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怎么了

山河

<p class="ql-block">上海人怎么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个话题,想起一本书《河南人怎么了》。那本书源于社会上有故意污蔑河南,有人拍案驳斥的意思。河南以农业为主,人均GDP不高。类似一个偷井盖的案例,就被他们孜孜不倦地述说着。因贫穷少见世面也被嘲讽。其实,这种人是触碰不到河南人那泱泱正义之气的。</p><p class="ql-block">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脉络,这里有民族瑰宝,也有糟粕。和北京正黄旗大妈同工异曲的是上海歧视外地支援者大妈。早于大妈事件的是那匹留着长流海的小伙。从相貌中看出那小伙在追求男性中的“媚”。我觉得这都是文化嫁接惹的祸。于是探寻一下上海文化的根。</p><p class="ql-block">一、上海话</p><p class="ql-block"> 上海话无疑是上海人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一次我想挤上一辆看房观光车,几位操海普的大妈不让我上。此时,又几人赶来。车上的听出是上海人,连忙拉了上去。一路上,他们叽叽喳喳地攀谈着,眼神里拒外地人三丈远。说到上海话,里面有一个分支,那就是“洋经滨”。洋经滨是紧挨租界的地名,他们为了与洋人沟通,派生出的一种英文。就是用汉语语法讲英文。这是语言混血儿。</p><p class="ql-block">二、老洋房</p><p class="ql-block"> 洋房就是风格于外国一样或近似的房子。老洋房的流派有几种,哥特式、洛可可、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主义。这些流派的建筑在上海都能寻得踪迹。无疑,从美学上它们是精品。从历史上,它们是城市的符号。它们的设计师大多是外国人。这些由外来者从母国带来的建筑,我们统称为殖民地建筑。殖民地风格的建筑也包括石库门,洋房属于老板们,石库门属于五行八作的底层民众。石库门建筑参考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属于建筑混血儿。</p><p class="ql-block">三、旗袍</p><p class="ql-block"> 旗袍诞生在北方。由清朝旗人之女的袍饰发展而来。由于她美,被民国政府定为国服。</p><p class="ql-block">海派旗袍参考了满人旗袍结合西洋文化设计的一种时装。它摒弃了满人“直筒包裹”的模式,大胆表露女性的曲线美。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的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淘汰旧式旗女长袍的主力是海派旗袍。</p><p class="ql-block">海派旗袍结合了西方文化,是中国思想解放的一个标识,与殖民文化无关。</p><p class="ql-block">四、外滩</p><p class="ql-block"> 外滩是上海城市具象征意义的景点。它展现出十里洋场的风貌。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由汪伪国民政府接收,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p><p class="ql-block"> 以上几个方面,勾勒出上海文化基因的一些成分。建国几十年来,人民经历了如此多的运动和事件。一批优秀的学者正带领我们看清世界。疫情及俄乌战争动荡着世界格局,思考和应变,自觉的站在祖国立场,以民族利益为大局才不失为一位现代上海市民的觉悟。绝大部分上海人,也正是以这种姿态表现出了文明人的素质。</p><p class="ql-block"> 歧视外地同胞的上海人,从数量上是极少数。但在自媒体时代,其影响巨大,伤害了同胞,也伤害了有正义感的上海人。</p><p class="ql-block"> 她们如同北京正黄旗一样,狭隘而丑陋。</p><p class="ql-block">2022.4.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