复数称“鄂尔多斯”,是诸多宫殿之意。</p> <p class="ql-block"> 响沙湾:位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库布齐沙漠,是近三十年开辟的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可供吃住游玩兼购物。我们兴致勃勃的去,灰头土脸的归,伤自尊啦!因为里面几乎所有的游玩项目都不允许六十岁以上的人参与,门票还很贵,我们如果进去也只能在沙漠上走走,唉,罢了罢了!</p> <p class="ql-block"> 九月上旬草原已是一派枯黄色,极目远眺,空旷的草原上散落着两三个蒙古包群落。那昔日极为兴旺的草原蒙古包游,因为新冠疫情的持续及鼠疫的出现,使得那里没了人烟,不见了草原夜色美!</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博物馆:坐落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查干诺尔龙:高12米,身长26米,是亚洲白垩纪最大的恐龙,因在查干诺尔碱矿发现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乾隆孔雀绿釉罐</p> <p class="ql-block">匈奴单于王冠:国家级文物,黄金制成。</p> <p class="ql-block">镶宝石金冠饰</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是一座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格鲁派藏传寺院。它与拉萨的大昭寺有一字之差,但名气差之千里。“召”藏语为寺庙的意思,“昭”藏语意为佛,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大召寺是黄教(喇嘛教),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寺院;大召寺不设活佛,也没有活佛转世的制度。</p><p class="ql-block"> 大召寺的典藏文物:(1)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纯银铸像,(2)银佛座前,雕在两根通天柱上的金色蟠龙,(3)生动壮观、色泽艳丽的壁画。这三绝均是明代遗存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和亲铜像</p> <p class="ql-block"> 昭君墓,又称“青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青冢”出自唐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句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青草如茵,故名青冢。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