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叶梅,春之花韵(散文)

天蓝地绿

<h3>  榆叶梅,春之花韵(散文) 雷锦 </h3> <h3>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丁香的扑鼻浓香;它,没有白杨的高大伟岸,没有云杉的耸立挺拔;它,不传奇,也不旷世,甚至名不见经传。因而,自古以来,少有文人骚客费墨赋章,留下赞叹。<br></h3> <h3>可是,现如今的大城小市、街头院落,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地方,榆叶梅却频繁现身、倩影迭出,特别是在我们生活的昌吉市,乍暖还寒的初春时,它却以其独有的艳丽小花探春出境,展示了稀有的艳丽,惊艳着冬去春来的单调时节。一花独放悄然来,惊艳过后他花开。尽管榆叶梅的花期不长,只有短短半个多月,却在百花萌发之际,释放了春天的气息,拉开了百花盛开的春之灿烂的序幕。 </h3> <h3>榆叶梅,又名小桃红,是稀少的灌木小乔木,其叶片像榆树叶,花朵酷似梅花,故称榆叶梅。榆叶梅主要分为单瓣榆叶梅、复瓣榆叶梅、重瓣榆叶梅、半重瓣榆叶梅、鸾枝榆叶梅等多种。经考证,对榆叶梅的喜爱古已有之,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中记载:“鸾枝花木本,枝干倶似桃,叶有缺刻,似棣棠......花大,深红色,京师多有之。”由于其特性,榆叶梅多长于我国北方。1924年,鲁迅先生在北京阜成门居住时,在自己的房屋附近种了白杨、丁香、花椒、榆叶梅等树木,并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窗外的白杨嫩叶在日光下发乌金光,榆叶梅也比昨日开得更灿烂。”可见,名人贤达也对榆叶梅青睐有加。</h3> <h3>榆叶梅根系发达、保持水土,抗寒冷、抗干旱、抗病虫,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因而,被人们用作观赏景树来种植,昌吉市还建立了种植基地,以此广泛传美播美。榆叶梅不仅具有极高颜值的观赏价值,也有较高的消灰滞尘、净化环境的效果,花和果还有抗肿瘤、抗肝炎、抗腹泻、治目赤、调理风热气秘等抗炎抑菌作用。榆叶梅瘦小的躯干中却蕴含着如此之多的功用,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h3> <h3>小巧精致的榆叶梅,枝干只有两三米高,外形其貌不扬,但它枝系发达,成活率极高,栽植后的小小株杆即可开花。</h3> <h3>每年3月下旬开始,在州府昌吉市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形状似菇如伞的榆叶梅,它们或含苞或怒放,紫红的花蕾,像赤色的圆珠粘结在没有叶子的枝干上,恰似精雕的工艺,讨人喜爱;突破花蕾后绽放的花朵,单瓣粉红或粉白,重瓣桃红或褐红,其花朵合抱着枝条,像给套上了臂肢花套。花朵们一团团、一簇簇,层层叠叠地相拥在枝头,争艳吐蕊,姹紫嫣红,使整棵树或红或粉,仿佛变成了“火树银花”,浓淡相宜、楚楚动人,俨然翩翩起舞的少女在街道两旁拂袖摆裙、尽展妩媚,令人目不转睛,如醉如痴。 </h3> <h3> 当人们行走在马路上,远远望去,粉红色的榆叶梅穿插在高大的榆树、白蜡等乔木之间,似一簇簇花束在摇摆,像一团团烈焰在跳动,给林带增添少有的蓬勃生机和鲜亮色调的层次感,也给城市和人们释放出一股温馨明媚的春光。难怪有人称榆叶梅是城市里的“报春花”、“网红打卡树”。因为大自然刚刚脱去冬装,是榆叶梅“一支花艳引人来”,使人们竞相拍摄的美景画面。 </h3> <h3>突然间,我领悟了园林部门为何要在各处栽种榆叶梅的奥秘。榆叶梅用其艳丽的花朵,装点着城市的多姿多彩,给人留下心旷神怡的美感。 </h3> <h3>  榆叶梅,是无私勇敢的战士,它傲霜斗寒,深深扎根于寒冷的土壤,固守在大西北的大街小巷,增红添绿、献美成景; </h3> <h3>  榆叶梅,是美丽娇艳的迎春使者,它先花后叶、先红后绿,不与百花并丛,在花卉世界里领先把最美艳的形象展现出来,占居人间第一春,为我们的生活家园涂抹上亮丽的色彩; </h3> <h3> 榆叶梅,是最富气节的“花中之君”,花朵萎谢时依然坚守枝头不离不弃,不随意落英于地,展现着寒菊般“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忠贞不渝的品质。 </h3> <h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草树木。花如其人,人如花品。生长昌吉这片土地上的榆叶梅,它蕴含和揭示的不正是昌吉人民的品质吗? 作于2022年4月19日新疆昌吉</h3>